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形證

傷寒一日足太陽膀胱經受之,故頭疼身熱惡寒腰脊強。

二日陽明胃經受之,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

三日少陽膽經受之,故胸脅痛耳聾寒熱往來嘔而口為之苦。

四日太陰脾經受之,故腹滿咽乾。

五日少陰腎經受之,故口燥舌乾而渴。

六日厥陰肝經受之,故煩滿囊縮舌卷耳聾。

白話文:

傷寒第一天,足太陽膀胱經受寒,所以會頭疼、發燒、怕冷、腰背痠痛。第二天,陽明胃經受寒,所以會發燒、眼睛痛、鼻子乾燥、無法躺下。第三天,少陽膽經受寒,所以會胸側疼痛、耳聾、反覆發燒、嘔吐,並且感到口苦。第四天,太陰脾經受寒,所以會肚子脹、喉嚨乾。第五天,少陰腎經受寒,所以會嘴巴乾燥、舌頭乾渴。第六天,厥陰肝經受寒,所以會感到煩躁、肚子脹滿、睪丸收縮、舌頭捲曲、耳聾。

活人書云:六氣之邪乘虛之經,自背得之則入太陽,或入少陰,自面感之則入陽明之類,不必皆始於太陽次第傳諸經,或寒邪首尾只在一經間傳一二經,不可執一,但據脈與外症驗之。假令病人脈浮緊,頭項強痛,發熱惡寒已至過經,每日如此,只是太陽受病,更不傳諸經,余皆仿此。

白話文:

《活人書》中說:六邪之氣趁虛侵入經絡,從背部受邪則會進入太陽經或少陰經,從臉部受邪則會進入陽明經等。不一定都從太陽經開始,逐漸傳播到其他經絡。寒邪有時只在一個經絡中傳播,或只傳播到一兩個經絡,不能拘泥於某一個經絡。只要根據脈象和外在症狀來判斷。比如病人脈象浮緊,頭頸強痛,發熱惡寒已經超過了太陽經的傳變期,每天都是這種情況,就說明只有太陽經受病,並沒有傳播到其他經絡。其他情況以此類推。

一、傷寒正病,自霜降節後至春分以前,天氣肅殺,人之腠理不密,不加謹護,則傷於寒,謂之真傷寒也。乃寒氣自表入中,自中入里,此因邪氣阻礙正氣不得流行,鬱而為熱。仲景先師治法,表則汗,中則和,里則下,隨邪氣所在而驅散之,蓋欲邪氣退而正氣復也。

白話文:

一、傷寒的正病發生在霜降節後到春分之前,這段時間天氣寒冷肅殺,人體的毛孔不緊閉,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受到寒氣侵襲,稱為真正的傷寒。寒氣由體表進入體內,由體內進入腑臟,這是因為邪氣阻礙正氣的運行,鬱積化熱。中醫大師張仲景治療傷寒的方法,外感症狀則發汗,內感症狀則調和,腑臟病證則瀉下,根據邪氣所在部位驅散邪氣,目的是讓邪氣消除,正氣恢復。

一、春分節後至夏至以前,有人頭疼壯熱為病者,名曰溫病。此由冬歲寒不即病,伏藏於肌膚,至春時伏氣而發之也。

白話文:

春分節氣後到夏至之前,如果有人出現頭痛和發燒的症狀,稱為「溫病」。這是因為冬天因寒冷沒發病,寒邪潛伏在皮肉之中,到了春天,伏氣發作所致。

一、夏至後有人頭痛壯熱為病者,名曰熱病,亦由冬時伏氣觸動而然。世人均謂之傷寒也。此二症與傷寒症同,但不惡寒為異。論云:發熱不惡寒者為溫病。

白話文:

一、夏至之後,有的人會出現頭痛、發燒的症狀,這種病叫做熱病,也是因為冬天潛藏在體內的寒氣被觸發所導致。一般人稱之為傷寒。這兩個症狀和傷寒症狀相同,但不同的是不惡寒。醫書中說:發熱但不惡寒的,稱為溫病。

