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十 (5)
卷之十 (5)
1. 治疥癬法
凡疥乃脾經濕熱,癬乃肺經風毒,遍身癢痛,浸淫潰爛,其狀不一,皆有細蟲,多能染人,當除濕熱,消風毒可也。
白話文:
所有的疥癬都是脾經濕熱所致,癬則是由肺經風毒所引起的。遍佈全身的瘙癢和疼痛伴有化膿和潰爛,症狀各異,但都有細小蟲子,很容易傳染給人。治療時應該祛除濕熱,消除風毒即可。
一、疥瘡癢痛作寒作熱者,宜用 升麻和氣飲 當歸飲子 搽疥瘡藥。
白話文:
- 疥瘡痕癢疼痛,時而寒冷時而發熱的患者,可使用升麻和氣飲、當歸飲子,並塗抹疥瘡藥。
一、癬瘡癢燥宜用 消風散 烏蛇肉 摩風膏 防風通聖散
白話文:
- 長有癬瘡,伴有瘙癢和乾燥,推薦使用「消風散」、「烏蛇肉」、「摩風膏」、「防風通聖散」等藥方來治療。
2. 治時毒法
凡時毒頭面紅腫,先用通氣散搐鼻中,取嚏十餘以泄熱毒。若不嚏者不治。
白話文:
凡是因時令所致的頭面紅腫,先用通氣散從鼻子吸入,打十多次噴嚏以宣散熱毒。如果打不出噴嚏,就無法治療。
一時毒表症者宜用 解毒升麻湯 荊防敗毒散。
白話文:
如果出現熱毒在體表的症狀,可以使用解毒升麻湯或荊防敗毒散來治療。
一氣實之人宜用 化毒丹 ○大便不利者宜用大黃湯。
白話文:
身體強壯的人適合服用通毒丸。 大便不通暢的人適合服用大黃湯。
一經三四日 不解毒不可下,猶宜和解宜用
犀角散 連翹飲 鼠黏子散
白話文:
如果已經過了三四天,毒素還沒有消除,不適合使用下法,應該使用調和的方法,適合使用的方劑有犀角散、連翹飲、鼠黏子散。
3. 治臁瘡法
夫臁瘡者,生於臁骨之上,足三里之傍,陰交之側,故以為名。皆由風濕之毒流注於此,瘡腫潰爛,疼痛臭穢,行動艱難。蓋由骨上肉少,皮薄以致難愈。至有多年,瘡口潰爛,內必生蟲,骨蛀成孔,深為可畏。治當先以殺蟲散血,然後可生肌。須舉足端坐,勿多行走。敷貼藥解,必得痊矣。
白話文:
臁瘡,又稱「臁骨瘡」,長在小腿側面,靠近足三里穴,陰交穴附近,因此得名。主要是因為風濕之毒流註於此處,導致瘡腫潰爛,疼痛發臭,行動困難。由於臁骨上肌肉少,皮膚薄,所以很難癒合。如果拖延多年,瘡口會潰爛,裡面必定會生蟲,骨頭也會被蛀出孔洞,非常可怕。治療時應該先使用殺蟲散血的藥,然後才能生肌。患者必須抬高腿部坐著,不要太多走動。如果敷用藥物得當,必能痊癒。
4. 治楊梅瘡法
凡楊梅瘡者,因形而名也。起自濕熱風毒之氣,感之最深,發瘡甚惡。若治之得法,月餘而痊。一不得法,經以歲年。切忌用輕粉之藥,恐傷筋骨。
白話文:
楊梅瘡是因為它的外觀而得名。它是因為濕熱風毒之氣侵襲最深而發作的,病瘡十分嚴重。如果治療得法,一個月左右就能痊癒。如果治療不得法,可能會拖延好幾年。一定要避免使用含有輕粉的藥物,因為可能會傷及筋骨。
楊梅瘡初起,人盛氣實者,先宜下其熱毒,用 防風通聖散。
白話文:
楊梅瘡在初期發作時,如果病患氣血旺盛,體質實熱,應先清除體內的熱毒,可以服用防風通聖散。
一楊梅瘡初起,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者,宜汗之,用搜風追毒散 即烏藥順氣散加 乳香 沒藥 麻黃 川烏 草烏。
一日久不愈者,宜用萆薢湯 熏藥 搽藥。
白話文:
當楊梅瘡剛發作時,患者畏寒發熱,全身疼痛,宜發汗治療,可以使用搜風追毒散,即在烏藥順氣散中加入乳香、沒藥、麻黃、川烏、草烏。
5. 癰疽腫瘍
黃連內疏湯
治瘡瘍初起赤腫作痛發熱便秘
白話文:
黃連內疏湯治療剛開始出現的瘡瘍紅腫疼痛以及伴有發熱和便祕的症狀。
黃連 當歸 山梔子 芍藥 木香 檳榔 黃芩 薄荷 桔梗 甘草 連翹 大黃 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當歸連翹飲
治瘡瘍赤腫焮痛發熱
白話文:
