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一 (15)
卷之一 (15)
1. 涼膈散
治實火煩熱作渴
大黃、朴硝、甘草、連翹、梔子、黃芩、薄荷,水二鍾,淡竹葉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因體內實熱引起的煩躁發熱、口渴症狀。
使用大黃、朴硝、甘草、連翹、梔子、黃芩、薄荷這些藥材,加入兩碗水,再放入淡竹葉五片,煎煮至剩八分,不論什麼時間都可以服用。
2. 當歸龍薈丸
治風熱蘊積時發驚悸、搐搦、神昏不寧、營衛壅滯、頭目昏眩、腸胃燥結、躁擾、狂越、火熱等症
當歸、龍膽草、梔子(炒)、黃連、黃芩、大黃(各一兩)、青黛(五錢)、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二分)、青皮(一兩);上為細末,用神麯作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當歸龍薈丸」是用來治療風熱積聚在體內,導致時常出現驚恐、抽搐、精神恍惚不安、身體氣血運行不順暢、頭暈眼花、腸胃乾燥便秘、煩躁不安、行為失控、以及其他火熱症狀的。
藥方組成為:當歸、龍膽草、炒過的梔子、黃連、黃芩、大黃(各一兩)、青黛(五錢)、蘆薈(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二分)、青皮(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神麯做成的糊狀物混合均勻,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3. 金花丸
治三焦火熱寐汗咬牙睡語悸惕溺血淋閉煩熱口瘡咽痛
大黃、黃芩、黃連、黃柏,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此藥丸名為金花丸,主治三焦火熱引起的睡眠時盜汗、磨牙、說夢話、心悸不安、尿血、小便不暢、閉尿、煩躁發熱、口腔潰瘍、咽喉疼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是:大黃、黃芩、黃連、黃柏,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調和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以剛煮沸的開水送服。
4. 抑青丸
治肝火
川黃連(不俱多少用薑汁炒紫色) 上為末用粥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滾白湯送下。
左金丸 瀉肝火
黃連(六兩) 吳茱萸 上為末用粥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白湯送下。
白話文:
抑青丸
治療肝火旺盛。
使用川黃連(用量不限,但要用薑汁炒至紫色),將其磨成粉末,再用粥糊將藥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左金丸
瀉除肝火。
使用黃連(六兩)和吳茱萸,將它們磨成粉末,再用粥糊將藥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飯後用開水送服。
5. 石膏丸
治胃火併食積痰火
軟石膏煅為細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湯送下。
滋腎丸 降腎火
黃柏(酒拌炒二兩) 知母(酒浸二兩) 肉桂(一錢不見火)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滾白湯送下。
白話文:
石膏丸
治療胃火旺盛,同時有食物積滯和痰火的情況。
將軟石膏煅燒後研磨成細末,用醋調製成糊狀,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清米湯送服。
滋腎丸
用來降低腎火。
黃柏(用酒拌炒二兩)、知母(用酒浸泡二兩)、肉桂(一錢,不經火烤)這三味藥一起研磨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在空腹時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6. 大補丸
治陰火方見虛門
白話文:
這個藥丸是治療陰虛火旺的,病因通常可以在身體的虛弱之處看出來。
7. 痛風門
8. 病源
大率有痰、有風熱、有濕熱、有血虛
痛風者百節走痛,古方謂之歷節風是也。
白話文:
大致上來說,病痛的來源有痰、風熱、濕熱、以及血虛這幾種情況。
至於痛風這種會導致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的疾病,古時候的醫方稱之為「歷節風」。
9. 形證
痛風者,是百節走注疼痛,或痛處作腫,或發熱,手足不能舉動,謂之歷節風是也。蓋因感受風濕之邪,鬱於經絡,入而生熱,津化為痰。治當分其上下,辨其風濕,以豁痰養血,痰自瘳矣。
白話文:
痛風這種病,是全身各個關節遊走性的疼痛,有時候痛的地方會腫起來,有時候會發熱,嚴重時手腳都不能動,這就是所謂的「歷節風」。這種病大概是因為感受到風濕的邪氣,鬱積在經絡之中,進入體內就產生熱,體內的津液就轉變成痰。治療上應該分辨病位是在上半身還是下半身,也要辨別是風邪偏盛還是濕邪偏盛,用化痰、養血的方法來治療,痰自然就會消散。
10. 脈法
風熱脈浮數;濕熱脈沉數;濕痰脈沉滑;血虛脈濡弱。
白話文:
風熱的脈象是浮在表面且跳動快速;濕熱的脈象是沉在較深處且跳動快速;濕痰的脈象是沉在較深處且滑利流暢;血虛的脈象是柔軟無力且細弱。
11. 治法
一、因風而作痛者,宜用小續命湯加減。
一、因濕而作痛者,宜用當歸拈痛湯、蒼朮復煎散。
一、因痰而作痛者,宜用二陳湯加減。
一、因血虛而作痛者,宜用四物湯加減,或當歸活血湯。
一、痛因上中下用藥。
○上部多從於風治,用風藥,川芎、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之類。
○中部血虛,宜用養血活血之藥,當歸、生地黃、桃仁、乳香、紅花之類。
○下部多從於濕治,用濕藥,蒼朮、木瓜、牛膝、薏苡仁、防己之類。
一、痰飲為痛,宜用活痰順氣之藥,陳皮、南星、半夏、白芥子之類。
一、濕熱為痛,宜用酒黃芩、黃柏之類。
一、濕寒為痛,宜用官桂、附子之類。
一、肩脊痛不能回顧者,是太陽經氣鬱而不行,宜用風藥以散之,宜用防風通聖散。
一、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宜用羌活勝濕湯。
一、凡肢節痛,必須用薄桂引至疼痛之處,或用酒炒,方得入經絡。
白話文:
治療方法:
一種是因為風邪引起的疼痛,應該使用小續命湯,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
一種是因為濕邪引起的疼痛,應該使用當歸拈痛湯或蒼朮復煎散。
一種是因為痰引起的疼痛,應該使用二陳湯,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
一種是因為血虛引起的疼痛,應該使用四物湯,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或者使用當歸活血湯。
疼痛發生在上、中、下不同部位,用藥方法也不同:
上部疼痛多因為風邪引起,應該使用具有祛風作用的藥物,例如:川芎、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等。
中部疼痛多因為血虛引起,應該使用具有養血活血作用的藥物,例如:當歸、生地黃、桃仁、乳香、紅花等。
下部疼痛多因為濕邪引起,應該使用具有祛濕作用的藥物,例如:蒼朮、木瓜、牛膝、薏苡仁、防己等。
因為痰飲引起的疼痛,應該使用具有化痰理氣作用的藥物,例如:陳皮、南星、半夏、白芥子等。
因為濕熱引起的疼痛,應該使用具有清熱燥濕作用的藥物,例如:酒黃芩、黃柏等。
因為濕寒引起的疼痛,應該使用具有溫經散寒作用的藥物,例如:官桂、附子等。
肩背疼痛,無法轉頭回顧,是因為太陽經的氣機鬱結不暢,應該使用具有疏散風邪作用的藥物來治療,建議使用防風通聖散。
脊椎疼痛,脖子僵硬,腰部像要折斷,脖子像被拔起一樣,應該使用羌活勝濕湯。
凡是四肢關節疼痛,必須使用少量桂枝來引導藥力到達疼痛部位,或者使用酒炒過的藥材,才能使藥力進入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