一、四時感冒,亦有頭疼惡寒身痛發熱等症,不可便認作傷寒症治。

一、時行瘟疫症與傷寒不同,長幼其病一般,必先識歲氣運,識四時寒溫,傷在何經,以施方治。

一、傷風為病,表中風邪多傷於肺,以致咳嗽聲重,鼻塞為異。治在本門。

一、風濕為病,自汗身重,喘息多眠,語言難出。

一、濕溫為病,先傷於濕,因而中暑,濕與熱相搏,其症胸滿壯熱,妄言多汗,脛冷。

一、溫毒,此冬受寒毒,至春而發為癮疹,斑爛咳逆,心煩,其病為重。

白話文:

一年四季都可能感冒,出現頭疼、發冷、全身痠痛、發燒等症狀,不能直接當作傷寒症來治療。流行的瘟疫和傷寒不同,大人小孩都會得病,必須先了解當年的氣候運勢,辨別四季的寒熱變化,判斷病症在哪條經絡上,才能對症下藥。傷風感冒是表症,風寒多侵犯肺部,導致咳嗽嚴重、鼻子不通。治療應針對肺部。風濕病則容易出汗、身體沉重、喘不過氣、嗜睡、說話困難。濕溫病先是由濕氣入侵,接著中暑,濕氣和熱氣交織,會出現胸悶、發熱、胡言亂語、多汗、小腿冰涼等症狀。溫毒是冬天受寒毒侵襲,到春天發作,表現為出疹、潰爛、咳嗽、呼吸困難、心煩,病情較重。

一、溫瘧即壞病也。何謂之壞病?傷寒少陽邪在表裡之間,妄施汗下,損耗津液,胃中乾燥,木邪於土,必發譫語,往來寒熱,當知犯在何經,以法治之。

白話文:

一、溫瘧就是壞病。什麼是壞病?傷寒少陽病邪在表裡之間,錯誤地使用發汗和瀉下藥物,導致津液損耗,胃中乾燥,木邪侵入土邪,必定會出現胡言亂語,寒熱交替的症狀。要了解患者屬於哪個經絡,然後根據法則來治療。

一、寒症腹中作疼,脈沉數者,先用涼水一盞與飲之,其痛稍止,屬熱痛。繞臍者,有燥糞痛,而身目俱黃,大便黑者,是蓄血。

白話文:

  1. 寒性腹痛,脈搏沉而數,先喝一杯涼水,疼痛會稍有緩解,屬於熱性疼痛。
  2. 圍繞臍部作痛,伴有乾便祕痛,全身和眼睛都發黃,大便呈黑色,表示體內有積血。

一、寒症六七日間,別無刑剋,忽然昏昧不省人事,六脈俱伏,或至無脈,此欲作汗,切勿攻之。如久旱將雨,六合陰晦,雨後庶物漸蘇,換陽之吉兆也。

一、三陽病不解,發熱煩渴,邪傳入於裡而入陰經,脈來沉實有力,外症不惡寒,反惡熱,譫語大渴

白話文:

寒症持續六七天,沒有其他兇險因素,但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六脈脈象都很微弱,甚至摸不到脈象,這是身體想要發汗,不要強硬攻治。就像久旱即將下雨,天色陰沉,雨後萬物逐漸恢復生機,這是轉變成陽氣的吉兆。

2. 脈法

經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脈浮病在表為陽,脈沉病在裡為陰。沉數而有力者,是陽病傳入陰經,乃熱症之陽脈也;沉滯而無力者,是寒邪直中於陰經,乃寒症之陰脈也。脈浮輕按而緊者,太陽脈也;中按而長大者,陽明脈也;中按而弦數者,少陽脈也;脈沉重按數而有力者,乃傳裡之陽脈也;脈沉重按遲而無力者,乃真陰症之脈也。太陽脈浮;陽明脈長;少陽脈弦;太陰脈沉細;少陰脈沉;厥陰脈微。

白話文:

古書上說:凡是脈搏大而浮動、快速流利、滑動的,這叫「陽脈」;脈搏沉伏、澀滯、虛弱、細弦、微弱的,這叫「陰脈」。陰性病症如果出現陽脈,說明病情可癒;陽性病症如果出現陰脈,說明病情危急。

