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消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消濼穴

消濼穴,是一個經穴名稱,首次出現在《針灸甲乙經》中。它屬於手少陽三焦經,在臂外側,位於清冷淵與臑會連線的中點處。

消濼穴位於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連線的中點處。

根據《千金翼方》、《針灸大成》、《外臺祕要》、《針灸集成》和《針灸學》等文獻記載,消濼穴也被稱為消洽穴,其主治各種病症包括頭痛、齒痛、項強、癲疾、臂痛以及上肢麻痹等病症。針刺時,直接刺入0.5-1寸的深度。艾炷灸方法可選擇3-5壯;或者使用艾條灸5-10分鐘。

消濼穴與其他穴位的配伍也有特定效果。如與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配合使用,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主治頭痛、齒痛、項強、癲疾等病症。另外,配合合谷穴、曲池穴、外關穴使用,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主治臂痛、上肢麻痹等病症。

在針灸治療中,需要注意幾點事項。首先,消濼穴為三焦經穴,主要治療頭面、胸腹和下肢等部位的病症。其次,消濼穴位於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連線的中點處。最後,在針灸處理中,直接刺入0.5-1寸的深度,使用艾炷灸時可選擇3-5壯而艾條灸則需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