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心脾兩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心脾兩虛

心脾兩虛是一種中醫病證,指心臟和脾臟的氣血虛弱狀態。主要症狀包括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量減少、便溏、倦怠乏力,或出現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現象。這種情況常見於貧血、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病。治療方法是補充氣血。

《醫宗金鑒·婦科心脾兩虛》中提到:心脾兩虛多見於婦女,可能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久病消耗、年老體弱等原因導致心脾氣血虛弱,出現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量減少、便溏、倦怠乏力,或出現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症狀。治療方法是補充氣血,常用的方劑是歸脾湯。

歸脾湯是根據《傷寒論》配製的方劑,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酸棗仁、遠志、木香、龍眼肉、當歸、生薑、大棗組成。這方劑具有補充氣血、健脾安神的功效,適用於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食量減少、便溏等症狀。

在臨床上,治療心脾兩虛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在歸脾湯的基礎上加減其他藥物。如果心悸怔忡嚴重,可以加入黃連、黃芩、珍珠母等藥物以養心安神;如果失眠多夢,可以加入合歡皮、夜交藤等藥物以改善睡眠;如果食量減少、便溏,可以加入山藥、白扁豆等藥物以健脾益氣;如果倦怠乏力,可以加入黨參、黃芪等藥物以補氣益血。

預防心脾兩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2.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3. 合理飲食,多攝取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食物。
  4. 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5.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

心脾兩虛是中醫常見的病證,其發病原因複雜,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因此,在治療前,一定要先到醫院進行正規的診斷,以便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