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溪」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溪

太溪,中醫名詞,有三個含義:

  1. 脈學名詞:古代全身遍診法的一部分,為足少陰腎經動脈,即下部地,以候腎氣。

  2. 經穴名:屬於足少陰腎經的一個穴位,又稱呂細,位於足內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的中點處。主要用於治療咽喉痛、虛火牙痛、耳鳴、虛喘、咳血、消渴、失眠、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等問題。需用針法直刺0.5-1寸,或進行灸治5-10分鐘。

  3. 另一個經穴名:又稱呂細、內昆侖,也屬於足少陰腎經。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該穴位周圍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和脛神經,並且前方存在脛後動、靜脈。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齒痛齦腫、耳聾耳鳴、視力減退、咳嗽、氣喘、咯血、消渴、不寐、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小便頻數、腰背痛、足跟痛等問題。需用針法直刺0.3-0.5寸,或用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太溪穴

太溪穴又稱呂細,屬於足少陰腎經的一個穴位,位於足內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的中點處。主要用於治療咽喉痛、虛火牙痛、耳鳴、虛喘、咳血、消渴、失眠、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等問題。需用針法直刺0.5-1寸,或進行灸治5-10分鐘。

太溪穴的定位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穴的解剖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小腿內側皮神經和脛神經,前方有脛後動、靜脈。

太溪穴的功效

太溪穴具有滋陰補腎、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主要適用於治療咽喉腫痛、齒痛齦腫、耳聾耳鳴、視力減退、咳嗽、氣喘、咯血、消渴、不寐、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小便頻數、腰背痛、足跟痛等問題。

太溪穴的配伍

太溪穴常與其他穴位配伍使用,可治療多種疾病。如:

  • 配腎俞穴、命門穴、三陰交穴,有補腎益精、強腰健骨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軟、腿腳無力、遺精、陽痿等症。
  • 配太沖穴、湧泉穴,有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齦腫、耳聾耳鳴、視力減退、咳嗽、氣喘、咯血、消渴、不寐等症。
  • 配三陰交穴、足三里穴,有補腎益精、調經止帶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等症。

太溪穴的注意事項

  • 太溪穴為足少陰腎經的原穴,具有滋陰補腎、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腎虛、腰膝酸軟、腿腳無力、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等症。
  •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小腿內側皮神經和脛神經,前方有脛後動、靜脈。
  • 太溪穴為人體的重要穴位,切勿隨意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