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七 (3)
卷之七 (3)
1. 桂枝桃仁湯
治寒氣克血室經脈不通
桂枝、桃仁、芍藥、生地、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桂枝:驅寒止痛的藥物 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藥物 芍藥:活血止痛、舒筋緩解疼痛的藥物 生地: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藥物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藥物
2. 逍遙散
治婦人血虛煩熱,月水不調,時作潮熱
白話文:
治療婦女血虛引起的煩熱,月經不調,時常出現潮熱。
甘草、當歸、茯苓、白朮、芍藥、柴胡
姜三片,棗一枚,不拘時服
白話文:
- **甘草:**一種甜味的草藥,用於補氣、緩解疼痛和炎症。
- **當歸:**一種紅色的中藥,用於補血、調經和養顏。
- **茯苓:**一種菌類,用於健脾胃、利尿和安神。
- **白朮:**一種中藥,用於健脾胃、補氣和消積。
- **芍藥:**一種中藥,用於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和滋陰。
- **柴胡:**一種中藥,用於疏肝解鬱、清熱和退燒。
3. 延胡索散
治婦人血氣攻心腹痛
延胡索、當歸、川芎、官桂、木香、枳殼、芍藥、桃仁、熟地黃,姜水煎服。
白話文:
將延胡索、當歸、川芎、桂枝、木香、枳殼、芍藥、桃仁、熟地黃這幾味藥材,用薑水煎煮服用。
4. 當歸散
治心腹痛
當歸、芍藥、劉寄奴、沒藥、枳殼、玄胡索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服。
白話文:
- 當歸
- 芍藥
- 劉寄奴(又稱女貞子)
- 沒藥
- 枳殼
- 玄胡索
5. 失笑散
治婦人小腸氣痛或痛欲死
白話文:
治療婦女小腸氣痛或痛得快要死過去
五靈脂(醋炒) 蒲黃(各等分) 為末,每服一錢,醋泡滾湯下。
白話文:
五靈脂(用醋炒過) 蒲黃(以上兩種藥材等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醋泡開後,再用滾燙的熱水沖服。
6. 牛膝散
治月水不行腰腹作痛
牛膝(一兩) 當歸 芍藥 官桂 桃仁 玄胡索 牡丹皮 川芎 木香(各五錢)
為末食前用溫酒調服
白話文:
牛膝(60 克) 當歸 芍藥 桂枝 桃仁 玄胡索 牡丹皮 川芎 木香(各 30 克)
7. 蠲痛散
治月水不行腰腹作痛
荔枝核(煅存性五錢) 香附(炒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用米湯調下。
白話文:
治療月經不通以及腰腹部疼痛,使用荔枝核五錢煅燒後研磨成粉,香附一兩炒熟後也研磨成粉,混合均勻後,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
8. 通經丸
治婦人室女經水不行
桂心、青皮、大黃(煅)、川椒、莪朮、川烏(炮去皮)、乾膝(炒令爛盡)、當歸(炒去皮)、乾薑(炮各等分)
白話文:
桂皮、青皮、熟大黃、川椒、莪朮、炮川烏(去皮)、炒透膝蓋骨、炒當歸(去皮)、炮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分作四分,用一分以米醋熬成膏子,和余末杵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用淡醋湯或溫酒送下。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研磨成末,分成四等份,取一份用米醋熬煮成膏狀,接著與剩下的藥末搗成如桐子般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顆,空腹時用淡醋水或溫酒送服。
9. 萬病丸
治經脈不通繞臍寒疝作痛
白話文:
治療經脈不通、肚臍周圍因寒疝而引起的疼痛。
乾膝(杵碎,炒令大煙出)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各一兩) 為末,用生地黃汁一升,入二味末,銀石器內,慢火熬,候可丸者,如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米飲或溫酒送下。
