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病源
魏氏曰:痘者,豆也。因象而立名也。順則形順,否則逆其為證也。根於精血之初,而成於淫火之後。男女媾精,欲因火生,火因欲熾,精血成形,而火即中乎體,待時而發。發必假乎氣血,痘症生焉。毒非氣弗領,非血弗載。使氣不盛,何能逐其毒?血不榮,何能任其毒?蓋氣血領載之功,賴於元氣。
白話文:
魏氏說:痘疹就像豆子一樣,因此以豆命名。痘疹的生長規律,順應自然就會順利,如果違背規律,就會出現異常的症狀。痘疹的根源在於精血的初期,成形於體內過盛的火熱之後。男女交合時,產生精子,精子需要火熱才能形成,火熱又因精子而更加旺盛,精血逐漸成形,而火熱也已經存在於體內,待時機成熟後就會發作。發作時必定需要氣血的配合,痘疹症狀才會產生。毒氣如果不被氣所引導,就不能傳播;如果沒有血來承載,就不能發作。如果氣血不夠旺盛,怎麼能夠傳播毒氣?如果血液不夠充盈,怎麼能夠承受毒氣?所以說,氣血引導和運載毒氣的作用,都依賴於元氣。
元氣充實,則易保痊。若痘有稀稠,乃受毒之淺深,而吉凶生死於此係焉。或遇時氣之發動者,乃天地之邪氣,與人身之遺毒相感而類從也。夫小兒痘疹,雖稟受胎中三液穢毒,未有不因外感內傷相搏而成也。其始發熱,與傷風相似,於疑似之間,須當微微發表,先表散毒氣。
白話文:
元氣充足,則容易痊癒。痘疹如果稀疏或密集,是受毒氣深淺所致,而吉凶生死也因此而定。或者遇到時令發生的疾病,是天地間的邪氣與人體殘留的毒素相感應,而同類相聚所致。小孩子得痘疹,雖然是胎中受了三種邪毒,但沒有不因外感內傷互相搏擊而發病的。初期發熱,和感冒相似,在疑似之間,需要微微發散,先把毒氣散發出來。
否則毒氣在臟而成痘瘡。所謂諸熱失治,皆成此症,由不能解毒之過也。始於外感,其發熱之初,紅點未見之前,非微汗則表不解,乃痘瘡未出,發熱壅實之時也。始於內傷,非微利則里不解,在紅點未見,裡熱壅實之際也。若正出未收之時,妄汗則成斑爛,妄下則成陷伏。
白話文:
如果毒氣在臟腑中積累,就會形成痘瘡。所謂的各種熱症治療不當,都會變成這種疾病,都是因為無法解毒的緣故。痘瘡的產生,最初都是由於外感,在發熱的初期,紅色斑點尚未出現之前,如果沒有發出微汗,就表示表證沒有解除,那時痘瘡還沒有出來,而是處於發熱、氣血鬱結的狀態。如果痘瘡最初是由於內傷,沒有使用輕微的瀉藥將熱邪排出,痘瘡也會在紅色斑點尚未出現,內熱鬱結的時候形成。如果在痘瘡將要出正,還沒有完全出來的時候,妄發汗就會導致痘瘡紅腫破潰,妄瀉就會導致痘瘡陷伏不發。
蓋解表不致於冷,調理不致於熱。冷熱稍偏,諸病從此而生焉。大抵熱則傷肺,冷則傷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楊氏曰:痘疹發於肌肉,陽明胃經主之。脾土一溫,胃氣隨暢,土可勝水,決無陷伏之患。張氏曰:肺主氣,痘疹氣勻則出順快。蓋血隨氣行,氣逆則滯。當於未出先急須微汗。
已出未收之際,急宜溫補,使營衛調和,氣血流暢,則無壅滯癢塌之患。此為調治之良法也。
白話文:
