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涼膈散

治實火煩熱作渴

大黃、朴硝、甘草、連翹、梔子、黃芩、薄荷,水二鍾,淡竹葉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因體內實熱引起的煩躁發熱、口渴症狀。

使用大黃、朴硝、甘草、連翹、梔子、黃芩、薄荷這些藥材,加入兩碗水,再放入淡竹葉五片,煎煮至剩八分,不論什麼時間都可以服用。

2. 當歸龍薈丸

治風熱蘊積時發驚悸、搐搦、神昏不寧、營衛壅滯、頭目昏眩、腸胃燥結、躁擾、狂越、火熱等症

當歸、龍膽草、梔子(炒)、黃連、黃芩、大黃(各一兩)、青黛(五錢)、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二分)、青皮(一兩);上為細末,用神麯作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當歸龍薈丸」是用來治療風熱積聚在體內,導致時常出現驚恐、抽搐、精神恍惚不安、身體氣血運行不順暢、頭暈眼花、腸胃乾燥便秘、煩躁不安、行為失控、以及其他火熱症狀的。

藥方組成為:當歸、龍膽草、炒過的梔子、黃連、黃芩、大黃(各一兩)、青黛(五錢)、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二分)、青皮(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神麯做成的糊狀物混合均勻,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3. 金花丸

治三焦火熱寐汗咬牙睡語悸惕溺血淋閉煩熱口瘡咽痛

大黃、黃芩、黃連、黃柏,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此藥丸名為金花丸,主治三焦火熱引起的睡眠時盜汗、磨牙、說夢話、心悸不安、尿血、小便不暢、閉尿、煩躁發熱、口腔潰瘍、咽喉疼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是:大黃、黃芩、黃連、黃柏,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調和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以剛煮沸的開水送服。

4. 抑青丸

治肝火

川黃連(不俱多少用薑汁炒紫色) 上為末用粥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滾白湯送下。

左金丸 瀉肝火

黃連(六兩) 吳茱萸 上為末用粥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白湯送下。

白話文:

抑青丸

治療肝火旺盛。

使用川黃連(用量不限,但要用薑汁炒至紫色),將其磨成粉末,再用粥糊將藥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左金丸

瀉除肝火。

使用黃連(六兩)和吳茱萸,將它們磨成粉末,再用粥糊將藥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飯後用開水送服。

5. 石膏丸

治胃火併食積痰火

軟石膏煅為細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湯送下。

滋腎丸 降腎火

黃柏(酒拌炒二兩) 知母(酒浸二兩) 肉桂(一錢不見火)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石膏丸

治療胃火旺盛,同時有食物積滯和痰火的情況。

將軟石膏煅燒後研磨成細末,用醋調製成糊狀,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清米湯送服。

滋腎丸

用來降低腎火。

黃柏(用酒拌炒二兩)、知母(用酒浸泡二兩)、肉桂(一錢,不經火烤)這三味藥一起研磨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在空腹時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6. 大補丸

治陰火方見虛門

白話文:

這個藥丸是治療陰虛火旺的,病因通常可以在身體的虛弱之處看出來。

7. 痛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