脈搏浮在表面的,是陽症;脈搏沉在裡面的,是陰症。沉而有力,說明陽症傳到了陰經,是熱症的陽脈;沉而無力,說明寒邪直接侵犯了陰經,是寒症的陰脈。

脈搏浮而輕按時感到緊繃,這是太陽脈;中等按壓時脈搏強而有力,這是陽明脈;中等按壓時脈搏細弦而快速,這是少陽脈。脈搏沉而重按時有力,這是傳裡陽脈;脈搏沉而重按時遲緩無力,這是真正的陰症脈象。

太陽脈浮;陽明脈長;少陽脈弦;太陰脈沉而細;少陰脈沉;厥陰脈微弱。

脈浮緊無汗為傷寒;脈浮緩有汗為傷風;脈尺寸俱盛重,感於寒變為溫瘧;陽脈浮滑陰脈濡弱,更遇於風變為風溫;陽脈洪數陰脈實大,更遇溫熱變為溫毒;陽脈濡弱陰脈弦緊,更遇溫氣變為瘟疫。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冷,脈沉細而微者死也。

白話文:

  • 脈搏浮起且緊,沒有出汗,是傷寒。
  • 脈搏浮起且緩,有出汗,是傷風。
  • 寸脈和尺脈都強盛且沉重,因寒冷而轉變為溫瘧。
  • 陽脈浮滑,陰脈濡弱,再遇風寒而轉變為風溫。
  • 陽脈洪盛而數,陰脈實大,再遇溫熱而轉變為溫毒。
  • 陽脈濡弱,陰脈弦緊,再遇溫氣而轉變為瘟疫。
  • 胡言亂語,身上有熱,脈搏應當洪大,但手腳卻冰冷,脈搏細弱,這是致命的徵兆。

3. 治法

陽症邪熱在表

一、太陽經病發熱惡寒無汗身疼脊強宜用 麻黃湯

白話文:

陽性症狀的邪熱在體表時,如果出現發燒、怕冷、沒有汗、身體疼痛、背部僵硬的情況,應該使用麻黃湯。

一、陽明經病潮熱大便秘小便赤譫語鼻乾宜用大柴胡湯 大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陽明經絡出現病症,症狀包括潮熱、嚴重便祕、尿色發紅、胡言亂語、鼻子乾燥,可以使用大柴胡湯和大承氣湯這兩種藥方。

一、少陽經病往來寒熱而嘔口燥咽乾宜用 小柴胡湯

一、陽明病發狂人難制伏先於病人處生火一盆用醋一碗傾於火上其煙沖鼻入內即安方可察其陽狂陰狂之症

白話文:

一、少陽經的病症會出現時冷時熱並且噁心嘔吐、口乾喉嚨乾燥,應該使用小柴胡湯。

二、陽明病如果出現發狂且難以控制的情況,可以在患者旁邊生一堆火,然後將一碗醋倒進火裡,讓醋煙沖向患者的鼻子並吸入,這樣患者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候可以進一步觀察是屬於陽狂還是陰狂的症狀。

一、陽症熱極無解用黃連煎湯一碗放井中冷服仍將青布水浸搭在胸上徐徐易之其熱自退

傳經陰症熱邪在裡

白話文:

當身體發熱非常嚴重,無法退燒時,可將黃連煮成一碗湯,放進井水冷卻後服下。同時用浸透青布水的布巾放在胸前,慢慢更換。這樣可以幫助退燒。

一、三陽傳次入三陰之經其症外雖厥逆內有熱邪如腹滿咽乾屬太陰口燥舌乾屬少陰舌卷囊縮屬厥陰蓋熱在下焦銷鑠腎水急當下之宜用 承氣湯 若舌卷囊縮手足戰強者難治

白話文:

當三陽經的熱邪傳入三陰經時,外在症狀雖然是手腳冰冷,但體內還有熱邪。例如:腹脹、口乾、舌頭乾裂屬於太陰經受熱;口燥、舌頭乾裂屬於少陰經受熱;舌頭捲縮、嘴脣緊縮屬於厥陰經受熱。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消耗腎水,應該及時下逐。可以使用承氣湯來治療。如果舌頭捲縮、嘴脣緊縮,手腳冰冷抽搐,則比較難治癒。

