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血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血虛

血虛是指體內血液虧虛不足的病證。通常由於失血過多、思慮過度、或臟腑虛損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主要有面色蒼白、脣舌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脈細無力等症狀。治療上主要以補血為主,或補血益氣。常用的方劑有四物湯、歸脾湯、八珍湯等。

血虛的病因

  1. 失血過多:如外傷出血、月經過多、產後出血等。
  2. 思慮過度:思慮過度會耗損心脾之氣。
  3. 臟腑虛損:如脾胃虛弱、心肝腎陰虛等。

血虛的臨床表現

  1. 面色蒼白:血液虧虛導致皮膚面色蒼白。
  2. 脣舌淡白:血液虧虛導致脣舌顏色淡白。
  3. 頭暈眼花:血液供應不足引起頭暈眼花。
  4. 心悸失眠: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心悸和失眠。
  5. 手足發麻:血液供應不足引起手足發麻。
  6. 脈細無力:血液虧虛引起脈搏細弱無力。

血虛的治療

血虛的治療以補血為主,或補血益氣。常用的方劑包括四物湯、歸脾湯、八珍湯等。

  • 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組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歸脾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酸棗仁、遠志、木香、龍眼肉組成,具有補氣養血、健脾安神的功效。
  • 八珍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組成,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腎的功效。

血虛的預防

  1. 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2. 合理飲食,攝取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的食物。
  3. 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4.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

血虛是一種常見的病證,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