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三 (24)
卷三 (24)
1. 彼子
太一子曰:凡藥,上者,養命;中者,養性;下者,養病(《藝文類聚》引《本草經》)。
太一子曰:凡藥,上者,養命;中藥,養性;下藥,養病。神農乃作赭鞭、鉤𨨪(尺制切)。從六陰陽,與太乙外(巡字)五嶽四瀆,土地所生草石,骨肉心灰,皮,毛羽,萬千類,皆鞭問之,得其所能治主,當其五味,一日(一字舊誤作百)七十毒(《太平御覽》引《本草經》)。
神農稽首再拜,問於太乙子曰:曾聞之時壽過百歲,而徂落之咎,獨何氣使然也?太乙子曰:天有九門,中道最良。神農乃從其嘗藥,以拯救人命。(《太平御覽》引《神農本草》)。
按:此諸條,與今《本經》卷上文略相似,諸書所引,較《本經》文多。又云是太一子說,今無者,疑後節之。其云赭鞭、鉤𨨪,當是煮辨、候制之假音,鞭問之,即辨問之。無怪說也。
藥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即殺人。一曰鉤吻(盧氏曰:陰地黃精,不相連,根苗獨生者,是也),二曰鴟(狀如雌雞,生山中),三曰陰命(赤色,著木縣其子,生海中),四曰內童(狀如鵝,亦生海中),五曰鴆羽(如雀,墨頭赤喙),六曰𧎸䖷(生海中,雄曰䖷,雌曰𧎸也。《博物志》引《神農經》)。
藥種有五物:一曰狼毒,占斯解之;二曰巴頭,藿汁解之;三曰黎,盧湯解之;四曰天雄、烏頭,大豆解之;五曰班茅,戎鹽解之。毒菜害小兒,乳汁解,先食飲二升(《博物志》引《神農經》)。
五芝及餌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雲母、太乙禹餘糧,各可單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抱朴子·內篇》引《神農四經》)。
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文選》注引《神農本草》)。
春為陽,陽溫,生萬物(同上)。
黃精與術,餌之卻粒;或遇凶年,可以絕粒。謂之米脯(《太平御覽》引《抱朴子》、《神農經》)。
五味,養精神,強魂魄。五石,養髓,肌肉肥澤。諸藥,其味酸者,補肝、養心,除腎病;其味苦者,補心、養脾,除肝病;其味甘者,補肺、養脾,除心病;其味辛者,補肺、養腎,除脾病;其味鹹者,補肺,除肝病。故五味,應五行;四體,應四時。夫人性生於四時,然後命於五行,以一補身,不死命神。
以母養子,長生延年;以子守母,除病究年(《太平御覽》引《養生要略》、《神農經》)。
案:此諸條,當是玉石、草木三品前總論,而後人節去。
白話文:
彼子
太一子說:所有的藥物,上等的能滋養生命,中等能滋養體質,下等的能治療疾病。
太一子說:神農氏製作了赭鞭和鉤𨨪(兩種辨別藥物的工具),根據陰陽五行,遍訪五嶽四瀆及各地生長的草木金石、骨骼血肉、皮毛羽翼等萬物,一一詢問其藥性、功效和毒性,每天辨別七十種毒藥。
神農氏恭敬地叩拜,向太乙子請教:聽說有人壽命超過百歲,但最終還是會死亡,這是什麼原因呢?太乙子回答:人體有九個重要的關卡,其中間的路徑才是最佳的。於是神農氏開始嚐百草,用以拯救眾生。
以上幾段記載,與現存的《神農本草經》卷一內容大致相同,但引文比《本經》更為詳盡。文中提到太一子,現今已無記載,可能是後人增補的。文中「赭鞭、鉤𨨪」應是「煮辨、候制」的音變,「鞭問」即「辨問」。這些說法並無不妥。
有些藥物毒性極大,不可接觸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服用後會致命。例如:鉤吻(盧氏注釋:生長在陰暗潮濕地帶的黃精,根莖單獨生長者是也)、鴟(形似母雞,生活在山中)、陰命(赤紅色,將果實掛在樹上,生長在海中)、內童(形似鵝,也生長在海中)、鴆羽(形似麻雀,黑色頭部,紅色喙)、𧎸䖷(生長在海中,雄的叫䖷,雌的叫𧎸)。
有些藥物有五種解毒方法:一、狼毒,用占斯解;二、巴頭,用藿汁解;三、黎,用盧湯解;四、天雄、烏頭,用大豆解;五、班茅,用戎鹽解。小孩誤食毒菜,可以用母乳解毒,需先服用兩升的飲品。
五種仙芝以及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雲母、太乙禹餘糧等,都可以單獨服用,都能使人飛行、長生。
春夏屬陽,秋冬屬陰。春屬陽,陽氣溫和,萬物生長。
服用黃精和術,可以節省糧食;遇到饑荒年景,甚至可以不用吃飯,這叫做米脯。
五味可以滋養精神,強健魂魄;五石可以滋養骨髓,使肌肉豐滿潤澤。酸味藥物能補肝、養心,去除腎病;苦味藥物能補心、養脾,去除肝病;甘味藥物能補肺、養脾,去除心病;辛味藥物能補肺、養腎,去除脾病;鹹味藥物能補肺,去除肝病。因此,五味對應五行,四肢對應四季。人的生命源於四季,然後依賴五行來維持,以此來補充身體,才能長命百歲。
以母藥養育子藥可以延年益壽;以子藥來輔佐母藥可以治療疾病,延長壽命。
以上這些記載,應該是玉石、草木三品之前的總論,後人刪減了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