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脾虛腹脹」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脾虛腹脹是中醫的常見病證,多由飲食不節、勞倦過度、久病久痛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腹脹、食少、乏力、大便溏薄等症狀。

脾虛腹脹的病機主要在於脾虛失運,導致水濕停聚、氣機不暢。脾虛則運化失職,水濕不能輸布,聚集於中焦,形成腹脹;脾虛則升降失調,氣機不暢,則可出現腹脹、食少、乏力等症狀。

脾虛腹脹的治療,以健脾益氣、行氣消脹為主。常用方藥有:

  • 參苓白朮散: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消脹的功效,適用於脾虛腹脹、食少乏力、大便溏薄等症狀。
  • 香砂六君子湯: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脹的功效,適用於脾虛腹脹、食少腹痛、大便溏薄等症狀。
  • 四君子湯:具有健脾益氣、和胃補虛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氣虛、食少乏力、大便溏薄等症狀。

脾虛腹脹的患者,平時應注意飲食調理,少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此外,還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脾虛腹脹是中醫的常見病證,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大都

大都


丘墟

丘墟

  • 1.《針灸集成》:「主治胃脘痛,腹脹腸鳴不便,脾虛令人不樂,身寒善太息,心悲氣逆喘嘔,舌強,脾積痞氣,黃疸,寒瘧,體重肢節痛,怠惰嗜臥,骨疽痔疾,陰股內痛,狐疝走引,小腹疼痛,不可俯仰。○治脾虛腹脹,胃脘痛,可灸七壯(神農經)。兼解谿丘墟,堪追腳痛(玉龍賦)。專治痔漏最良(百證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