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陰症

陰經之陰症

一、中陰經脈來沉遲無力身重,外症厥冷身痛,唇青,腹滿不渴,大便自利,宜用 四逆湯。

一、少陰腹痛,自汗嘔吐,宜用 理中湯。

一、厥陰四肢逆冷,脈伏唇青,宜用 姜附湯。

一、寒中陰經吐瀉脫陽無脈,先將好酒薑汁同服,脈見者可治,脈不見者難治。

白話文:

陰經的陰症:

一、如果陰經脈象呈現沉而遲緩無力,身體感到沉重,外在症狀是手腳冰冷、身體疼痛、嘴唇發青、肚子脹滿但不口渴、大便稀溏,適合使用四逆湯。

二、如果是少陰經的腹痛,伴隨自汗、嘔吐,適合使用理中湯。

三、如果是厥陰經的四肢冰冷,脈象微弱到幾乎摸不到、嘴唇發青,適合使用薑附湯。

四、如果因為寒氣侵襲陰經,導致上吐下瀉,陽氣脫失而摸不到脈搏,先將好酒和薑汁一起服用,如果脈象出現就還可以治療,如果脈象沒有出現就難以治療。

2. 傷寒表症

一惡寒發熱頭疼,身體百節痛,無汗,小便清,屬表,宜發汗。○正表宜 麻黃湯 ○解表宜 十神湯 芎芷香蘇散 羌活沖和湯

一發熱頭疼,身體痛,惡風,自汗,小便赤,宜用實表。○正表宜 桂枝湯 ○解表宜 和解散 芎蘇散 解肌湯 人參敗毒散

一服前藥後,身尚惡寒,表未解,不可便用利藥。宜用 敗毒散 升麻葛根湯 小柴胡湯加 石膏

一發熱,胸滿,脅痛,耳聾,口苦,此少陽症。宜用 小柴胡湯

一往來寒熱,頭痛。宜用 柴胡石膏湯 小柴胡湯

一身熱,目疼,鼻乾,不眠,煩渴,面赤,此陽明經之症。宜 解肌用 柴胡葛根湯 解肌湯

一發熱,唇乾,舌燥,口渴。宜用 四順清涼飲 涼膈散

一發熱,胸滿,舌乾,口燥,脈尚浮數,大便秘。宜用 大柴胡湯

一身熱,痞悶,口苦,幹嘔。宜用 小柴胡湯加 枳殼 竹茹

一發熱作渴,口苦,脅痛。宜用 小柴胡湯加 天花粉 麥門冬

一喘嗽而咳,乾嘔或渴,大便利,小便赤,腹脹。須要詳審,恐病人飲水過多,胸中停水。可用 小青龍湯

白話文:

傷寒表症

一、如果感到怕冷、發燒、頭痛、全身關節痠痛、沒有流汗、小便清澈,這些屬於表證,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

  • 治療表證,適合使用麻黃湯。
  • 緩解表證,適合使用十神湯、芎芷香蘇散、羌活沖和湯。

二、如果發燒、頭痛、身體痠痛、怕風、會流汗、小便顏色赤黃,應該用固表的方式來治療。

  • 治療表證,適合使用桂枝湯。
  • 緩解表證,適合使用和解散、芎蘇散、解肌湯、人參敗毒散。

三、如果服用上述藥物後,身體仍然怕冷,表示表證還沒解除,不可以馬上使用瀉下藥。適合使用敗毒散、升麻葛根湯、或小柴胡湯加石膏。

四、如果發燒、胸悶、肋骨疼痛、耳鳴、口苦,這是少陽症。適合使用小柴胡湯。

五、如果忽冷忽熱,並且頭痛。適合使用柴胡石膏湯或小柴胡湯。

六、如果全身發熱、眼睛痛、鼻子乾燥、失眠、煩躁口渴、臉色潮紅,這是陽明經的病症。應該用解肌的方式來治療,適合使用柴胡葛根湯或解肌湯。

七、如果發燒、嘴唇乾燥、舌頭乾燥、口渴。適合使用四順清涼飲或涼膈散。

八、如果發燒、胸悶、舌頭乾燥、口乾、脈象浮數有力、大便不通。適合使用大柴胡湯。

九、如果全身發熱、胸悶、口苦、想吐。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枳殼和竹茹。

十、如果發燒口渴、口苦、肋骨疼痛。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天花粉和麥門冬。

十一、如果出現氣喘咳嗽、乾嘔或口渴、大便稀、小便赤黃、腹脹。需要仔細診斷,可能是病人喝水過多,導致胸腔積水。可以使用小青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