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上熱下寒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上熱下寒證

上熱下寒證是指上部出現熱證,下部出現寒證的病症。這種證候最早出現在《靈樞·刺節真邪》一書中。通常是由於陽氣在上半部分盛行,而陰氣在下半部分盛行所致。病患表現為胸中煩熱,頻繁想嘔吐,肚子痛時喜歡溫暖,大便稀薄等症狀。同時也可以指下半部分出現元氣虛寒,而陽氣上升超越的病症。這種情況下,患者的腳脛感到寒冷,但皮膚卻微微紅腫,體溫感到寒冷,脈搏沉細,有時還伴隨著大便泄瀉。這種情況也被稱為戴陽,是虛脫的一種病症。需要急速使用白通湯回復陽氣。

根據《靈樞·刺節真邪》記載:“上熱下寒,胸中煩熱,頻繁想嘔吐,肚子痛時喜歡溫暖,大便稀薄。”

根據《金匱要略·陰陽應象大論》記載:“下元虛寒,陽氣上升超越,腳脛感到寒冷,但皮膚卻微微紅腫,體溫感到寒冷,脈搏沉細,有時還伴隨著大便泄瀉。這種情況也被稱為戴陽。”

根據《諸病源候論》記載:“上熱下寒證是陽氣上升超越,陰氣下陷的結果,所以出現胸中煩熱,頻繁想嘔吐,肚子痛時喜歡溫暖,大便稀薄。”

根據《醫宗金鑒·雜證略論》記載:“上熱下寒證多是陽氣盛而陰氣虛弱,或下半部分元氣虛寒,陽氣超越所致。症狀表現為胸中煩熱,頻繁想嘔吐,肚子痛時喜歡溫暖,大便稀薄,有時還伴隨著腳脛感到寒冷,脈搏沉細,或伴隨著大便泄瀉等。”

治療

上熱下寒證的治療方法是急需使用白通湯來回復陽氣。白通湯的組成成分包括附子、乾薑、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此方能夠溫經散寒,回復陽氣,緩解逆氣。適用於陽氣衰微,內有陰寒致使上熱下寒證的病情。

方劑中的附子、乾薑、桂枝能夠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白芍、甘草有滋補血氣,緩解疼痛的作用;生薑、大棗則能夠協調各藥物的作用,增強療效。

該方劑適用於上熱下寒證,其特點是胸中煩熱,頻繁想嘔吐,肚子痛時喜歡溫暖,大便稀薄,有時還伴隨著腳脛感到寒冷,脈搏沉細,或伴隨著大便泄瀉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該方劑有溫熱助陽的作用,所以陰虛火旺的病患應該謹慎使用。

相關名詞

  • 戴陽:下部元氣虛寒,陽氣上升超越的病症。
  • 白通湯:由附子、乾薑、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組成。具有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適用於陽氣衰微,內有陰寒致使上熱下寒證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