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五積散

治寒症腹痛肢冷惡寒發熱自汗

白芷、陳皮、厚朴、甘草、桔梗、枳殼、半夏、蒼朮、當歸、川芎、芍藥、茯苓、乾薑、官桂、麻黃、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五積散」是用來治療因為寒冷引起的腹痛、四肢冰冷、怕冷發抖、發燒、容易出汗等症狀。

使用的藥材有:白芷、陳皮、厚朴、甘草、桔梗、枳殼、半夏、蒼朮、當歸、川芎、芍藥、茯苓、乾薑、肉桂(官桂)、麻黃,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紅棗一顆,一起煎煮到剩八分,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2. 正氣散

治寒冷所傷,憎寒惡風嘔吐

半夏、厚朴、甘草、白朮、陳皮、藿香,水二鍾,姜三片,黑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因寒冷侵襲所導致的疾病,症狀為怕冷、吹到風會不舒服、想嘔吐。

藥材包含:半夏、厚朴、甘草、白朮、陳皮、藿香。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黑棗一顆,煎煮至剩八分,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3. 理中湯

治寒中五臟口噤失音,四肢逆冷,心腹痛甚

人參、乾薑、白朮、甘草,水二鍾,姜三片,紅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理中湯,用來治療因為寒邪侵入五臟所引起的口噤失語、四肢冰冷、心腹劇烈疼痛。

藥方組成有:人參、乾薑、白朮、甘草。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到剩八分,不論時間都可以服用。

4. 四逆湯

治陰寒腹痛

甘草、乾薑、附子,水二鍾煎六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因為陰寒導致的腹部疼痛,

用甘草、乾薑、附子這三味藥,加兩碗水煎煮成六分,不論什麼時間都可以服用。

5. 治中湯

治寒氣攻心吐逆作痛

即理中湯加青皮、陳皮、水引同。

白話文:

治療因寒氣侵襲心臟而引起的嘔吐、作痛,可以使用理中湯,再加入青皮、陳皮,並用水引(藥引)一同服用。

6. 沉附湯

治虛寒傷胃嘔吐作痛:

附子(炮,一錢) 沉香(五分) 白朮(二錢) 乾薑(炮,一錢) 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食遠熱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沉附湯,是用來治療因為虛寒導致的胃部損傷,引起的嘔吐和疼痛。

藥材組成有:炮製過的附子一錢、沉香五分、白朮二錢、炮製過的乾薑一錢、炙甘草五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五片,一起煎煮到剩下八分,在飯後稍微隔一段時間,趁溫熱的時候服用。

7. 姜附湯

治胃寒吐逆作痛

乾薑、附子(俱炮,等分),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胃部虛寒引起的嘔吐、疼痛。

乾薑、炮附子(兩者都炮製過,用量相等),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8. 溫中湯

治寒傷中脘作脹疼嘔吐

丁皮、厚朴、乾薑、白朮、陳皮、丁香,水二鍾,姜三片,蔥白二根,煎八分服。

白話文:

治療因為寒邪侵犯中脘(胃部),導致腹部脹痛、嘔吐的症狀。

藥材包含:丁皮(可能是丁香的皮)、厚朴、乾薑、白朮、陳皮、丁香,加水兩碗,生薑三片,蔥白兩根,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時服用。

9. 理中湯

方見前;治同上。

白話文:

這個方子和前面提過的相同;治療的病症也和前面說的一樣。

10. 理中丸

即理中湯料作末,用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薑湯化下。

白話文:

把理中湯的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後,搓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薑湯化開後服用。

11. 熨法

治三陰中寒,一切腹痛,四肢逆冷,自汗,脈微。

食鹽(四兩)

麥麩(二升)

蔥白(二十根,細切)

上三件入水一鍾,拌勻,分作二次,於鍋同炒,極熱,用布包,熱熨臍上。如冷,更易一包。冷則再加水炒,依前用。

白話文:

治療三陰經脈受寒引起的各種腹痛、四肢冰冷、自汗、脈搏微弱等症狀。

使用食鹽(約150克)、麥麩(約兩升)、蔥白(約二十根,切細),將以上三種材料放入一碗水中攪拌均勻,分成兩份,在鍋中一起翻炒至極熱,用布包好,趁熱敷在肚臍上。如果布包冷了,就換上另一包。如果冷了就再加水翻炒,按照之前的方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