黃連、當歸、山梔子、芍藥、木香、檳榔、黃芩、薄荷、桔梗、甘草、連翹、大黃 以上藥材以兩碗水煎煮,煎至剩八分即可,不限時間服用。
當歸 連翹 山梔子 芍藥 金銀花 黃芩 如便秘加 大黃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
白話文:
當歸、連翹、山梔子、芍藥、金銀花、黃芩。
如果伴有便祕,可加入大黃,取二碗水煎至八分滿,在空腹時服用。
清涼飲
治瘍腫積熱煩躁焮痛便秘
大黃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十宣散
治瘡初起微腫身體拘倦
白話文:
「清涼飲」用來治療腫瘍積熱、煩躁、灼痛、便秘,藥方包含大黃、赤芍藥、當歸、甘草,水煎服,不拘時辰。
「十宣散」則用來治療瘡瘍初起、微腫、身體倦怠。
人參 當歸 黃耆 甘草 白芷 川芎 桔梗 厚朴 防風 官桂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托裡散
治一切瘡瘍初起腫甚欲作膿者
白話文:
人參:補氣養血,強身健體。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黃耆: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白芷:祛風散寒,通鼻竅。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 桔梗:宣肺利咽,止咳化痰。 厚朴:健脾理氣,溫中止嘔。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官桂:溫陽補腎,散寒止痛。
大黃 當歸 天花粉 皂角刺 牡蠣 朴硝 連翹 金銀花 赤芍藥 黃芩 水二鍾酒半鍾食前服
隔蒜灸法
治瘡瘍初起大痛或不痛或麻木
白話文:
大黃、當歸、天花粉、皁角刺、牡蠣、朴硝、連翹、金銀花、赤芍藥、黃芩 將以上藥材放入兩碗水中,加入半碗酒,於飯前服用。
如痛灸至不痛 不痛灸至痛 使毒氣隨火而散 其法用大蒜去皮 切三文錢厚 安於瘡上用艾壯在於蒜上 灸三五壯 換蒜復灸 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即減 其大勢亦不能害
白話文:
如果疼痛,就灸到不痛;不痛就灸到痛,這樣讓毒氣隨著火氣散去。方法是用大蒜去皮,切成三文錢的厚度,放在傷口上,然後用艾灸在蒜頭上燻燒。灸三到五次,換蒜頭再繼續灸。沒有成膿的就會消散,已經成膿的就會減少。這樣做,毒氣再大也不可能造成傷害。
如瘡大 將蒜搗爛敷瘡上 將艾鋪上燒之
內托千金散
治諸癰疽並諸惡瘡如初起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
人參 當歸 黃耆 芍藥 川芎 防風 官桂 桔梗 白芷 甘草 栝蔞 金銀花
○痛甚加 乳香 沒藥
水二鍾姜二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仙方活命飲
治一切瘡瘍未成者
白話文:
如果瘡瘍很大,可以將大蒜搗碎敷在瘡瘍上,再鋪上艾草並點燃。可以用內托千金散治療各種癰疽和惡瘡,如果瘡瘍剛開始尚未形成,就可以消散;如果已經形成,就可以使其潰爛。內托千金散的藥方包括人參、當歸、黃耆、芍藥、川芎、防風、官桂、桔梗、白芷、甘草、栝蔞、金銀花。如果疼痛嚴重,可以加入乳香和沒藥。用水兩碗,加入兩片薑,煎煮至八分,不限時間服用。仙方活命飲則可以治療一切尚未形成的瘡瘍。
穿山甲 甘草節 防風 沒藥 赤芍藥 白芷 當歸尾 乳香 貝母 天花粉 陳皮 金銀花 皂角刺
白話文:
穿山甲: 一種鱗甲動物,味甘性溫。
甘草節: 甘草根的莖節部分。
防風: 一種散風除濕的中藥。
沒藥: 一種樹脂,能止痛消腫。
赤芍藥: 一種牡丹科植物,能活血化瘀。