治療外感疾病時,不能導致身體發冷,調理內臟功能也不能導致身體發熱。稍微偏冷或偏熱,就會導致各種疾病。一般來說,發熱會傷及肺臟,發冷會傷及脾臟。肺臟主管皮毛,脾臟主管肌肉。楊氏說:痘疹發於肌肉,是由陽明胃經控制的。脾土一溫暖,胃氣就會暢通,土能勝水,就不會有陷伏的危險。張氏說:肺臟主管氣,痘疹的氣息均勻,就會出得順利、迅速。因為血液隨著氣息運行,氣息逆行就會滯留。在痘疹尚未發出時,就必須儘快微微出汗。
2. 形證
凡小兒初病,耳冷、骫冷,手足乍溫乍涼,發熱,面赤,時嗽,時嚏,驚悸,耳後有紅赤脈縷,定是痘疹證候。急宜發表,使臟腑胎毒及外感不正之氣,盡從汗散,則痘出稀少。然表藥必在紅點未見之前也。既汗之後,身熱不退,不可便用涼藥,恐毒氣不能發也。
白話文:
所有的小孩在發病初期,如果出現耳朵冰冷、屁股冰冷、手腳忽冷忽熱、發燒、臉紅、時而咳嗽、時而打噴嚏、驚慌失措,以及耳後有紅色的脈絡,這些一定是痘疹的症狀。此時需要趕緊發汗,讓體內臟腑的胎毒和外來的病邪通過汗液散發出來,這樣痘疹就會出得少一些。但是,發汗的藥物必須在紅點出現之前使用。出汗之後,如果體熱不退,不可以立即使用涼藥,因為這樣會導致毒氣無法發散出來。
3. 見形輕候
作二次出,大小不一等,頭面稀少,眼中無,根窠紅潤,肥滿光澤,前後心少。
白話文:
出現了第二次,大小不一,頭部和麪部比較少,眼睛裡沒有,根部紅潤,長得飽滿有光澤,前後心部位也比較少。
4. 見形重候
一齊並出,形如蠶種,赤紅乾燥,灰白色;頭溫足冷,身溫腹脹,稠密瀉渴。
白話文:
一起出現,形狀像蠶卵,顏色赤紅且乾燥,呈灰白色;頭部溫暖但腳部冰冷,身體溫熱且腹部脹大,大便濃稠並有口渴的症狀。
一發熱一日即出痘者太重,發熱二日出亦重,微微發熱三日後乃見者輕,四五日後身涼乃見者尤輕,蓋因熱散其毒也。
白話文:
發燒一天就出痘痘的,病情很嚴重。發燒兩天出痘痘的,病情也較重。發燒較輕微,三天後纔出痘痘的,病情較輕。四五天後身體已經涼爽纔出痘痘的,病情尤其輕微。這是因為發燒把體內的毒素散發掉了。
一小兒初發熱忽然驚搐少刻即蘇,必出痘疹,此名驚痘甚為穩當。
一麻痘作熱類似疹候,麻乃腑受病屬陽,易於調理,雖不服藥亦能自愈,又恐吃毒冒風為之逆也。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剛開始發燒,突然間抽搐了一下,片刻後就恢醒了,這種情況必定會出水痘,這被稱為驚痘,非常穩妥。
有一種麻痘發熱的情況很像出疹子的症狀,麻痘是因為腑臟受病屬於陽性,比較容易調理,即使不吃藥也能自愈,但也要防範中毒或受風而導致病情逆轉。
一痘初出與麻疹痱瘡頗略相似,若根窠紅,頂圓尖起,堅實礙指者正痘也,若根不紅,頂虛軟,略有清水抹過,不礙指者乃麻痘也。
白話文:
初始長出的痘痘跟麻疹和痱子蠻像的,如果痘痘根部發紅、頂端圓尖凸起、摸起來很堅硬,讓人感到疼痛,那就是真正的痘痘;如果痘痘根部不紅、頂端較軟,稍微用清水擦過後,摸起來不痛,那可能是麻疹。
一發熱身出紅點一二日即成水珠明亮者,乃是水痘,亦因胎毒所發,但與正痘少輕耳,如無餘症亦必治。
