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不納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腎不納氣(腎氣虛衰)

腎不納氣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證名。腎為氣之根,主納氣。當腎氣虛衰,氣不歸元時就會出現腎不納氣的症狀。腎不納氣的症狀包括呼多吸少、喘促、動則喘甚、自汗神疲、氣短、聲音低怯、舌淡苔白、脈弱或虛浮無根等。中醫治療腎不納氣的方法主要是補腎納氣。

腎在中醫學理論中主要負責水的代謝,接收五臟六腑的精氣並儲存起來。所以腎不僅主納氣,還主掌水。《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靈樞·本神》也記載:“腎者主納氣。”《素問·玉機真藏論》進一步解釋了腎的職能:“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藏在髓,其味在鹹,其色在黑。其氣通於冬,其音在角,其象在黿,其味在鹹,其病在腰背,其主在骨,其藏在髓,其應在冬。”這些說法進一步說明瞭腎的功能和特點。

腎不納氣主要是由於腎氣虛衰,氣不歸元而引起的。腎主納氣,腎氣虛衰則氣不歸元,不能將氣納入肺中,導致肺失所養,從而出現呼吸困難、喘促、氣短等症狀。

為了治療腎不納氣,主要是以補腎納氣為主。常用的方劑有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丸等。除了用藥治療,還可以從預防的角度入手。腎不納氣的預防包括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菸限酒,避免菸酒對腎臟的損害。

總之,腎不納氣是由於腎氣虛衰,氣不歸元所引起的,症狀主要包括呼吸困難、自汗神疲、氣短聲低、舌淡苔白、脈弱或虛浮無根等。治療方法以補腎納氣為主,預防包括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菸限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