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三 (12)
卷之三 (12)
1. 麥櫱枳朮丸
方見內傷門;治同上。
白話文:
這個藥方在「內傷門」那邊有記載,治療的病症和上面說的相同。
2. 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吐瀉
人參、白朮、茯苓、乾山藥、白扁豆、甘草、桔梗、蓮肉、砂仁、薏苡仁
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食慾不佳、吃不下東西,或是容易嘔吐、腹瀉的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乾山藥、白扁豆、甘草、桔梗、蓮子肉、砂仁、薏苡仁。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3. 補脾湯
治脾氣虛寒泄瀉腹痛氣逆
人參、茯苓、草果、乾薑、白朮、麥芽、甘草、厚朴、陳皮
不用引煎食前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補脾湯,用來治療因為脾氣虛弱、寒冷而引起的腹瀉、肚子痛和氣往上衝的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草果、乾薑、白朮、麥芽、甘草、厚朴、陳皮。
這些藥材不用特別煮過,直接磨成粉,在飯前服用。
4. 治中湯
治同上
白朮、甘草、乾薑、人參、青皮、陳皮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法和前一個藥方相同。
藥材包含:白朮、甘草、乾薑、人參、青皮、陳皮。
服用方法: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煎煮後服用。
5. 枳朮丸方論
人之一身,脾胃為主。胃陽主氣,脾陰主血。胃司納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無病矣。人或飲食不節,起居不時,損傷脾胃。胃損則不能納,脾損則不能化,脾胃俱損,納化皆難,元氣斯弱,百邪易侵,而飽悶、吞酸、嘔吐、痞積、瀉痢等症無不作矣。況人飲食起居,豈能一一調節,一或有傷脾胃,虛矣。
故潔古制枳朮之丸。東垣發脾胃之論,常以調養脾胃為主。後人稱為醫中王道,誠有旨哉。近世論治脾胃者,不分陰陽、氣血,而率皆理脾胃之藥,又皆辛溫燥熱,助火消陰之劑,遂致胃火益旺,脾陰愈傷,清純中和之氣變為燥熱,胃脘乾枯,大腸燥結,脾臟漸絕,而死期迫矣。殊不知脾胃屬土,屬濕,位居長夏,故濕熱之病十居八九。
況土居四季,寒熱、溫涼,各候其時,豈可偏用辛熱之劑哉?令舉枳朮丸加減於後。
枳朮丸
白朮(二兩) 枳實(一兩,麩炒)
上為細末,用荷葉包飯火燒熱,杵爛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飲送下。東垣將枳朮丸內加陳皮(一兩),名橘皮枳朮丸,治老幼元氣衰弱,飲食少進,久服令人多食而不傷。○若元氣素弱,飲食難化,食多則腹中疼痛不和,泄瀉,此虛寒也,加神麯、麥芽、砂仁、木香(各五錢)、人參(五錢)、白芍藥(五錢)。
○若素有痰火胸膈鬱塞,咽酸噎氣,及素有吐酸吞酸之症,或有酒積瀉結痛,此皆濕熱也,加黃連、芍藥、陳皮、石膏、生甘草、砂仁、木香、川芎。
○若傷食飽悶痞塞不消,加神麯、麥芽、山楂(各一兩),有食積痞塊在腹者,再加黃連、厚朴、栝蔞。
○若傷冷食不消,腹痛泄瀉者,加半夏、砂仁、乾薑、神麯、麥芽。
○若人性多氣惱,夾氣傷食,氣滯不通,加川芎、香附、木香、黃連。
○若胸膈不利,及過服辛香燥熱之藥,以致上焦受傷,胃脘乾燥,嘔吐膈噎反胃,加黃連、山梔子、芍藥、當歸、桔梗、甘草、石膏。
○胸膈頑痰膠結,及大便秘,再加朴硝。
○若有痰,加半夏、橘紅、白茯苓、黃芩、黃連。
○若人能食,食後反飽難化,此胃火旺脾陰虛也,加芍藥、石膏、甘草、黃連、香附、木香、人參。
○若年高人脾虛血燥,易飢易飽,大便燥難,加芍藥、當歸、人參、升麻、甘草、山楂、麥芽、桃仁,此老人常服藥也。
白話文:
人體的健康,脾胃是最重要的。胃的陽氣主管身體的氣,脾的陰氣主管身體的血。胃負責接納食物,脾負責運化食物。當胃能正常接納食物,脾能正常運化時,就能產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這樣身體就沒有病痛。但如果人們飲食不注意節制,作息不規律,就會損傷脾胃。胃受損就不能接納食物,脾受損就不能運化食物,當脾胃都受損時,接納和運化都困難,身體的元氣就會衰弱,各種邪氣就容易入侵,導致飽脹、吞酸、嘔吐、腹部痞塊積聚、腹瀉等各種症狀都會出現。況且人們日常的飲食作息,哪能做到完全的節制,一旦稍有不慎就會損傷脾胃,使其變得虛弱。
