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腹通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腹通谷穴,又稱腹通谷,是足少陰腎經的穴位,位於人體的上腹部,距離臍中上方5寸,與正中線旁開0.5寸。也有其他定位說法,如臍上4寸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或臍上4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腹通谷穴是沖脈和足少陰腎經的會合穴位。沖脈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起於胞中,出於會陰,沿腹部上行,到達咽喉,與任脈相交。足少陰腎經也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起於足小趾內側端,沿小腿後外側,經過腨內、膝關節後方、臁中,最後到達湧泉穴。

腹通谷穴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緩解疼痛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腹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症狀。

針刺腹通谷穴時,可以直刺0.5-1寸深度。也可以用艾灸的方式處理,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穴位的名字解釋:腹通谷穴屬於足少陰腎經,腹指的是穴位所在的部位為腹部,通表示經氣通達,谷則指的是凹陷之處。因此,此穴的名字表示腹通谷穴的氣血由足少陰腎經流通並與沖脈相會。

另外,腹通谷穴也可以治療各種腹部疾病。平時可以按摩腹通谷穴,有助於緩解腹部不適。

在臨床應用方面,腹通谷穴可以搭配其他穴位一起使用,以增強治療效果。例如,配合天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可以調理脾胃並止嘔,主治胃痛、嘔吐;配合大腸俞穴、天樞穴、足三里穴可以調理腸胃並通便止瀉,主治腹痛、腹瀉;配合太沖穴、內關穴、足三里穴可以疏肝理氣並止痛,主治肝胃不和、胃痛;還可以配合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調理脾胃並補益氣血,主治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腹通谷穴位於腹部,屬於人體的要害部位,針刺時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