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6)

1. 癰疽潰瘍

十全大補湯

治潰瘍腫下軟慢膿稀

白話文:

治療潰瘍腫痛,症狀為組織軟弱、膿液稀薄。

人參 黃耆 甘草 當歸 白朮 芍藥 肉桂 熟地 川芎 茯苓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強心補肺 黃耆:補氣健脾、固表斂汗 甘草:潤肺止咳、調和諸藥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白朮:健脾利濕、燥土化痰 芍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肉桂:溫陽補腎、活血通脈 熟地:滋補腎陰、養血生精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通經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大補湯(即十全大補湯) 治瘡瘍腫潰而清瘡口不合聚腫色白肌寒肉冷自汗 加附子

補中益氣湯

治潰瘍發熱胃弱身倦懶語少寐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瘡瘍腫潰,但瘡口無法癒合,腫塊顏色發白,患者體質寒涼,四肢冰冷且容易出汗。可以加入附子來治療。補中益氣湯則用於治療潰瘍發熱,胃氣虛弱,身體倦怠,懶言少眠的症狀。

黃耆 人參 白朮 歸身 甘草 柴胡 升麻 陳皮

白水煎服

內補黃耆湯

治潰瘍發熱飲食不思

白話文:

  • 黃耆:補氣益血
  • 人參:補氣固元
  • 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歸身:補氣養血,安神
  • 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升麻:升提陽氣,解肌退熱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黃耆 人參 麥門冬 茯苓 川芎 當歸 芍藥 官桂 熟地黃 遠志 甘草

白話文:

**黃耆:**提高免疫力、利尿

人參: 增強體力、抗疲勞

麥門冬: 滋陰潤肺、清熱解渴

茯苓: 健脾利濕、安神

川芎: 活血化瘀、頭痛止痛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芍藥: 緩解疼痛、平肝止斂陰

官桂: 溫補腎陽、散寒止痛

熟地黃: 滋陰補血、烏髮明目

遠志: 益心安神、健腦益智

甘草: 調和藥性、補脾益氣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定痛托裡散

治潰瘍出膿後作痛

粟殼 當歸 川芎 芍芍 乳香 沒藥 官桂

白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

治瘡瘍潰後作痛

白話文:

將三片薑和一顆紅棗煎水服用,可治療潰瘍膿出後疼痛。另外,可以用粟殼、當歸、川芎、芍藥、乳香、沒藥和官桂,加水煎服,也可治療瘡瘍潰爛後疼痛。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 白茯苓 白芷 金銀花 甘草

白話文: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 白茯苓 白芷 金銀花 甘草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補中益氣湯

方見前 治潰瘍發熱脈浮弱加減用

十全大補湯

方見前 治同上加減

黃耆人參湯

治潰瘍後少食發熱倦怠

白話文:

用兩碗水煎藥,煎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用法同上,可根據潰瘍發熱、脈浮弱的症狀加減藥量。

十全大補湯,用法同上,可根據潰瘍發熱的症狀加減藥量。

黃耆人參湯,用於治療潰瘍後食慾不振、發熱倦怠的症狀。

黃耆 人參 白朮 麥門冬 當歸 蒼朮 甘草 陳皮 升麻 五味子 神麯 黃柏

白話文:

黃耆:補氣強健脾胃 人參:補氣血、強健身體 白朮:健脾胃、利水消腫 麥門冬: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蒼朮:健脾胃、化濕止瀉 甘草:補氣健脾、調和藥性 陳皮:理氣健胃、化痰止咳 升麻:升舉陽氣、解毒消腫 五味子:斂肺氣、固腎養陰 神麯:補氣健脾、化瘀止痛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豬蹄湯

治一切癰疽消瘤毒去惡肉潤瘡口止痛

白芷 黃芩 當歸 羌活 芍藥 蜂房 甘草

上用豬蹄一隻水四五碗煮熟去油 取清湯入藥煎數沸去渣溫洗隨用膏藥貼之

門冬黃耆湯

治潰瘍後發煩渴飲冷

白話文:

用三片薑、一枚紅棗煎水喝,可以治療各種癰疽,消腫解毒,去除腐肉,潤滑瘡口,止痛。

此外,可以用白芷、黃芩、當歸、羌活、芍藥、蜂房、甘草,以及一隻豬蹄和四五碗水煮熟,去除油脂,取清湯加入藥材煎煮數沸,去渣後溫熱洗患處,再貼上膏藥。

另外,用門冬和黃芪煎湯可以治療潰瘍癒合後發熱口渴、喜歡喝冷飲的情況。

黃耆 麥門冬 白朮 人參 甘草 白芍藥 天花粉

白話文:

黃耆:增強免疫力、補氣 麥門冬: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白朮:健脾益胃、利水消腫 人參:補氣生津、強身健體 甘草:調和藥性、補益脾胃 白芍藥:養血和肝、緩解疼痛 天花粉:清熱解毒、益氣生津

白水煎服

疔瘡

水沉膏

治疔瘡初起

用白芨末放在盞內用水沉下去紙貼之如用膏不可用生肌藥凡用貼點之藥用此膏圍貼則不傷好肉

白話文:

將白水煎煮後服用。

用於治療疔瘡。

使用水沉膏。

用於治療疔瘡初起。

將白芨粉放入碗中,用水使其沉下去,然後用紙貼上。如果使用膏藥,不要用促進肉芽生長的藥物。凡是使用貼敷或點敷的藥物時,用這種膏藥圍貼,可以避免傷害到周圍健康的肉組織。

2. 蟾酥錠子

將蟾取酥用國丹白麵和作錠子如小麥粒大納在瘡口內以拔去毒氣

蟾酥丸

治疔瘡初起癢痛異常速用此發汗

白話文:

將蟾酥與國丹白麵混合製成小丸,大小如同小麥粒,放入瘡口內以拔除毒氣。

蟾酥丸

用於治療初期的疔瘡,癢痛非常時,迅速使用此藥以促進發汗。

硃砂 乳香 沒藥 雄黃

白話文:

硃砂

一種深紅色的礦物,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

乳香

從乳香樹上採集的樹脂,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

沒藥

從沒藥樹上採集的樹脂,具有止血、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的 功效。

雄黃

一種含有硫化砷的礦物,具有殺蟲、解毒的作用。

上為末用蟾酥和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用蔥白二寸當中分口將丸納在內以紙包酒濕火炮將熟去紙乘熱嚼碎用熱酒送下取汗為度

飛龍奪命丹

治疔瘡初發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末狀的蟾酥,與其他成分和在一起,搓成像綠豆一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用一根對半切開的兩寸長蔥白,將丸子放進蔥白中,用紙包起來,用酒浸濕後放在火上烤。等丸子快烤熟時,去掉紙,趁熱嚼碎,用熱酒送服。出汗為止。

蟾酥(二錢) 血竭(一錢) 乳香(二錢) 沒藥(一錢) 雄黃(三錢) 輕粉(五分) 膽礬(一錢) 麝香(五分) 銅青(二錢) 寒水石(一錢) 硃砂(二錢為衣) 海羊(三十一個即蝸牛足) 腦子(五分無亦可) 天龍(一條酒炙黃去頭足即蜈蚣)

白話文:

蟾蜍乾燥物(20克) 血竭(10克) 乳香(20克) 沒藥(10克) 雄黃(30克) 輕粉(5克) 膽礬(10克) 麝香(5克) 銅青(20克) 寒水石(10克) 硃砂(20克,研磨成粉末用於包覆) 蝸牛足(31個) 動物腦髓(5克,可省略) 蜈蚣(1條,浸泡在酒中炙烤至黃色,去除頭部和腳部)

上為末先將海羊連殼研爛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如丸不成入酒糊丸每服二丸先用蔥白三寸令病人嚼爛吐於手心男左女右將藥入在蔥白內如病人不能嚼將蔥白搗爛和丸用無灰酒三四盞送下於避風處以衣蓋之約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熱酒數杯以助藥力發熱大汗出為度矣

如疔黃走過心者難治或汗出冷者亦死

地丁散

治疔瘡初起發汗

白話文:

把藥丸研磨成粉末。事先將海羊和外殼磨碎,與其他藥材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如果無法成丸,可加入酒糊。每次服兩丸。先使用三寸蔥白,讓病人咀嚼後吐在手心上,男性放在左手心,女性放在右手心。將藥丸放在蔥白上。如果病人無法咀嚼,可將蔥白搗碎與藥丸混合。用三到四杯無灰酒送服,然後到避風處,用衣服蓋住身體。大約走五里路後,再喝幾杯熱酒,以幫助藥效發揮。發熱出大汗為佳。

地丁草 獨腳將軍散 夏枯草(等分)

上搗餅酒煎去渣熱服取汗

追疔奪命丹 此藥治疔能內消

白話文:

地丁草 獨腳將軍散 夏枯草 (等量)

羌活 獨活 青皮 防風 黃連 赤芍藥 細辛 甘草 蟬蛻 殭蠶 金銀花 澤蘭葉

白話文:

羌活、獨活、青皮、防風、黃連、赤芍、細辛、甘草、蟬蛻、殭蠶、金銀花、澤蘭葉。

水二鍾姜三片酒半鍾煎服

○有膿加 何首烏 白芷

白話文:

用水兩杯、生薑三片、酒半杯煎煮後服用。

如果有膿的情況,則加入何首烏和白芷。

○要利加 青木香 大黃 山梔子

白話文:

要利加

  • 青木香:具有疏通氣滯、行氣止痛的作用。
  •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
  • 山梔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治痢的作用。

這副中藥有通利氣滯、清熱消炎、止痛止血的功效。

○若心煩嘔吐噁心者加 甘草節 綠豆粉 乳香

五聖散

皂角刺(二兩) 栝蔞(一個) 大黃 金銀花 生薑 甘草(各一兩)

水二鍾酒半盞煎溫服

神仙救苦丹

治疔初起作癢

白話文:

如果心煩、嘔吐、噁心,可以加甘草節、綠豆粉、乳香。

五聖散:皂角刺兩錢、栝蔞一個、大黃、金銀花、生薑各一錢,水兩碗,酒半杯,煎煮溫服。

神仙救苦丹:治療疔瘡初期發癢。

蟾酥(五分) 巴豆(七個) 麝香(二分半) 五倍子(一錢) 密陀僧(一錢)

白話文:

蟾蜍的乾燥物(五分) 巴豆(七粒) 麝香(二分半) 五倍子(一錢) 密陀僧(一錢)

上為末麵糊調和捏作餅子貼患處 或用針刺出血貼之更好

護心散

治疔發躁手足不住動搖

甘草節 綠豆粉 硃砂(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熟水調下

破棺丹

治疔癀走徹不止

白話文:

將麵糊調和捏成餅狀,貼在患處,也可以用針刺出血後再貼上,效果更好。

當歸 赤芍藥 山梔子 牽牛(各二兩) 連翹 牡蠣 金銀花 地丁草(各一兩五錢) 三稜甘草(各二兩

白話文:

當歸 二兩 赤芍藥 二兩 山梔子 二兩 車前草 二兩 連翹 一兩半 牡蠣 一兩半 金銀花 一兩半 地丁草 一兩半 三稜 二兩 甘草 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