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十 (4)
卷之十 (4)
1. 治癭瘤法
凡癭瘤之症,先須斷厚味,戒慍怒,當用利氣軟堅之藥,久則消散矣。
白話文:
凡是甲狀腺腫大或腫瘤的症狀,首先必須忌口,不吃油膩重口味的食物,避免生氣和憤怒,應當使用能夠行氣軟堅的藥物,長久服用後病症就會消散。
一、癭氣生於頸項之間,腫高,皮白軟而不痛,隨氣消長,宜用 昆布散 木通散 海藻丸 海藻散癭丸。
白話文:
一、癭氣:長在脖子與肩膀之間的腫塊,腫脹隆起、皮膚白而柔軟,不疼痛,會隨著人體氣的消長而變化,建議使用昆布散、木通散、海藻丸、海藻散癭丸。
一、脂瘤腫硬,皮色如常,不癢不痛,漸漸長大,宜用 散腫潰堅湯 南星膏。
一、瘤大而根細,宜用 系瘤法。
白話文:
- 腫瘤堅硬,皮膚顏色正常,不癢也不痛,逐漸長大,適合用散腫潰堅湯和南星膏。
一、結核生項背之間,形如腫毒,內有核,推之動搖,不紅不疼不作膿者,多是痰注不散,宜用 倍星膏貼(即五星散) 加味二陳湯。
白話文:
在頸背部形成結核,形狀像腫塊,裡面有核,輕按會滾動,但不會發紅、疼痛或化膿。這種情況大多是由於痰液淤積不散造成的。建議使用加味二陳湯和倍星膏(又稱五星散)貼敷。
2. 脫疽蛀節
凡脫疽生於足趾,初發而色黑者,急斬去之;緩則黑延上足,必死。此患不問腫潰,惟隔蒜灸之有效。亦有色赤而作痛者,膿潰而易治。
孫真人云:凡得此瘡者,在趾則截去,在肉則割去,庶得其生也。
白話文:
凡是發生在腳趾的壞疽,一開始顏色發黑,就要緊急切除掉。如果拖延,黑色會蔓延到整隻腳,肯定會死亡。這種病症不論是腫脹還是潰爛,只有隔著蒜頭灸治纔有效。也有一些顏色發紅且疼痛的,膿液潰爛後就容易治療了。
一、脫疽生足趾上,赤腫焮痛,發熱者,宜用 敗毒散 去桔梗,加白芷、金銀花、大黃、連翹、木瓜,或仙方活命飲。
白話文:
一、當腳趾產生脫疽,出現發紅、腫脹、疼痛、發熱時,可以使用「敗毒散」,但將桔梗去除,並加入白芷、金銀花、大黃、連翹、木瓜或「仙方活命飲」。
一、蛀節生於手指,惟用蒜灸是良法也。宜用 敗毒托裡散 仙方活命飲。
白話文:
-
手指長了肉刺(蛀節),用大蒜灸烤是最有效的方法。
-
建議服用「敗毒託裡散」和「仙方活命飲」等方劑。
3. 治痔漏法(附腸風毒)
凡痔瘡初起,先覺肛門燥痛,或生核,形如鼠乳,身發寒熱,先用疏利導濕之藥,以泄毒氣。大抵受病者燥氣也,為痛者濕熱也。治宜泄火和血,潤燥疏風,腫痛必消矣。
白話文:
當痔瘡剛發作時,首先會感到肛門發乾疼痛,或長出一個小硬塊,形狀像老鼠的乳頭,並會發冷發熱。這時應先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以排出毒氣。痔瘡的發病多與燥氣有關,疼痛則與濕熱有關。治療原則應是清熱活血、滋潤燥氣、疏散風邪,這樣腫痛才能消除。
一、痔初起結燥腫痛,宜用 秦艽防風湯 郁李仁湯 拔毒散敷。
白話文:
一、痔瘡剛發作時,症狀為腫脹而乾燥疼痛,適合使用秦艽防風湯和郁李仁湯,並敷用拔毒散。
二、痔腫痛出血,宜用 地榆散 槐角丸 臟連丸。
白話文:
二、痔瘡腫痛出血,建議使用以下中藥:
- 地榆散
- 槐角丸
- 臟連丸
三、痔漏日久膿血不止,宜用 八珍湯加 黃芩 黃連 防風 熏洗法 黃連丸。
白話文:
三、痔瘡流膿出血時日已久,宜用八珍湯加入黃芩、黃連、防風,使用燻洗療法和黃連丸。
四、治久脫肛下血,宜用 補中益氣湯加 川芎 黃連。
五、痔瘡日久,其糞穢從瘡口中出,名曰穿腸漏,宜大補氣血。
白話文:
四、治療久治不癒的脫肛便血,宜用補中益氣湯,再添加川芎和黃連。
六、腸風臟毒。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臟毒者,蘊積之毒,久而始見。蓋因坐臥風濕,醉飽房勞,生冷停寒,酒面積熱,以致血營失道,滲入大腸。此二症之所作也。宜用 槐花散 結陰丹 四制香連丸 除濕和血湯。
白話文:
第六條:腸風臟毒
腸風: 指邪氣從外侵入,立刻感到不適。
臟毒: 指蘊積體內的毒素,時間久了才會發作。
通常是由於坐臥在潮濕的地方、醉酒過度、房事過多、吃生冷食物、飲酒過量導致氣血失調,血液滲入大腸所引起。
