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血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血虛
血虛是指體內血液虧虛不足的病證。《素問·舉痛論》:「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多因失血過多,思慮過度,或臟腑虛損,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面白無華,唇舌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脈細無力等症。治宜補血為主,或補血益氣。方用四物湯[1]或歸脾湯[2]。
血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失血過多:如外傷出血、月經過多、產後出血等,都會導致血液大量流失,造成血虛。
- 思慮過度:思慮過度會耗傷心脾之氣,導致氣血生化無源,從而引起血虛。
- 臟腑虛損:如脾胃虛弱、心肝腎陰虛等,都會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從而引起血虛。
血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面色蒼白[3]:血虛會導致面部肌膚失去血液的滋養,從而出現面色蒼白的症狀。
- 唇舌淡白:血虛會導致唇舌失去血液的滋養,從而出現唇舌淡白的症狀。
- 頭暈眼花[4]:血虛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頭暈眼花的症狀。
- 心悸失眠[5]:血虛會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從而出現心悸失眠的症狀。
- 手足發麻:血虛會導致四肢末梢供血不足,從而出現手足發麻的症狀。
- 脈細無力:血虛會導致脈搏細弱無力。
血虛的治療以補血為主,或補血益氣。常用的方劑有四物湯、歸脾湯、八珍湯[6]等。
四物湯
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組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血虛、貧血等症。
歸脾湯
歸脾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酸棗仁、遠志、木香、龍眼肉組成,具有補氣養血、健脾安神、寧心益智的功效。主治脾虛氣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等症。
八珍湯
八珍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組成,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腎的功效。主治氣血兩虛、脾腎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等症。
血虛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 合理飲食,多吃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的食物。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
血虛是一種常見的病證,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參考資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