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六 (10)
卷之六 (10)
1. 清熱祛風散
治風熱上壅耳內結聚成核令人暴聾或流膿水
白話文:
治療風熱上壅,耳內結聚成塊,使人突然耳聾或流出膿水。
升麻、蔓荊子、陳皮、枳殼、黃芩(酒炒)、防風、大黃(酒煨)、甘草、川芎、羌活、半夏、茯苓、桔梗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升麻:提升陽氣,解毒消腫 蔓荊子:消腫利尿,清熱解毒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枳殼:理氣行氣,消積導滯 黃芩(酒炒):清熱解毒,涼血降火 防風: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大黃(酒煨):清熱瀉火,通便解毒 甘草:調和藥性,補益氣血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通經 羌活:祛風除濕,止痛通經 半夏: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止咳
2. 紅綿散
治聤耳出膿水
白礬(煨一錢) 干胭脂(二分半) 麝香(少許)
上為末,先用綿伏子纏去膿水,後摻藥於內。
一方有:黃丹、龍骨。
白話文:
白礬(烘焙 1 錢) 乾胭脂(2.5 錢) 麝香(適量)
3. 通氣散
治氣閉耳聾鳴
茴香、木香、全蠍、玄胡索、陳皮、羌活、殭蠶、川芎、蟬蛻、石菖蒲、穿山甲(炮)
水二鍾,熟時入酒一杯煎服
白話文:
茴香、木香、全蠍、玄胡索、陳皮、羌活、殭蠶、川芎、蟬蛻、石菖蒲、穿山甲(製過)
4. 和劑流氣飲
方見氣門,內加菖蒲,治氣聾。
白話文:
看到氣門這個症狀,內服加入菖蒲來治療耳聋。
5. 龍薈丸
治耳內蟬鳴或如風聲,方見火門
白話文:
治療耳朵內像蝉鸣或者像风声的声音,方法可见于火门的方剂。
6. 蓯蓉丸
治腎虛耳聾或風邪入經絡耳內虛鳴
方見眼目門
白話文:
治療腎虛導致的耳聾,或是風邪侵入經絡引起的耳內虛鳴的方子,在眼科部分可以找到。
7. 菖蒲丸
治腎虛耳聾
石菖蒲、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各七錢半)、蔥子(炒五錢)、皂角(一根去皮子炙)、羊腎(一對,酒一升煮乾切片曬乾)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白話文:
- 石菖蒲:7.5錢
- 花椒(先將帶有梗和果殼的花椒炒至出汗,各7.5錢)
- 蔥籽(炒5錢)
- 皁角(取一根去皮,烘烤)
- 羊腎(一對,用1升酒煮至水分乾涸,然後切片曬乾)
8. 地黃丸
治勞損耳聾
熟地黃(酒浸) 當歸(酒洗) 川芎 官桂 川椒(去目炒去汗) 菟絲子(酒煮焙) 破故紙(炒) 蒺藜 杜仲(炒去絲) 白芷 葫蘆巴 石菖蒲(以上各一兩) 磁石(火煅七次醋淬七次五錢)
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蔥白溫酒下。
白話文:
- 熟地黃(浸泡於酒中)
- 當歸(用酒清洗)
- 川芎
- 官桂
- 川椒(炒過去除種子和表皮的汗液)
- 菟絲子(用酒煮沸後烘焙)
- 破故紙(炒過)
- 蒺藜
- 杜仲(炒過去除纖維)
- 白芷
- 葫蘆巴
- 石菖蒲(以上各 1 兩)
- 磁石(用火煅燒 7 次,用醋淬火 7 次,使用重量為 5 錢)
9. 益氣湯
治耳內虛鳴
黃柏(炒) 芍藥 人參 升麻 黃耆 蔓荊子 葛根 甘草
白水煎服
白話文:
黃柏(炒熟) 芍藥 人參 升麻 黃耆 蔓荊子 葛根 甘草
10. 滾痰丸
方見痰門 治痰火風熱衝上攻耳
白話文:
剛才見到治療痰症的方法,用來治痰火風熱上攻於耳的症狀。
11. 清上祛風散
方見前;治同上。
12. 益氣聰明散
治氣閉耳聾
全蠍(五個) 木香 茴香 玄胡索 蟬蛻 甘草(各一錢二分半) 陳皮 當歸(各五錢) 石菖蒲 羌活 防風 殭蠶 川芎(各二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滾白湯調下。
白話文:
全蠍(5 隻) 木香、茴香、玄胡索、蟬蛻、甘草(各 1.25 錢) 陳皮、當歸(各 5 錢) 石菖蒲、羌活、防風、殭蠶、川芎(各 2.5 錢)
13. 定志豁痰湯
治痰上攻與氣相搏,作鳴如人言語,或心神不寧,多言耳閉。
白話文:
治療痰液上湧與氣相結,發出像人說話的聲音,或者心神不安,多言且聽力受阻。
茯神、陳皮、生地黃、黃連、遠志、枳殼、半夏、石菖蒲、青皮、防風、桔梗、麥門冬、黃芩(酒炒)、甘草、薄荷。
水二鍾,姜三片,燈心十根,食遠服。
白話文:
- 茯苓:滋養脾胃,安神益智
-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生地黃:滋陰涼血,養肝益腎
- 黃連:清熱燥濕,降火解毒
- 遠志:益智安神,補腎固精
- 枳殼:理氣消滯,破氣通脹
- 半夏:化痰止嘔,燥濕止咳
- 石菖蒲:醒神開竅,通絡止痛
- 青皮:疏肝理氣,燥濕化痰
- 防風:驅風散寒,解表透疹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 麥門冬:養陰清肺,潤肺止咳
- 黃芩(酒炒):清熱燥濕,瀉火降火
- 甘草: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 薄荷:辛涼透表,發汗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