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大腸濕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大腸濕熱的病因病機

  • 飲食不節不潔:過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損傷脾胃,飲食不潔易傷腸胃。
  • 感受外邪:風寒、暑濕等外邪侵犯人體,內鬱化熱或外邪與內濕相合。
  •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引起肝氣鬱結、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或肝鬱化火、火生土燥,津液受損,腸道失潤。

大腸濕熱的臨床表現

  • 腹痛下痢:表現為下腹部或臍周痛、脹痛、絞痛、灼痛,並伴有便意。
  • 裏急後重:大便急迫、便意急迫,便後仍有便意或殘便感。
  • 或便膿血:大腸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可能導致膿血便。
  • 肛門灼熱:肛門部位感到灼熱疼痛,或有墜脹感,排便不盡感。
  • 小便短赤:小便量少,顏色偏紅,尿急、尿頻、尿痛等症狀。
  • 舌苔黃膩:舌苔厚膩,顏色偏黃,有黏液附著。
  • 脈滑數:脈搏滑利而數,有力道滑利。

大腸濕熱的治療宜針對清熱燥濕的原則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