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陰陵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位於小腿內側的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這個穴位具有疏利水濕、健脾益氣、調經止帶的功效。

**主治症狀:**腹脹、水腫、黃疸、泄瀉、小便不利或失禁、遺精、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膝脛痠痛等。

針刺陰陵泉穴時,可直刺1-1.5寸,或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在《靈樞.熱病》中,陰陵泉穴被列為“熱病十二原穴”之一,是治療熱病的重要穴位。《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中的描述指出:“取曲膝之橫紋尖頭處”,即指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取穴。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是脾經氣血匯集之處,具有疏利水濕、健脾益氣、調經止帶的功效。臨床上,陰陵泉穴主要用於治療腹脹、水腫、黃疸、泄瀉、小便不利或失禁、遺精、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膝脛痠痛等症。

針刺陰陵泉穴時,需注意避免損傷皮膚、神經和血管,因為這個穴位位於小腿內側,皮膚較薄,神經和血管豐富。

以下是陰陵泉穴的古籍記載:

  • 《靈樞.熱病》:熱病十二原穴,陰陵泉也。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取曲膝之橫紋尖頭處。
  • 《針灸甲乙經》:陰陵泉,在脛骨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 《千金要方》:陰陵泉,治腹脹,水腫,黃疸,泄瀉,小便不利或失禁,遺精,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膝脛痠痛。
  • 《針灸大成》:陰陵泉,治腹脹,水腫,黃疸,泄瀉,小便不利或失禁,遺精,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膝脛痠痛。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