一發熱一日遍身出紅點如蚊蟲咬者,決非痘瘡,乃是熱毒為風寒所遏不能發越故也,當於發熱求治,熱退點散。
白話文:
一旦發燒身體出現紅點,一兩天後成為明亮的水泡,這是水痘,也是因為胎毒所致,但比典型的痘症輕一些,如果沒有其他症狀,一定可以治癒。
一旦發燒,一天內全身出現像被蚊蟲叮咬的紅點,這肯定不是痘疹,而是因為熱毒被風寒抑制無法散發所致,應在發燒時就尋求治療,熱退後紅點也會消失。
一痘瘡先看根腳何如,若根腳起血色紅滑者,此生意也,雖有陷血亦可調治,若根腳平不紅不起血,死不活,雖輕難治,譬猶種豆,地肥根活苗,雖枯弱尚可灌溉而有生意,若土焦根死,灌之何益。
一痘疹初見形時內有小紅點如蚊蚤咬者,名血痘,一名痘癍,不退不起者不治。
白話文:
痘瘡首先要觀察它的根基如何。如果根基顏色呈血紅色且光滑,這是活痘。即使有陷落的血痕,也可以調治。如果根基平坦,既不紅也不凸起,就像死了一樣,無論病情輕重都難以治癒。這就像種豆子一樣,土地肥沃根系活躍,即使苗子枯萎虛弱,澆水後仍能恢復生機。但如果土地焦枯根系已死,澆水又有什麼用處呢?
一痘瘡雖稀根葉全白無血色,三四日偏起脹痘大,按之空軟,此名賊痘,氣血大虛,至貫膿時便成水泡大若葡萄,內是清水無膿,皮薄白如紙,擦破即死。
白話文:
如果水痘的痘瘡雖然稀疏,但根部和葉子都呈現白色且沒有血色,而且在三天到四天內偏向腫脹變大,按壓時感覺空虛而柔軟,這種水痘稱為「賊痘」。患者氣血非常虛弱,到了化膿的階段,會形成像葡萄一樣大的水泡,裡面裝的是清澈的水,沒有膿液,水泡的皮膚很薄呈白色像紙一樣,如果擦破就會死亡。
凡痘瘡須認得輕重表裡虛實寒熱。
一痘瘡一日至二三日方齊,大小不等,紅潤尖圓,此輕候也不須求治。
一痘瘡一齊弄出,紅紫成片,密如蠶種,煩渴焦枯,此重候也,治之無益。
一表實其症,色紅身潤,頂圓光亮,堅實礙指。
一里實其症,大便乾潤,小便黃多,飲食如常,口微微干。
此二症不必用藥。
一表虛其症,色白作癢,不成漿,頂陷,寒戰身冷。
一里虛其症,大便泄瀉,作渴,腹脹喘促,咬牙。
此二症宜急實表裡。
一表熱其症,色紅紫,根窠成片,焦枯,肌膚壯熱,頂赤紫黑。
一里熱其症,大便秘結,小便赤色,身熱口渴,引飲,狂言發驚。
此二症急宜清涼解毒。
一表寒其症,身涼瘡不起髮,根窠淡白,不紅綻。
一里寒其症,吐瀉腹脹,氣冷穀食不化,二便清利,色灰,頂陷。
此二症急宜溫中補元氣。
一根窠紅潤,小便清利,大便如常,能食不渴,安臥神清,此表裡皆清也。
白話文:
痘瘡辨證論
凡患痘瘡,需辨明其輕重、表裡、虛實、寒熱。
一、輕候
- 痘瘡一日至二三日才全部長出,大小不一,顏色紅潤,形狀尖圓,此為輕症,不必治療。
二、重候
- 痘瘡一起全部長出,顏色紅紫成片,密集如蠶種,伴隨口渴、焦燥、乾枯,此為重症,治療無效。
三、表實
- 症狀:痘瘡顏色紅潤,皮膚光滑,痘頂圓潤光亮,堅實,按壓有阻力。
- 不必用藥。
四、里實
- 症狀:大便乾燥,小便顏色黃,飲食正常,口微乾。
- 不必用藥。
五、表虛
- 症狀:痘瘡顏色白,伴隨搔癢,無膿液,痘頂凹陷,寒戰、畏寒。
- 宜急救,以實表裡。
六、里虛
