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升陽散火湯

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肉熱如火燎,捫之烙手,此火鬱於土中。

升麻、乾葛、獨活、羌活、防風、柴胡、甘草、人參、芍藥,不用引,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肉發熱就像火燒一樣,摸起來燙手,這種情況是火氣鬱積在脾胃的土中造成的。

使用升麻、乾葛、獨活、羌活、防風、柴胡、甘草、人參、芍藥這些藥材,不用另外加引藥,服藥時間不拘。

2. 火鬱湯

治五心煩熱或氣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食冷郁遏陽氣於土中

羌活、升麻、葛根、芍藥、人參、柴胡、甘草、防風、蔥白,不用引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火鬱湯,是用來治療手心、腳心、胸口這五處地方感到煩熱的症狀,這種煩熱可能是因為氣血虛弱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脾胃虛弱、吃了寒冷的食物,使得陽氣被鬱悶在脾胃中而引起的。

藥方組成有:羌活、升麻、葛根、芍藥、人參、柴胡、甘草、防風,還有蔥白,不用其他藥引,直接煎煮服用即可。

3. 補陰丸

治陰虛發熱

黃柏(鹽酒炒半斤) 知母(酒炒) 熟地黃(各三兩) 龜板(酥炙四兩) 白芍藥(炒) 陳皮 牛膝(各二兩) 鎖陽 當歸(各一兩五錢) 虎脛骨(酥炙一兩) 上為末,酒煮羊肉丸,鹽湯下。冬加乾薑五錢。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陰虛引起的發熱。

藥材包含: 黃柏(用鹽和酒炒過,半斤)、知母(用酒炒過)、熟地黃(各三兩)、龜板(用酥油炙烤過,四兩)、白芍藥(炒過)、陳皮、牛膝(各二兩)、鎖陽、當歸(各一兩五錢)、虎脛骨(用酥油炙烤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煮羊肉做成藥丸,再用鹽湯送服。冬天的時候,可以加入乾薑五錢。

4. 黃連解毒湯

治實火併一切火熱狂躁心煩口燥咽乾目睛赤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黃連解毒湯,是用來治療體內實火,以及各種因為火熱引起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口乾舌燥、喉嚨乾痛、眼睛紅腫等症狀。

使用的藥材有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將這些藥材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5. 三黃丸

治三焦火盛消渴並實火

大黃 黃連 黃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滾白湯化下。

升陽散火湯

升麻 乾葛 獨活 羌活 防風 柴胡 甘草 人參 芍藥 不用引,不拘時服。

白話文:

三黃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三焦火氣旺盛,導致的消渴症(類似現代的糖尿病)以及實火症狀。

將大黃、黃連、黃芩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顆,用滾燙的開水化開後服用。

升陽散火湯

這個藥方包含升麻、葛根、獨活、羌活、防風、柴胡、甘草、人參、芍藥。這個藥方不需要藥引,服用時間沒有限制。

6. 瀉陰火升陽湯

治肌體煩熱面赤痰盛右脈虛浮

羌活、甘草、黃耆、蒼朮、升麻、柴胡、人參、黃芩、黃連、石膏,不用引,煎服。

白話文:

治療身體煩熱、臉色發紅、痰多,且右脈虛浮的症狀。

使用羌活、甘草、黃耆、蒼朮、升麻、柴胡、人參、黃芩、黃連、石膏這幾味藥,不用另外加引藥,直接煎煮後服用。

7. 梔子仁湯

治發熱癲狂煩躁面赤咽痛

梔子仁、大青、知母、升麻、黃芩、赤芍藥、石膏、杏仁、柴胡、豆豉、生甘草,不用引。

白話文:

治療發熱、癲狂、煩躁不安、臉色發紅、咽喉疼痛等症狀。

藥材組成有:梔子仁、大青葉、知母、升麻、黃芩、赤芍藥、石膏、杏仁、柴胡、豆豉、生甘草,不需要另外加引藥。

8. 地骨皮散

治渾身壯熱,脈長而滑,陽毒發渴

地骨皮、茯苓、柴胡、黃芩、知母、生地黃、石膏、羌活、麻黃、姜三片,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全身發熱嚴重,脈象長而滑,屬於陽毒引起的口渴症狀。

藥方組成:地骨皮、茯苓、柴胡、黃芩、知母、生地黃、石膏、羌活、麻黃,並加入三片生薑。服用時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