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

1. 傷寒里症

一傷寒不惡寒反惡熱,掌心液下濈濈,汗出,大便秘,小便赤,口燥舌乾,腹滿氣急,宜用 大柴胡湯 小承氣湯

一煩燥發狂,逾垣上屋,譫語不避親疏,宜用 黃連解毒散

白話文:

有位傷寒患者,不畏寒反而怕熱,手掌心潮濕黏膩,出汗,大便便祕,小便發紅,口乾舌燥,腹脹氣促,應該使用大柴胡湯和小承氣湯治療。

一熱邪入里煩渴,大便秘結,宜用 大承氣湯 涼膈散 洗心散

白話文:

當熱邪進入身體內部時,會出現口渴、煩躁、便祕等症狀,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大承氣湯:**清熱瀉下,通便解毒。
  • **涼膈散:**清涼化熱,降火生津。
  • **洗心散:**清心瀉熱,安神除煩。

一邪入陰經而無陽症,手足逆冷,身體疼痛,宜用 四逆湯

○傷寒表裡不解

脈浮大當汗,其人發熱煩渴,卻當下,乃是表裡不解,宜用 五苓散

若感火發熱六七日不解,有表復有里濁而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宜用 五苓散

○傷寒表裡兩症俱見

若病五六日不解,頭痛發熱,胸滿短氣,宜用 大青龍湯

○傷寒半表半裡

白話文:

如果邪氣入侵陰經,但沒有陽氣表徵,出現手腳冰冷、身體疼痛的症狀,可以用四逆湯。

傷寒表裡症狀都還沒解開,脈搏浮大應該要出汗,但病人發燒口渴,卻無法出汗,這是表裡症狀都還沒解開,可以用五苓散。

如果因為感受火氣而發燒,六七天都沒有好轉,有表症也有裡症,並且喝水馬上就吐,稱為水逆,可以用五苓散。

如果生病五六天沒有好轉,頭疼發燒,胸悶氣短,可以用大青龍湯。

傷寒表裡症狀都有,但程度不同。

若病人心下痛,不欲食,大便硬,脈沉細,是里症,當下,其人頭痛微惡寒,手足逆冷,卻當汗,此是表裡兩症俱見,宜用 小柴胡湯加 枳殼 梔子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心下疼痛、食慾不振、大便乾燥、脈搏細小而沉弱,這是裡證。這種情況下,病人可能會出現頭痛、輕微畏寒、手足冰冷。但是,如果病人同時出現發汗的症狀,說明還有表證。對於這種表裡證兼見的情況,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枳殼和梔子。

○傷寒表裡不解

表症未除,醫下之早,遂成協熱下利,心下痞硬,宜用 桂枝人參湯

○傷寒有表復有里

白話文:

傷寒如果表證和裡證都還沒有解決,

表證尚未消除時,醫生如果過早地使用下法,就會造成裡熱配合而發生下利,並且心下會感到痞硬,這時候應該使用桂枝人參湯。

傷寒病既有表證又有裡證。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痛,是表復有里,宜用 桂枝芍藥湯 痛甚加 大黃

白話文:

太陽病,醫生卻給予瀉下的治療,因此導致腹痛,這是表症未解而內陷,應當使用桂枝芍藥湯。疼痛嚴重加用大黃。

○傷寒表熱裡寒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脈沉而遲,手足微厥,下利清穀,名表熱裡寒,先宜用

白話文:

伤风感冒出现外表发热但体内寒冷的症状。

患者身体发热,却反而想要穿更多的衣服,这是因为热在皮肤表面,而寒在身体内部,脉搏沉而缓慢,手脚稍微冰凉,并且有腹泻清水样的症状,这叫做外表发热但体内寒冷,首先应该使用治疗方法。

陰旦湯 寒已除後,宜用 小柴胡湯加 桂枝 以溫其表

○傷寒表寒裡熱

白話文:

陰旦湯:在風邪已退後,宜用小柴胡湯加入桂枝,內溫脾臟,外溫暖身體表層。

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脈必滑而厥,或口燥舌乾,名表寒裡熱,宜用 白虎湯加 人參 熱已除後,宜用 桂枝麻黃各半湯 以解其表

○傷寒咳嗽有冷熱二症

白話文:

病人的身體極度寒冷,卻不想披上衣服,是因為寒邪在皮膚,而熱邪在骨髓。脈象一定會滑而厥冷,或者口乾舌燥,這種情況稱為「表寒裡熱」。

此時應使用白虎湯加上人參來治療,當熱邪去除後,再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解除表邪。

表不解,心下有水氣,水寒相搏,肺寒則氣逆,故乾嘔發熱而咳,經曰形寒飲冷則傷肺,宜用 小青龍湯 汗以發之

白話文:

外表的寒邪沒有祛除,心腹中又有水氣,水氣與寒氣相互衝擊,肺部寒氣凝聚,導致氣機逆亂,所以出現乾嘔、發熱和咳嗽。經書上說,身體寒冷、飲用寒涼的東西會損傷肺臟。此時應該使用小青龍湯,通過發汗的方式將寒邪驅除。

少陽往來寒熱,胸滿而咳,心煩喜嘔,口苦作渴,宜用 小柴胡湯加 五味子

○傷寒吃逆有陰陽二症(即噎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少陽證(介於太陽證和陽明證之間),時冷時熱,胸部滿悶而咳嗽,心煩想吐,口苦口渴,此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五味子。

陽症咳逆,身體發熱,煩悶燥渴,大小便赤,此熱症也,宜用 小柴胡湯加 橘仁 枳實 橘皮 桃仁 或橘皮竹茹湯

白話文:

當出現咳嗽呃逆、身體發熱、煩躁口渴、小便和大小便都發黃的症狀時,說明是熱症,應該服用小柴胡湯並加入橘仁、枳實、橘皮、桃仁等藥物。也可以選擇服用橘皮竹茹湯。

陰症吃逆,身不大熱,不渴,心靜,手足自溫,大小便清利,宜用 理中湯加 橘皮 半夏 木香 或生

姜半夏湯 丁香柿蒂湯

白話文:

陰寒證狀出現打嗝,體溫不高,不感到口渴,心神平靜,手足溫暖,大小便通暢,適合使用理中湯,並加入橘皮、半夏、木香或生薑。

若初得病是陽症,因服冷藥過當,亦有歸於陰症者,宜仔細推之,又如發表退熱後,又不安,恐是服涼藥太過,關閉寒邪在內,宜用 五積散(同)敗毒散煎服 若歸陰經,心中煩躁,大便自利,或嘔,手足冷,宜用 真武湯

○傷寒惡風

若太陽惡風

白話文:

如果剛開始得病是熱性徵狀,因為服用了過量的寒涼藥物,也有可能轉變為寒性徵狀,需要仔細分辨。另外,如果發汗退熱後,病情反而加重,可能因為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寒邪閉在體內,宜服用五積散(同敗毒散)煎煮服用。如果轉變成寒性徵狀,心中煩躁、大便溏稀,或有嘔吐、手腳冰冷等症狀,宜服用真武湯。

2. 傷寒作狂

經曰:重陽者狂,傷寒熱在胃中,併入於心,遂使神不寧而志不定也。故發狂,始則少臥不飢,妄語狂笑,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皆獨陽亢極熱甚,所至非大下之不能止也。亦有當汗不汗,瘀熱在裡,下焦蓄血如狂,小便不利,時如狂,特未至於狂耳。若夫狂言直視,便溺自遺,與夫汗後大汗後大熱者,俱危。

○傷寒作喘

白話文:

《黃帝內經》裡說:陽氣過盛會導致狂躁,傷寒的熱氣聚集在胃裡,再進入心臟,就會導致神志不清、意念不定的情況。所以發狂初期會有失眠、食慾不振、胡言亂語、狂笑等症狀。嚴重的會登高唱歌、脫光衣服奔跑、翻牆上屋,這些都是陽氣過盛、熱度極高的表現,必須用大劑量的瀉藥才能止住。還有一種情況是本該出汗卻不出一滴汗,體內瘀熱積聚,下焦蓄血導致近似於發狂的狀態,小便不暢,時常像發狂一樣,但還沒到完全發狂的地步。如果狂躁的人說話直白、目光直視、大小便失禁,以及在發汗後大汗不止的,情況都非常危險。

太陽頭痛發熱,無汗而喘,宜用 麻黃湯;有汗,宜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白話文:

陽明經發生的頭痛發熱,不出汗卻呼吸急促,應使用麻黃湯。如有出汗,應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陽明病汗出,不惡寒,潮熱腹滿而喘,宜用 小承氣湯;水氣作喘,形腫而嗽,宜用 小青龍湯;陰症發厥,脈沉而喘,宜用 五味子湯。

○傷寒作渴

白話文:

陽明經脈病症,有出汗、不畏寒、潮熱、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的症狀,適合使用小承氣湯;

水濕之氣導致呼吸急促、身體浮腫、咳嗽的症狀,適合使用小青龍湯;

陰陽失衡導致暈厥、脈搏沉細、呼吸急促的症狀,適合使用五味子湯。

發熱惡寒,小便如常,是表未解,宜用 五苓散加 天花粉;不惡寒,發熱煩躁,作渴者,宜用 小柴胡湯加 天花粉 麥門冬;陽明病汗多而渴,宜用 竹葉石膏湯。

○傷寒譫語

白話文:

如果病人發燒而且怕冷,小便正常,代表表證沒有解除,應該服用五苓散加上天花粉。如果病人不畏寒,發燒卻感到煩躁,口渴難耐,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加上天花粉和麥門冬。如果病人是陽明病,出汗很多並且口渴,應該服用竹葉石膏湯。