因此,金元名醫張元素創製了枳朮丸。李東垣發揮脾胃的重要性,常常以調理脾胃為主。後人稱之為醫學的王道,實在是有道理的。然而,近代治療脾胃疾病的人,不分陰陽、氣血,一味地使用調理脾胃的藥物,而且這些藥大多是辛溫燥熱的藥,助長火氣而損耗陰液,導致胃火更加旺盛,脾陰更加受損,原本清純平和的氣變成燥熱之氣,胃部乾燥枯竭,大腸乾燥便秘,脾臟逐漸衰竭,離死亡也就越來越近了。殊不知脾胃屬土,屬濕,且在長夏季節旺盛,所以濕熱的病症佔了大多數。
況且土居四季,有寒熱、溫涼的變化,應該根據不同的時節調整,怎麼可以偏用辛熱的藥物呢?現在列舉枳朮丸的加減運用如下:
枳朮丸的組成:
白朮(二兩) 枳實(一兩,用麩皮炒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荷葉包著米飯燒熱,搗爛後和藥末混合,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清米湯送服。李東垣在枳朮丸中加入陳皮(一兩),稱為橘皮枳朮丸,用於治療老年人和幼兒元氣衰弱、食慾不振,長期服用能增進食慾而不傷身體。如果原本元氣就虛弱,消化能力差,吃多了就腹痛不適、腹瀉,這是虛寒的症狀,可以加神曲、麥芽、砂仁、木香(各五錢)、人參(五錢)、白芍藥(五錢)。
如果原本有痰火,胸膈鬱悶,咽酸打嗝,或有吐酸吞酸的症狀,或有飲酒後引起的腹瀉和便秘,這些都屬於濕熱的症狀,可以加黃連、芍藥、陳皮、石膏、生甘草、砂仁、木香、川芎。
如果因為飲食過多而導致飽悶、腹部痞塞不消化,可以加神曲、麥芽、山楂(各一兩),如果腹部有食物積聚成的硬塊,再加黃連、厚朴、栝蔞。
如果因為吃了寒冷的食物而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可以加半夏、砂仁、乾薑、神曲、麥芽。
如果這個人經常生氣,導致氣滯而損傷脾胃,造成氣機不暢,可以加川芎、香附、木香、黃連。
如果胸膈不適,或者過度服用辛香燥熱的藥物,導致上焦受損,胃部乾燥,出現嘔吐、反胃、胸膈噎塞等症狀,可以加黃連、山梔子、芍藥、當歸、桔梗、甘草、石膏。
如果胸膈有頑固的痰液膠著,並且大便秘結,可以再加朴硝。
如果身體有痰,可以加半夏、橘紅、白茯苓、黃芩、黃連。
如果這個人能吃,但是吃完後反而感到飽脹難以消化,這是胃火旺盛而脾陰虛弱,可以加芍藥、石膏、甘草、黃連、香附、木香、人參。
如果老年人脾虛血燥,容易餓也容易飽,大便乾燥難解,可以加芍藥、當歸、人參、升麻、甘草、山楂、麥芽、桃仁,這是老年人常用的藥方。
6. 腫滿門
7. 病源
有外因 有內郁 氣虛 血虛
夫腫滿之病乃由脾胃虛弱,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轉輸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清濁相干,隧道壅塞,鬱而生熱,熱久成濕,濕熱相生,遂成腫滿。外雖堅滿,中空似鼓,經云:鼓脹是也。治宜補脾,又須養肺金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制火,使肺氣得清化之令,卻鹽味以防助病邪,斷妄想以保母氣,如此方安。
世人多以利藥取一時之快,其脹復作,使真氣傷而去死不遠,悲夫!如病淺,脾氣尚壯,若與疏通似乎得理,然亦不可與利藥也。臨病之際宜諦視焉。
白話文:
病源:
腫脹滿悶的病症,原因有外來的因素,也有內在的鬱結。體內氣虛、血虛也會導致此病。
這種腫脹滿悶的病,多半是因為脾胃虛弱,或者因為情緒上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傷,又或者遭受風、寒、暑、濕、燥、火等外來邪氣的侵擾,加上飲食不節制,或者房事過度導致身體虛弱。這些原因使得脾臟的陰氣受損,脾臟運送營養的功能失常,即使胃能接受食物,也無法好好消化吸收。清濁之氣互相干擾,通道堵塞,鬱結而產生熱,熱久了就會產生濕,濕熱相互結合,最終就形成了腫脹滿悶的病症。從外表看是堅硬飽滿,但內部卻空空的像個鼓,所以醫書上說,這就是鼓脹。治療上應該要補養脾氣,同時也要滋養肺金,來制約肝木,讓脾臟沒有受到邪氣侵犯的顧慮。還要滋養腎水,來制約心火,讓肺氣能夠順暢清化。還要戒掉鹹味的食物,來避免助長病邪。更要斷除胡思亂想,來保護身體的元氣,這樣才能夠平安。
世人常常為了貪圖一時的舒服,使用利尿藥來緩解症狀,結果導致腫脹復發,損害了身體的元氣,離死亡也就不遠了,真是可悲啊!如果病情較輕,脾氣還算強健,或許用疏通的方式看似有道理,但也不可使用利尿藥。所以在面對病人的時候,應該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