- 症狀:大便稀軟,口渴,腹脹喘促,咬牙。
- 宜急救,以實表裡。
七、表熱
- 症狀:痘瘡顏色紅紫,根部成片,焦枯,皮膚發熱,痘頂赤紫發黑。
- 宜急救,以清涼解毒。
八、里熱
- 症狀:大便秘結,小便顏色赤,身體發熱,口渴,喜喝水,胡言亂語,驚恐不安。
- 宜急救,以清涼解毒。
九、表寒
- 症狀:身體發涼,痘瘡不易長出,根部顏色淡白,不紅不破。
- 宜急救,以溫中補元氣。
十、里寒
- 症狀:嘔吐、腹瀉、腹脹,氣虛,飲食不消化,二便清利,顏色灰白,痘頂凹陷。
- 宜急救,以溫中補元氣。
十一、表裡皆清
- 症狀:痘瘡根部紅潤,小便清利,大便正常,飲食正常,無口渴,睡眠安穩,精神清醒。
- 表裡皆清,無需治療。
5. 治法
○初發熱未見形日期證治
凡痘疹未見形疑似之間,先宜微微發表,不可便用解毒溫補之藥。
白話文:
凡是疹子剛開始發熱但還未顯出形狀的時候,在還不確定的情況下,應先輕輕地讓它發散出來,不可以馬上使用解毒或溫補的藥物。
一、小兒發熱之初,未見紅點之前,或因外感不正之氣,頭疼壯熱,目澀多睡,疑似之間,宜服:加味惺惺散;加味升麻湯;和解散。
白話文:
小孩剛開始發燒,在還沒出現紅點之前,如果可能是因為感染了不正之氣,導致頭痛、高燒、眼睛乾澀、嗜睡,在懷疑的階段時,適合服用以下藥方:
- 加味惺惺散
- 加味升麻湯
- 和解散
一、痘候已出未出,便與升麻葛根湯,其性頗寒,只宜少少與服,其或不當者,蓋用太過反壞其表。凡服葛根湯,宜加芍藥等,功效尤良。
白話文:
當痘痘剛冒出來,或是即將冒出來的時候,就服用升麻葛根湯。這帖藥的藥性偏涼,所以服用時宜少量服用,若用量過多,反而會破壞痘痘的表皮。服用葛根湯時,最好加入芍藥等藥物,療效會更好。
一、初起憎寒壯熱,鼻流清涕,咳嗽痰涎,此因傷風感冒所致,宜用:參蘇飲。
一、熱盛狂言煩躁,作渴身疼者,宜用:敗毒散。
白話文:
感冒初期,症狀有畏寒發熱、流清鼻涕、咳嗽有痰涎,這是因為受寒感冒所導致的,可以服用參蘇飲來治療。
一、熱盛驚搐,此為吉候,宜用:紅綿散,調辰砂六一散,表之。
一、痰涎壅盛,昏悶不省人事,宜用:抱龍丸。
白話文:
一、發高燒時身體抽搐,這是一個好徵兆,此時應使用以下藥物治療:紅綿散、調辰砂六一散,可發散表熱。
一、熱盛吐衄下血,糞黑瘀血,及一切失血之症,皆因熱毒內作,宜用:犀角地黃湯,加減。
白話文:
當身體熱氣過盛,導致吐血、流鼻血、大便變黑且帶有瘀血,以及各種失血癥狀時,都是因為體內熱毒所造成的。此時,應該使用犀角地黃湯,並根據具體情況加減用藥。
一、發熱之初,或作腹痛及膨脹者,由毒氣於外感相搏,欲出而不得出也,宜用:參蘇飲,去人參;加砂仁;薄桂;山楂。
白話文:
當發燒剛開始時,如果同時有腹痛和脹腹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毒氣在體外與正氣相抗衡,想要發作卻發作不出來。建議使用以下藥方:參蘇飲,去掉人參;加入砂仁、薄桂和山楂。
一、因積冷腹痛,胃寒泄瀉嘔吐者,宜用:理中湯,加砂仁;陳皮。
白話文:
對於因受寒而引起腹痛、胃寒導致腹瀉和嘔吐的症狀,建議使用:理中湯,並添加砂仁和陳皮。
一、認得果是痘疹,發熱太盛,將前表藥內加:紫草,蟬蛻,表之。
白話文:
如果確定是出痘瘡,發燒過於嚴重,將前面所開的藥物中加入以下藥材:紫草、蟬蛻,作為外敷藥物。
一、認得未見紅點,只是發熱,宜用:敗毒散,煎湯調三酥餅,表之。
一、小兒初生,用硃砂研細,蜜調塗兒口中少許,以解胎毒,痘出必稀。
○已出見形日期證治
凡痘初出之間,忌用大熱大補之藥,宜用解毒溫補,調和之劑。
一、痘瘡一日至三日出齊,大小不一等,根窠紅潤者,不必用藥。
白話文:
如果只是發燒,沒有看到紅點,可以用敗毒散煎湯,調和三酥餅服用,讓身體發汗。
新生兒可以用硃砂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後塗抹在孩子的嘴裡少許,可以解胎毒,讓長出的痘痘較少。
當痘痘已經長出來,可以用以下方法辨證施治:
如果痘痘在一到三天內全部長出來,大小不一,根部紅潤,不用藥物治療。
一、發熱一日,遍身稠密如蠶種,若二日後,根窠紅潤礙指者可治,若根窠不紅,頂白,不礙指,皮膚乾燥者,不治。
白話文:
如果發燒持續一天,全身布滿稠密的像蠶卵一樣的疹子,如果兩天後,疹子根部變成紅色,按壓有疼痛感,是可以治癒的。如果疹子根部不紅,頂部發白,按壓沒有疼痛感,皮膚乾燥,則無法治癒。
一、痘初見紅點,不大發起,宜用:透肌散;紫草飲。
白話文:
痘痘剛出現紅色小點,還未大發,建議使用:
- 透肌散
- 紫草飲
一、表實痘,色紅赤,煩躁作熱,宜用:活血散,加清解之藥。
一、表虛痘,出一日間,色白,血淡,不大起,宜用:加味四聖散。
白話文:
第一種是表實型的痘,症狀是顏色紅赤,並且會感到煩躁發熱,應該使用:活血散,並加上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
第二種是表虛型的痘,出現不到一天,顏色偏白,血液也比較淡,而且痘不會很大,應該使用:加味四聖散。
一、里實痘,出二三日,大便不通,熱盛煩渴,腹脹者,宜用:五味枳殼湯;蜜皂法。
一、痘瘡三日前,不大起發,煩躁者,宜用:三酥餅。
白話文:
- 裏實痘:發病二、三天,大便不通,發高燒口渴,腹部脹氣的人,適用的方藥:五味枳殼湯;蜜皁法。
一、痘初出,熱盛,忽發斑如錦紋在皮內者,宜用:化斑湯;加紅花;升麻。
白話文:
痘痘初發的時候,熱氣旺盛,突然在皮膚下出現像錦紋一樣的斑點,建議使用化斑湯,並加入紅花和升麻。
一、痘出二三日間,內有紫紅點,如蚊蚤咬者,乃是痘斑,一名血痘,此斑極惡,宜用:敗毒散,加:升麻;紅花;紫草,解之;如斑盛痘不起者,不治。
一、痘初出時,有紅丹如雲頭突起者,宜用:敗毒散,加:黃芩;紫草
白話文:
痘瘡長出的二至三日內,痘內出現紫紅色的點點,像被蚊子咬過一樣,這就是痘斑,又稱血痘。這種痘斑非常嚴重,必須使用以下藥方:敗毒散,再添加升麻、紅花、紫草,以解毒;如果痘斑過於密集,痘瘡無法冒出,則無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