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三 (9)
卷之三 (9)
1. 啟脾丸
治同上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肉(各一兩)、陳皮、澤瀉、甘草、山楂(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
白話文:
這個藥方和上面的藥方一樣,都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的。
藥材有: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各一兩),陳皮、澤瀉、甘草、山楂(各五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再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
2. 參朮白朮散
方見脾胃門,治同上。
白話文:
這個藥方在脾胃門那一篇有記載,治療的病症和上一篇所說的相同。
3. 五味子散
治脾腎泄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五錢)
二味炒香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
白話文:
五味子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脾腎虛弱導致的腹瀉。
藥材是五味子(二兩)和吳茱萸(五錢)。
將這兩種藥材炒香後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煮的米湯調和後服用。
4. 二神丸
治同上。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生)。
上為細末,用大棗四十個,同生姜四兩,煮爛,去核與姜不用,將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送下。
白話文:
二神丸
這個藥方和前面的藥方治療的疾病相同。
藥材使用:
補骨脂(四兩,炒過);肉豆蔻(二兩,生的)。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取紅棗四十顆,與生薑四兩一同煮到爛熟,撈出紅棗,去除棗核,生薑不用,只取棗肉,將棗肉和藥粉混合,揉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顆,用鹽水送服。
5. 固腸丸
治泄久腸滑不固
訶子、人參、赤石脂、白朮、龍骨、枯礬、木香
白話文:
治療久瀉不止、腸道滑脫無法固澀的情況。
藥材包含:訶子、人參、赤石脂、白朮、龍骨、枯礬、木香。
6. 豆蔻散
治同前
豆蔻、附子、陳皮、乾薑、白朮、麥芽、茯苓、甘草、訶子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此方劑的治療功效與前述藥方相同。
藥材包含:豆蔻、炮製過的附子、陳皮、乾薑、白朮、麥芽、茯苓、甘草、訶子。
使用方法:將兩碗水加入藥材,放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餘八分(約八成滿),不限時間服用。
7.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虛弱,風濕下陷,飲食不思,腸鳴腹痛,四肢困軟
升麻、柴胡、防風、神麯、澤瀉、豬苓、蒼朮、陳皮、甘草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此方劑主要治療脾胃虛弱,導致風濕下陷的病症,症狀有食慾不振、腸鳴腹痛、四肢困倦無力。
使用的藥材包含升麻、柴胡、防風、神麴、澤瀉、豬苓、蒼朮、陳皮、甘草。
煎服時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
8. 白朮芍藥湯
治痛泄
白朮(土炒) 芍藥(酒炒) 陳皮 防風 甘草
不用引煎服 久泄者加升麻
白話文:
白朮(用土炒過)、芍藥(用酒炒過)、陳皮、防風、甘草,這幾味藥不用另外加藥引,直接煎煮服用。如果是長久腹瀉的人,可以再加入升麻一起煎煮。
9. 肉豆蔻丸
治腎泄久不愈,脈沉細無力
破故纸(炒香) 肉豆蔻(用麵裹煨去油,為末,各等分)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送下
白話文:
治療因為腎虛導致的長期腹瀉不止,症狀是脈象沉細無力。
使用炒過的補骨脂,以及用麵包裹後煨烤去除油脂的肉豆蔻(磨成粉末),兩者等量混合。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10. 嘔吐門
11. 病源
有寒 有熱 有食 有火 有痰 有氣
內經曰: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火
東垣云:夫嘔吐噦皆屬於胃,胃者總司也,以其氣血多少為異耳。嘔者陽明也,陽明多血多氣,故有聲有物,氣血俱病也。吐者太陽也,少陽多血少氣,故有物無聲,血病也。噦者少陽也,少陽多氣少血,故有聲無物,氣病也。
白話文:
疾病的起因,有的是因為寒冷,有的是因為燥熱,有的是因為飲食不當,有的是因為火氣,有的是因為痰液,有的是因為氣機不順。
《黃帝內經》說:各種嘔吐酸水、突然腹瀉、腹部急迫不適等症狀,都屬於火氣所導致。
李東垣說:嘔吐和呃逆這些症狀,都歸屬於胃,胃是總管。它們的區別在於氣血的多少。嘔吐,是陽明經的問題,陽明經氣血旺盛,所以嘔吐時既有聲音又有吐出物,是氣和血都生病了。吐,是太陽經的問題,少陽經氣血較少,所以吐時只有吐出物而沒有聲音,是血生病了。呃逆,是少陽經的問題,少陽經氣多血少,所以呃逆時只有聲音而沒有吐出物,是氣生病了。