○傷寒神志不清

二陽並病,潮熱譫語,大便難,宜用 大承氣湯;三陽合病,頭痛燥熱,自汗譫語者,宜用 白虎湯;陽明病惡熱狂言而渴,宜用 黃連解毒散;瘀血內結,譫語煩躁,大便硬,宜用 桃仁承氣散。

○傷寒下利

白話文:

陽明病與太陽病合併

  • 症狀:發冷發熱、胡言亂語、大便困難
  • 方劑:大承氣湯

太陽病、陽明病和少陽病合併

  • 症狀:頭痛、發熱、自汗、胡言亂語
  • 方劑:白虎湯

陽明病

  • 症狀:惡熱、胡言亂語、口渴
  • 方劑:黃連解毒散

瘀血內結

  • 症狀:胡言亂語、煩躁不安、大便硬
  • 方劑:桃仁承氣散

太陽與陽明合病,下利而嘔,宜用 葛根半夏湯;陽明病協熱而利,便膿血者,宜用 黃連解毒湯加 犀角 生地黃;少陰病下利清穀,脈微而厥,宜用 通脈四逆湯 或白通湯;少陰病下利膿血協寒,腹痛,脈沉微者,宜用 桃花湯;少陰協寒而利如鴨溏者,寒也,宜用 理中湯 或理中丸。

○傷寒發黃

白話文:

太陽與陽明合病:

腹瀉嘔吐,使用葛根半夏湯。

陽明病協熱而利,便膿血:

腹瀉伴有膿血,使用黃連解毒湯加犀角和生地黃。

少陰病下利清穀,脈微而厥:

腹瀉為清而不熟的食物,脈搏微弱、手足冰冷,使用通脈四逆湯或白通湯。

少陰病下利膿血協寒,腹痛,脈沉微:

腹瀉為膿血,伴有怕冷、腹痛,脈搏沉弱,使用桃花湯。

少陰協寒而利如鴨溏:

腹瀉稀稠如鴨子腹中的污水,這是寒證,使用理中湯或理中丸。

陽明病熱結於內,小便不利,渴而發黃者,宜用 茵陳湯 茵陳五苓散 梔子散;陽明病血蓄於內,發黃如狂,小便多,大便黑,宜用 桃仁承氣湯。

○傷寒發癍

白話文:

陽明經熱邪內結,小便不利,口渴且發黃,建議服用茵陳湯、茵陳五苓散或梔子散。陽明經血瘀內蓄,發黃如發狂,小便多,大便黑色,建議服用桃仁承氣湯。

赤癍五死一生;黑癍十死一生;因下之太早,熱留胃中,陽毒結,熱在裡,停留不散,宜用 黃連化癍湯 黃連橘皮湯 玄參升麻湯 化癍湯 紫雪化毒湯;溫毒發癍,乃是冬月受寒,至春發病,經汗下未解者,宜用 黑膏方;發癍乃是表虛里實,不可用表藥太過,恐愈增癍爛。

○傷寒痞氣

白話文:

  • 鮮紅色的癍,存活率為五分之一;
  • 黑色癍,存活率為十分之一;
  • 因為過早使用瀉藥,熱氣滯留在胃中,陽氣形成毒素聚集,熱氣在體內停留不散,應使用黃連化癍湯、黃連橘皮湯、玄參升麻湯、化癍湯、紫雪化毒湯。
  • 溫熱的毒素導致發癍,這是因為冬天受寒,春天發病,出汗後症狀未解除所致,應使用黑膏方。
  • 發癍是因為表虛裏實,不可過度使用發汗藥,以免加重潰爛。

病人心下痞滿而不痛者,宜用 桔梗枳殼湯;痞滿而嘔,發熱,可用 小柴胡湯;如不愈,可用 半夏瀉心湯。

○傷寒結胸,有大小寒熱五症

白話文:

患者胸腹脹滿,但沒有疼痛,使用桔梗枳殼湯。

患者胸腹脹滿,並伴有嘔吐、發熱,使用小柴胡湯。

如果上述藥方效果不佳,使用半夏瀉心湯。

若下之太早,心胸高起,不按而痛,不近手者,名大結胸,宜用 大陷胸湯;發熱,胸滿,按之而痛者,名小結胸,宜用 小陷胸湯,熱實,煩躁,多譫語,胸痛,宜用 小柴

白話文:

*若瀉下過早,心胸高聳膨脹,不按壓就會疼痛,且疼痛部位無法觸及,稱作大結胸,應使用大陷胸湯治療。 *發燒,胸悶,按壓疼痛,稱作小結胸,應使用小陷胸湯治療。 *身熱體實,心煩氣躁,胡言亂語,胸痛,應使用小柴胡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