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脾不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肝脾不調

肝脾不調是一種病證名稱,指肝氣不和引起脾失健運,肝脾功能失調的病理情況。肝氣過盛或鬱結可導致肝氣犯脾,而脾虛則會導致肝脾功能失調。

肝脾不調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胸脅脹滿、噯氣、食慾不振、腹脹、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精神抑鬱和失眠多夢等症狀。

治療肝脾不調的方法是以疏肝理脾、健脾和胃為主,可以選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

預防肝脾不調,應注意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適量運動,增強身體素質。

以下是一些古籍中的相關內容:

  • 《素問·調經論》:「肝氣不和,百病由生。」
  • 《金匱要略·肝氣病脈證治》:「肝氣犯脾,胸脅脹滿,噯氣,食不下,大便溏薄。」
  •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肝脾不調,胸脅脹滿,噯氣,食不下,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精神抑鬱,失眠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