12. 形證
丹溪云: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
河間曰:胃膈熱甚則為嘔,火氣炎上之象也。吐症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於天氣,主納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肉水穀;下焦在臍下,下通地氣,主出而不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屬於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症:食已即吐,渴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衝胸而發痛。
其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有陰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長。其症:或先痛而後吐,或先吐而後痛。治法當以峻藥去其積,檳榔木香行其氣。下焦吐者皆從於寒,地氣也,其脈沉而遲。其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以峻藥通其秘塞,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
外有傷寒陽明實熱太甚而吐逆者,有內傷飲食填塞太陰以致胃氣不得宣通而吐者,有胃熱而吐者,有胃寒而吐者,有久病氣虛胃氣衰者,聞穀氣則嘔噦者,有脾濕太甚不能運化精微,致使清痰留飲壅滯上中二焦,時時噁心嘔吐清水者,宜各以類推而治之,不可執一見也。
白話文:
丹溪說:有聲音又吐出東西,稱為嘔;有東西吐出卻沒聲音,稱為吐;只有聲音卻沒吐出東西,稱為噦。
河間說:胃部和橫膈膜熱到極點就會嘔吐,這是火氣向上燃燒的現象。吐的症狀有三種:氣、積、寒,都從三焦來探討。上焦在胃的入口處,向上與天氣相通,主要負責納入而不排出;中焦在肚臍上方,向上與天氣相通,向下與地氣相通,主要負責消化食物;下焦在肚臍下方,向下與地氣相通,主要負責排出而不納入。因此,上焦的嘔吐都屬於氣的因素,氣是天的陽氣,脈象會呈現浮大而有力的樣子。症狀是:吃完東西就吐,想喝水,大便乾燥,氣向上衝到胸口而感到疼痛。
治療時應該降氣、調和脾胃。中焦的嘔吐都屬於積滯,有陰有陽,食物和氣互相結合而形成積滯導致疼痛。脈象會呈現浮而長的樣子。症狀是:有時先痛才吐,有時先吐才痛。治療方法應該用強力的藥物去除積滯,用檳榔、木香來疏通氣機。下焦的嘔吐都屬於寒氣,是地氣的影響,脈象會呈現沉而遲緩的樣子。症狀是:早上吃的東西晚上才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才吐出來,小便清澈,大便阻塞不通。治療方法應該用強力的藥物疏通阻塞,溫暖寒氣,等大便慢慢通暢後,再用調和中焦的藥物來調理,不讓大便再次阻塞,這樣自然就會痊癒。
另外,還有因為傷寒病,陽明經的實熱太過而引起的嘔吐;有因為內傷飲食,食物阻塞在太陰經,導致胃氣無法正常運行而引起的嘔吐;有因為胃熱引起的嘔吐;有因為胃寒引起的嘔吐;有因為久病導致氣虛,胃氣衰弱,聞到食物的氣味就想吐;有因為脾濕太過,無法運化食物的精華,導致清稀的痰液和停滯的水飲阻礙在上、中二焦,時常感到噁心,嘔吐出清水。這些情況應該根據不同的狀況來推斷並治療,不能只用一種方法來處理。
13. 脈法
脈訣云滑脈居寸多嘔逆 陽脈浮緊,浮者胃氣虛,緊者寒在上,二氣相爭,其人即吐。
脈訣云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死,不吐者死。
又曰嘔而脈弱,小便弗利,身有微熱厥者難治。
胃中有熱脈數而滑,胃中有寒脈遲而滑。
白話文:
脈象口訣說,如果寸關部位摸到滑脈,大多會有嘔吐、噁心的情況。陽脈呈現浮而且緊的現象,浮脈代表胃氣虛弱,緊脈代表寒氣在上焦,這兩種氣相互衝突,人就會嘔吐。
脈象口訣說,如果上部(寸關)有脈象而下部(尺)沒有脈象,這個人就要死了,如果沒有嘔吐也會死亡。
又說,嘔吐且脈象虛弱,小便不順暢,身體有些微發熱,且出現手腳冰冷的厥逆現象,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胃裡有熱,脈象會呈現數而且滑的現象;胃裡有寒,脈象則會呈現遲而且滑的現象。
14. 治法
一、胃中有痰作嘔者宜 二陳湯加減用
二、胃中有寒作嘔者宜 治中湯加丁香 或養胃湯
三、痰逆嘔吐眩暈者宜 旋覆花湯 茯苓半夏湯
四、發熱而嘔者宜 柴胡竹茹湯
五、食積作嘔中脘痛者宜 香砂養胃湯
六、胃寒作嘔吐者宜 藿香散
七、肝火逆上嘔吐者宜 抑青丸
八、病人胃虛嘔吐者宜 丁香治中湯
九、內傷飲食填塞胃氣嘔吐不已者宜用 藿香平胃散
十、痰逆胸滿嘔吐者宜用 溫膽湯
白話文:
一、如果胃裡有痰導致噁心想吐,適合用二陳湯加減變化來治療。
二、如果胃裡有寒氣導致噁心想吐,適合用理中湯加入丁香,或是用養胃湯來治療。
三、如果痰逆向上導致噁心嘔吐、頭暈,適合用旋覆花湯或是茯苓半夏湯來治療。
四、如果發燒又噁心嘔吐,適合用柴胡竹茹湯來治療。
五、如果因為食物積滯導致噁心嘔吐、胃脘疼痛,適合用香砂養胃湯來治療。
六、如果因為胃寒導致噁心嘔吐,適合用藿香散來治療。
七、如果因為肝火上升導致噁心嘔吐,適合用抑青丸來治療。
八、如果病人是因為胃虛弱導致噁心嘔吐,適合用丁香理中湯來治療。
九、如果因為內傷飲食導致胃氣堵塞、噁心嘔吐不停,適合用藿香平胃散來治療。
十、如果因為痰逆胸悶導致噁心嘔吐,適合用溫膽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