白話文:
乾膝(將乾膝搗碎,炒製至冒出大量煙霧)牛膝(去掉頂端帶苗的部分,用酒浸泡一晚,然後烘烤,各取一兩)研磨成細粉,將生生地黃汁一升加入兩種藥粉中,放入銀器或石器中,用文火慢慢熬製,待可以搓成丸狀時,搓成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兩丸,空腹時用米湯或溫酒送服。
10. 四制香附丸
治婦人室女經候不調
香附一斤作四分,酒浸一分,米醋浸一分,鹽水浸一分,童便浸一分,各浸七日,焙乾為末。
上為末,用醋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白話文:
將一斤香附分成四份,分別浸泡在以下四種液體中,每種浸泡七天:
- 酒精
- 米醋
- 鹽水
- 童便(兒童的尿液)
浸泡後將香附焙乾,研磨成粉末。
肥人依方服,瘦人加澤蘭葉、赤茯苓(各二兩)。
白話文:
肥胖的人按照方子服用,瘦的人再加澤蘭葉和赤茯苓各二兩。
11. 艾附丸
方在後催生門 治經水不調,臍腹刺痛
白話文:
這方用於促進生產,治療月經不調和肚臍周圍的刺痛。
12. 當歸地黃丸
治室女經不行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各五錢)、牡丹皮、玄胡索(各三錢五分)、人參、黃耆(各二錢二分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空心送下。
白話文: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各 15 克)、牡丹皮、玄胡索(各 10.5 克)、人參、黃耆(各 6.75 克),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30 顆,用米湯送服,空腹服用。
13. 薑桂湯
治經水不調,臍腹刺痛,是血虛臟冷。
白話文:
治療月經不調,肚臍周圍刺痛,這是因為血液不足,臟腑受寒。
乾薑、肉桂、香附、蘄艾、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白話文:
乾薑、肉桂、香附子、艾草、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
14. 小柴胡湯
治經水或來或斷,寒熱如虛
白話文:
治療月經來潮時不規則,有時來有時停,伴有寒熱症狀,如同虛弱的表現。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人參
白話文:
柴胡:疏肝解鬱,升陽止痛。 黃芩:清熱解毒,止血止痢。 半夏: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甘草:潤肺和中,緩解不適。 人參:補氣健脾,增強體質。
15. 濟陰丹
治經脈不通繞臍寒疝作痛
白話文:
治療經脈不通、肚臍周圍因寒疝而引起的疼痛。
四制香附(四兩) 益母草(二兩) 當歸(酒洗一兩五錢) 川芎(鹽酒炒一兩) 白芍(一兩二錢) 熟地(薑汁炒二兩) 陳皮(去白一兩) 半夏(姜拌浸香油炒) 白茯苓(各一兩) 白朮(土炒一兩) 阿膠(蛤粉炒成珠二兩) 艾葉(一兩醋煮) 麥門冬(酒洗一兩) 條芩(酒炒一兩) 牡丹皮(酒洗一兩) 川續斷(一兩) 小茴(鹽酒炒五錢) 玄胡索(四錢) 沒藥(五錢) 吳茱萸(炮炒五錢) 炙甘草(三錢)
酒糊為丸
白話文:
- 香附(200 公克)
- 益母草(100 公克)
- 當歸(75 公克,用酒清洗過)
- 川芎(50 公克,用鹽和酒炒過)
- 白芍(60 公克)
- 熟地(100 公克,用薑汁炒過)
- 陳皮(50 公克,去除白色部分)
- 半夏(用薑和香油炒過)
- 白茯苓(50 公克)
- 白朮(50 公克,用土炒過)
- 阿膠(100 公克,用蛤粉炒成珠狀)
- 艾葉(50 公克,用醋煮過)
- 麥門冬(50 公克,用酒清洗過)
- 條芩(50 公克,用酒炒過)
- 牡丹皮(50 公克,用酒清洗過)
- 川續斷(50 公克)
- 小茴香(25 公克,用鹽和酒炒過)
- 玄胡索(20 公克)
- 沒藥(25 公克)
- 吳茱萸(25 公克,用火炮炒過)
- 炙甘草(15 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