治療: 建議使用槐花散、結陰丹、四制香連丸、除濕和血湯等中藥方劑。
4. 治膝癰法
凡膝頭腫痛,多是濕熱結而不散,宜清熱除濕之藥而托散之。
白話文:
凡是膝蓋腫痛的情況,大多是由於濕熱聚積無法散開,應該使用清熱去濕的藥物來幫助消散。
一、膝癰腫痛作寒作熱者,宜用 羌活木瓜湯。
白話文:
膝蓋腫痛,時冷時熱的,適合使用「羌活木瓜湯」治療。
人參敗毒散 去桔梗 加牛膝 木瓜 托裡消毒散 加牛膝 薏苡仁 火龍膏貼。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去除桔梗,加入牛膝、木瓜。 託裡消毒散:加入牛膝、薏苡仁。 火龍膏貼:外用藥膏。
一、濕痰流結於腿膝之間,痛不能伸,脈沉而滑者,宜用 除濕和中湯。
白話文:
如果濕性痰液停留在腿部和膝蓋之間,導致疼痛無法伸展,脈搏沉穩而滑動,適合使用去除濕氣和調和中氣的湯藥。
一、膝癰紅腫日久,膿潰不斂,宜當補虛托裡之劑,用十全大補湯加 薏苡仁 木瓜。
一、鶴膝風,膝頭腫而不紅,作痛無力,宜用 大防風湯。
白話文:
膝蓋長了腫塊,已經紅腫很長時間,膿水流出後久久不見收歛,這時候應該使用幫助氣血運行、溫補身體的藥方,可以加薏苡仁和木瓜在十全大補湯中。
5. 治疳瘡法
凡疳瘡類有數種:血疳、風疳、下疳、牙疳是也。
白話文:
大凡疳瘡這類病症有幾種:血疳、風疳、下疳、牙疳。
一、血疳:因邪熱相浸發於肌膚之上,初如紫疥,破時血出,遍體成瘡,久而不愈,或成疳瘻,名曰串皮疳。宜用荊防敗毒散,或防風通聖散,敷應效散,麝香輕粉散。
白話文:
一、血疳:病因是邪熱相互交替侵犯肌膚,初期像紫色的疥癬,破損時出血,全身潰爛成瘡,久治不愈,或形成潰爛的瘻管,稱作串皮疳。建議使用荊防敗毒散、防風通聖散、敷應效散、麝香輕粉散治療。
二、風疳:乃是陽明胃經受風熱之邪,客於合谷之間,注於承山之側,初生如疥瘡,破有黃水浸淫成瘡,或漸生遍體。宜用胡麻散,苦參湯。
白話文:
二、風疳:是由於陽明胃經受到風熱邪氣的侵襲,客住在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和承山穴(足太陽膀胱經)之間,初期像疥瘡,破損後流出黃色膿水,逐漸擴散到全身。應使用胡麻散或苦參湯治療。
三、牙疳:皆因幼年好食甘甜辛熱之物,使積熱留於胃經,以致牙根腫爛,齦肉腐敗,成瘡出血,臭穢難近,甚則齒牙脫落,遂成大患。宜用清胃消風散搽藥,三凡散。
白話文:
三、牙齦潰爛(牙疳):主要是因為兒童喜食甜食和辛熱食物,導致胃經積熱,引起牙根腫爛,牙齦腐敗,形成潰瘍出血,氣味難聞、難以靠近,嚴重時牙齒脫落,成為大患。適合使用清胃消腫散塗抹,三凡散服用。
四、下疳:乃是玉莖陰物上生瘡。此由肝經濕熱,或因交接不潔,以致邪毒之氣浸潰成瘡。治當疏肝導濕。宜用龍膽瀉肝湯,或防風通聖散加減用搽藥。
白話文:
第四,下疳:這是發生在生殖器上的瘡。由於肝經濕熱或因性行為不潔,導致邪毒之氣侵蝕成瘡。治療應疏肝導濕。可用龍膽瀉肝湯,或防風通聖散加減使用外搽藥。
這條支脈,從肺部分出絡心,注入胸中。
兩乳間為胸部。這條支脈從心包別出,繞心,注入胸中膻中部位,與手厥陰心包經交會。
這條經絡多血少氣,酉時(下午5-7點)時氣血流注於此。接受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
總共有二十七個穴位,左右兩側合計五十四個穴位。針刺深度二分,留針時間為兩次呼吸。
方見於傷寒門,用於治療少陽經病寒熱交作。治療溫瘧感受時氣,先熱後寒,需加減使用。
從踝骨上八寸處,交出太陰經後方,向上沿膕內側。
從中封穴開始向上過踝骨,經過三陰交,經過蠡溝、中都穴,再向上一寸,交出太陰經之後,向上沿膕內側,到達膝關、曲泉穴。
沿着大腿進入陰部,環繞生殖器,抵達小腹,挾着胃屬肝絡膽。
這路支脈,從目系下行到頰裏,環於脣內。
在此之前連接目繫上出額頭,這路支脈從目系下行在任脈之外,本經的裏面,下至頰裏,交環繞於脣口之內。
這路支脈,再從肝臟別出貫穿膈肌,向上注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