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脾腎陽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脾腎陽虛是一種中醫的病證名稱,主要是由於腎虛衰弱,無法溫養脾陽,導致脾陽也虛弱。也有些情況是脾陽長期虛弱,無法運化水谷精氣來充養腎臟,導致腎陽也虛弱。這兩者往往互相影響,互為因果。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是後天之本;腎主藏精,是先天之本。脾腎陽虛就是指脾腎陽氣不足時所表現的證候。脾腎陽虛會使脾腎功能紊亂,無法運化水谷精微,水液無法正常運行,精氣無法生成,因此會出現一系列症狀。

脾腎陽虛的症狀主要有:

  1. 畏寒肢冷:因為脾腎陽虛,無法使全身溫暖,所以患者常常感到畏寒,四肢冰冷。
  2. 氣短懶言:因為脾腎陽虛,氣血不足,所以患者常常感到氣短,語氣較低。
  3. 身體倦怠:因為脾腎陽虛,氣血不足,所以患者常常感到身體疲乏,四肢無力。
  4. 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因為脾腎陽虛,運化失調,所以患者常常出現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
  5. 或肢體浮腫:因為脾腎陽虛,水液代謝失調,所以患者常常出現肢體浮腫。
  6. 甚至腹滿脹脹:因為脾腎陽虛,水液停滯積聚,所以患者常常出現腹部滿脹的情況。
  7. 舌淡胖苔白滑:因為脾腎陽虛,氣血不足,所以患者的舌頭呈淡白色,舌苔白色且滑潤。
  8. 脈搏虛大或細弱:因為脾腎陽虛,氣血不足,所以患者的脈搏可能會虛弱或細小。

治療脾腎陽虛主要是以溫補脾腎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附子、肉桂、乾薑、山藥、白朮、茯苓、澤瀉、丹參、當歸等。

預防脾腎陽虛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飲食宜清淡,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5.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疾病。

脾腎陽虛是中醫常見的病證,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