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火上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肝火上炎是一個中醫的病名,指的是肝經氣火上逆所表現的證候。它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情志不遂: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若情志不遂,肝氣鬱結久而化火,就會導致肝火上炎。
  2. 肝鬱化火:肝主藏血,同時也主疏泄。若肝氣鬱結疏泄不利,就會導致肝血鬱結,進而化生熱邪,造成肝火上炎。
  3. 邪熱內犯:外邪侵襲人體時,如果邪熱侵犯肝經,就可能引起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頭暈脹痛:肝火上炎會導致肝陽上亢,氣血上逆,出現頭暈脹痛的症狀。
  2. 面紅目赤:肝火上炎會導致肝經熱盛,使面部出現潮紅,目赤腫痛的症狀。
  3. 口苦口乾:肝火上炎會使肝經熱盛,津液耗傷,出現口苦口乾的症狀。
  4. 急躁易怒:肝火上炎會導致肝氣鬱結和肝陽上亢,出現急躁易怒的症狀。
  5. 脅肋灼痛:肝火上炎會導致肝經熱盛,灼傷脅肋,出現脅肋灼痛的症狀。

確診肝火上炎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肝火上炎的病因病機進行診斷。

肝火上炎的治療以清瀉肝火為主。常用的中藥包括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白芍、當歸、丹參、赤芍、生地黃和大黃等。

預防肝火上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2. 注意飲食調理,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適當運動,增強身體素質。
  4.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問題即早治療。

肝火上炎是中醫常見病,多由情志不遂、肝鬱化火或邪熱內犯所致。其臨床表現主要有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脅肋灼痛等症狀。治療以清瀉肝火為主,可以透過保持心情舒暢、飲食調理、適量運動等方法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