4. 陰症

陰經之陰症

一、中陰經脈來沉遲無力身重,外症厥冷身痛,唇青,腹滿不渴,大便自利,宜用 四逆湯。

白話文:

當脈搏微弱無力,身體沉重,出現手腳冰冷、身體疼痛、嘴脣發青、腹部脹滿但不口渴、大便自行通暢的症狀時,適合使用「四逆湯」治療。

一、少陰腹痛,自汗嘔吐,宜用 理中湯。

一、厥陰四肢逆冷,脈伏唇青,宜用 姜附湯。

一、寒中陰經吐瀉脫陽無脈,先將好酒薑汁同服,脈見者可治,脈不見者難治。

白話文:

一、少陰腹痛,自汗嘔吐,適合使用理中湯。

一、厥陰四肢冰冷,脈搏微弱,嘴唇發青,適合使用薑附湯。

一、寒邪侵犯陰經導致吐瀉,脫陽無脈的情況,先服用加入薑汁的好酒,若脈搏出現則可以治療,若脈搏不出現則難以治療。

5. 傷寒表症

一惡寒發熱頭疼身體百節痛無汗小便清屬表宜發汗○正表宜 麻黃湯 ○解表宜 十神湯 芎芷香蘇散 羌活沖和湯

白話文:

一、惡寒、發燒、頭痛、全身關節疼痛、無汗、小便清澈,屬於外邪侵襲表層,宜發汗治療。

  • 表證:可用麻黃湯治療。

  • 解表:可用十神湯、芎芷香蘇散、羌活沖和湯治療。

一發熱頭疼身體痛惡風自汗小便赤宜用實表○正表宜 桂枝湯 ○解表宜 和解散 芎蘇散 解肌湯 人參敗毒散

白話文:

身體症狀:

  • 發熱
  • 頭痛
  • 身體疼痛
  • 怕冷
  • 自汗
  • 小便發紅

治療方法:

  • 實表:宜用「正表宜桂枝湯」
  • 解表:宜用「和解散芎蘇散」或「解肌湯」或「人參敗毒散」

一服前藥後身尚惡寒表未解不可便用利藥宜用 敗毒散 升麻葛根湯 小柴胡湯加 石膏

一發熱胸滿脅痛耳聾口苦此少陽症宜用 小柴胡湯

白話文:

第一帖藥服用後仍然覺得發冷,說明體表邪氣未除。此時不宜使用攻伐之藥,宜用清熱解毒的「敗毒散」、昇陽發表的「升麻葛根湯」,或在「小柴胡湯」中加入寒涼解表的「石膏」。

一往來寒熱頭痛宜用 柴胡石膏湯 小柴胡湯

白話文:

  • 寒熱往來,頭痛:宜用柴胡石膏湯或小柴胡湯。

一身熱目疼鼻乾不眠煩渴面赤此陽明經之症宜 解肌用 柴胡葛根湯 解肌湯

白話文:

全身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澀、失眠、口渴、面部發紅,這是陽明經病症的表現。適宜使用解肌的中藥方劑柴胡葛根湯或解肌湯。

一發熱唇乾舌燥口渴宜用 四順清涼飲 涼膈散

一發熱胸滿舌乾口燥脈尚浮數大便秘宜用 大柴胡湯

白話文:

一、發熱,嘴脣乾裂,舌頭乾燥,口渴

  • **建議使用:**四順清涼飲、涼膈散

一身熱痞悶口苦幹嘔宜用 小柴胡湯加 枳殼 竹茹

白話文:

當全身感到燥熱、胸悶、口苦、乾嘔時,宜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枳殼和竹茹。

一發熱作渴口苦脅痛宜用 小柴胡湯加 天花粉 麥門冬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熱、口渴、口苦、肋痛等症狀,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天花粉和麥門冬。

一喘嗽而咳乾嘔或渴大便利小便赤腹脹須要詳審恐病人飲水過多胸中停水可用 小青龍湯

白話文:

當咳喘合併乾嘔或口渴、大便稀溏、小便赤黃、腹脹時,需要仔細檢查,擔心患者喝水過多導致胸中有積水。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