白芷: 一種白芷科植物,能芳香通竅。
當歸尾: 當歸的根尾部分,能補血活血。
乳香: 一種樹脂,能行氣止痛。
貝母: 一種百合科植物,能清熱化痰。
天花粉: 天花粉科植物,能清熱涼血。
陳皮: 橘子皮的乾燥果皮,能理氣健脾。
金銀花: 一種忍冬科植物,能清熱解毒。
皁角刺: 皁角樹的刺,能消腫活血。
水二鍾酒半鍾煎八分食前服
內托流氣散
治背膊之間忽然腫起無頭
白話文:
用水兩杯和半杯酒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在飯前服用。
這是內服的流氣散。
用於治療背部突然腫起且無頭的情況。
當歸 芍藥 陳皮 甘草 羌活 防風 枳殼 厚朴 連翹 白芷 桔梗 黃芩 檳榔 黃耆 木香
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托裡溫中湯
治癰疽平陷色白而不痛
白話文:
當歸:滋補氣血,調經止痛 芍藥: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 羌活:祛風散寒,緩解頭風、肢體麻木 防風:祛風解表,防禦風寒 枳殼:破氣消滯,緩解消化不良 厚朴:溫中和胃,化痰散結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白芷:祛風止痛,通鼻竅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開音 黃芩:清熱瀉火,消炎退熱 檳榔:驅蟲消積,化痰止嘔 黃耆: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 木香:理氣止痛,調和脾胃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陳皮 木香 羌活 乾薑 甘草 黑附子
白話文:
丁香:辛溫,活血止痛,理氣溫胃 沉香:溫補脾腎,止咳化痰 茴香:溫散寒氣,理氣止痛 益智仁:溫補脾腎,益智健腦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木香:行氣止痛,消積化滯 羌活:散寒止痛,通絡活血 乾薑:溫中散寒,止嘔回陽 甘草:益氣補脾,止咳潤肺 黑附子:溫補腎陽,回陽救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竹葉黃耆湯
治腫瘍及一切惡瘡煩躁作渴
白話文:
用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滿,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可以服用。
竹葉黃耆湯
用於治療腫瘍以及一切惡性瘡病所引起的煩躁和口渴。
淡竹葉 黃耆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芍藥 人參 半夏 麥門冬 石膏 生地黃
白話文:
淡竹葉:清熱利濕 黃耆:補氣固表 當歸:補血活血 川芎:活血行氣 甘草:調和藥性 黃芩:清熱瀉火 芍藥:活血鎮痛 人參:大補元氣 半夏:燥濕化痰 麥門冬:養陰清熱 石膏:清熱涼血 生地黃:養陰清熱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烏龍膏
治諸癰疽惡毒初起腫大必先用此箍住不使走徹</
白話文:
將兩杯水和三片薑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飯後服用。
烏龍膏
用於治療各種剛開始發作的疔瘡惡毒,當腫脹時必須先使用這個方法來固定,防止毐素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