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凡例八款 (1)

回本書目錄

凡例八款 (1)

1. 脈法

脈訣云:下痢微小卻為生;脈大浮洪無瘥日。

白話文:

脈象口訣說:下痢時脈象如果微弱細小,病情反而會好轉;脈象如果又大又浮又洪盛,病就沒有痊癒的一天。

2. 治法

河間云:行血則便膿自愈,和氣則後重自除,宜芍藥湯

一、痢病後重者宜下,腹痛者當和,身重者除濕

一、痢本濕熱,首先除濕,清熱,開鬱,化積,行氣,和血為主

一、痢病一二日間,元氣未虛,先用推逐之藥,宜用調胃承氣湯加減

一、三五日後,脾胃漸虛,當用消導化滯之藥,宜用導氣湯化滯湯加減

一、病久挾虛,當用滋補收澀之藥,宜用真人養臟湯加減

一、痢初起,不問陰陽,赤白者,宜用胃苓湯加減

一、傷暑下痢,脈微細者,宜用黃連香薷散加減

一、因風而痢者,下如黑豆汁,或如濁酒,宜用胃風湯木香,黑豆,陳米

一、因寒下痢,如魚腦,肚腹疼痛,四肢逆冷,口中如霜雪,此為冷痢,宜用理中湯加減

一、未經止澀,噤口不食者,是乃毒氣充塞心胃之經,宜用倉廩湯香連丸,同蓮肉,人參服

白話文:

治療原則

金代醫家張元素說:「疏通血液循環,膿便自然會好;調和氣機,裡急後重的感覺自然會消除。」適合使用芍藥湯。

一、痢疾(腹瀉)出現裡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乾淨的感覺)時,應該用瀉法;腹痛時,應當用調和的方法;身體沉重時,應該去除濕氣。

一、痢疾的根本原因是濕熱,所以首先要去除濕氣,清除熱邪,疏通鬱結,消除積滯,疏通氣機,調和血液運行。

一、痢疾發病一兩天內,身體的元氣還沒有虛弱,應該先用驅逐病邪的藥物,適合用調胃承氣湯加減。

一、發病三五天後,脾胃功能逐漸虛弱,應該用消食導滯的藥物,適合用導氣湯、化滯湯加減。

一、病程較久且身體虛弱時,應該用滋補和收澀的藥物,適合用真人養臟湯加減。

一、痢疾初起,不論是赤痢(大便帶血)還是白痢(大便帶黏液),都適合用胃苓湯加減。

一、因中暑引起的腹瀉,脈搏微弱細小的,適合用黃連香薷散加減。

一、因感受風邪引起的痢疾,大便像黑豆汁或渾濁的酒,適合用胃風湯加木香、黑豆、陳米。

一、因寒邪引起的腹瀉,大便像魚腦,肚子疼痛,四肢冰冷,口中像結霜一樣,這是寒性痢疾,適合用理中湯加減。

一、還沒用止瀉藥就出現無法進食的情況,這是因為毒氣堵塞了心胃經脈,適合用倉廩湯、香連丸,配上蓮子肉和人參一起服用。

一、肛門附近劇烈疼痛,是毒氣下陷到大腸,應該用溫熱藥物和清熱藥物治療;久病體寒,脈搏細小,適合用溫熱藥物,如當歸、肉豆蔻、升麻等;急性病發熱,脈搏洪大,適合用清熱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