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6)

1. 涼膈散

治實火煩熱作渴

大黃、朴硝、甘草、連翹、梔子、黃芩、薄荷,水二鍾,淡竹葉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使用大黃、朴硝、甘草、連翹、梔子、黃芩、薄荷各一份,加入約600毫升的水,放入淡竹葉五片,煮沸後小火熬製至剩下約200毫升,不限時間服用。

2. 當歸龍薈丸

治風熱蘊積時發驚悸、搐搦、神昏不寧、營衛壅滯、頭目昏眩、腸胃燥結、躁擾、狂越、火熱等症

白話文:

治療風熱積聚所引起的驚悸、抽搐、精神昏迷不安、營衛受阻、頭暈眼花、腸胃乾燥便秘、煩躁不安、狂躁、火熱等症狀。

當歸、龍膽草、梔子(炒)、黃連、黃芩、大黃(各一兩)、青黛(五錢)、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二分)、青皮(一兩);上為細末,用神麯作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當歸、龍膽草、炒過的梔子、黃連、黃芩、大黃(各50克)、青黛(25克)、蘆薈(25克)、木香(10克)、麝香(1克)、青皮(50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神曲粉加水調成糊,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60丸,用滾燙的清水送服。

3. 金花丸

治三焦火熱寐汗咬牙睡語悸惕溺血淋閉煩熱口瘡咽痛

白話文:

治療三焦火熱、睡覺時出汗、咬牙、說夢話、心悸、小便出血、尿道不通、心情煩躁、口腔潰瘍、喉嚨疼痛。

大黃、黃芩、黃連、黃柏,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將大黃、黃芩、黃連、黃柏磨成粉末,用蜂蜜搓成和彈珠一樣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4. 抑青丸

治肝火

川黃連(不俱多少用薑汁炒紫色) 上為末用粥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川黃連(不限用量,用薑汁炒至變成紫色)磨成細末,用稀飯捏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左金丸 瀉肝火

黃連(六兩) 吳茱萸 上為末用粥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白湯送下。

白話文:

左金丸,用來清肝火。

黃連六兩,吳茱萸適量,研磨成粉後,用水粥做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5. 石膏丸

治胃火併食積痰火

軟石膏煅為細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湯送下。

滋腎丸 降腎火

白話文:

把軟石膏煅燒成細粉末,用醋調成小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十至六十丸,用清米湯送服。

黃柏(酒拌炒二兩) 知母(酒浸二兩) 肉桂(一錢不見火)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黃柏(2 兩,用酒炒過) 知母(2 兩,用酒浸泡過) 肉桂(1 錢,不要經過火烤)

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煉成約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50-60 丸,空腹時以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6. 大補丸

治陰火方見虛門

7. 病源

大率有痰、有風熱、有濕熱、有血虛

痛風者百節走痛,古方謂之歷節風是也。

白話文:

大約是有痰、有風熱、有濕熱、有血虛。

痛風這種病會使全身關節疼痛,古代的藥方稱之為歷節風。

8. 形證

痛風者,是百節走注疼痛,或痛處作腫,或發熱,手足不能舉動,謂之歷節風是也。蓋因感受風濕之邪,鬱於經絡,入而生熱,津化為痰。治當分其上下,辨其風濕,以豁痰養血,痰自瘳矣。

白話文:

痛風,就是全身關節疼痛,或疼痛處腫脹,或發熱,手足不能活動,這就是所謂的歷節風。主要是因為受到風濕邪氣侵襲,鬱積在經絡中,侵入身體產生熱氣,津液化為痰。

治療時應區分風濕邪氣在身體上半部或下半部,辨清是風邪還是濕邪,採用化痰養血的方法,痰化解後,病症自然就會痊癒。

9. 脈法

風熱脈浮數;濕熱脈沉數;濕痰脈沉滑;血虛脈濡弱。

白話文:

風熱的話,脈搏會浮而且快;濕熱的話,脈搏會沉而且快;濕痰的話,脈搏會沉而且滑;血虛的話,脈搏會柔弱無力。

10. 治法

一因風而作痛者宜用 小續命湯加減

白話文:

因為風邪引起的疼痛,適合使用小續命湯加減治療。

一因濕而作痛者宜用 當歸拈痛湯 蒼朮復煎散

一因痰而作痛者宜用 二陳湯加減

白話文:

濕氣引起的疼痛

如果疼痛是由濕氣引起的,推薦使用當歸拈痛湯和蒼朮復煎散。

一因血虛而作痛者宜用 四物湯加減 或當歸活血湯

一痛因上中下用藥

白話文:

如果疼痛是由於血虛所致,應使用四物湯加減方,或當歸活血湯。

○上部多從於風治用風藥 川芎 防風 羌活 獨活 威靈仙之類

白話文:

身體上半身多受風邪侵襲,因此治療時應採用風藥,例如川芎、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等藥材。

○中部血虛宜用養血活血之藥 當歸 生地黃 桃仁 乳香 紅花之類

白話文:

對於氣血不足、血虛的中部(指胸部至腹部區域)問題,建議使用以下補血活血的藥材:

  • 當歸(補血活血)
  • 生地黃(滋陰補血)
  • 桃仁(活血化瘀)
  • 乳香(活血止痛)
  • 紅花(活血化瘀)

○下部多從於濕治用濕藥 蒼朮 木瓜 牛膝 薏苡仁 防己之類

白話文:

下半身的病症,大多是因為濕氣引起,治療時可以使用祛濕的中藥,例如:蒼朮、木瓜、牛膝、薏苡仁、防已等。

一痰飲為痛宜用 活痰順氣之藥 陳皮 南星 半夏 白芥子之類

白話文:

當疼痛由痰飲所引起時,應使用可以化痰、理氣的藥物,例如:陳皮、南星、半夏、白芥子等。

一濕熱為痛宜用 酒黃芩黃柏之類

一濕寒為痛宜用 官桂附子之類

一肩脊痛不能回顧者是太陽經氣鬱而不行宜用風藥以散之宜用 防風通聖散

一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宜用 羌活勝濕湯

一凡肢節痛必須用薄桂引至疼痛之處或用酒炒方得入經絡

白話文:

濕熱引起的疼痛,適合用黃芩、黃柏等藥物;濕寒引起的疼痛,適合用官桂、附子等藥物。肩脊疼痛無法回頭,是太陽經氣鬱滯不通,應使用風藥散之,例如防風通聖散。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適合用羌活勝濕湯。凡肢節疼痛,必須用薄桂引藥至疼痛部位,或用酒炒藥方能入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