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 手少陽三焦經穴道中的「四瀆穴」,它的位置是在:
- 您可以想像在手指頭彎曲時,會有一條明顯的肌肉和另一條比較靠近手腕內側的肌肉之間。
- 在這個區域的更深層次,有著負責運送血液的「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前臂骨間背側靜脈」。
- 此外,這裡還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分布著,而在更裡面一層,則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針刺方法
穴道介紹
四瀆穴功效「清利咽喉,聰耳」。 主治耳聾、暴瘖、齒痛、手臂痛、咽喉腫痛、咽炎,扁桃體炎, 上肢癱瘓。
穴道配伍
四瀆穴位於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屬三焦經。其功效主要為疏通三焦經氣血,清泄上焦濕熱,通利水道。以下分析其常用配伍:
1. 治耳暴聾: 四瀆配天牖、聽宮、中渚、翳風。此配伍以疏通經絡為主。四瀆通利三焦,天牖、聽宮、中渚皆在耳周,翳風在耳後,共同疏通與耳相關的經絡氣血運行,改善耳部血液循環,從而治療耳暴聾。
2. 治前臂痛: 四瀆配曲池、外關、合谷。此配伍針對上肢經絡循行,曲池、外關屬手太陽小腸經,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與三焦經共同調節上肢氣血,緩解前臂疼痛。
3. 治呼吸氣短: 四瀆配液門、膻中。此配伍重點在寬胸利氣。膻中為氣之海,液門位於胸腹部,與四瀆共同疏通胸腔氣機,調理呼吸系統,改善胸悶氣短。
4. 治失音: 四瀆配廉泉。廉泉穴位於喉嚨,此配伍直接作用於發聲器官,疏通經絡,改善聲帶活動,治療失音。
5. 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四瀆配三陽絡、陽溪。三陽絡為三陽經交會穴,陽溪屬陽明經。此配伍疏通上肢三陽經,協調三焦經氣血運行,改善上肢活動能力。
6. 治肩臂痛: 四瀆配三陽絡、消濼、肩髎、天髎、肩外俞。此配伍涵蓋了與肩臂相關的多個穴位,全面疏通肩臂經絡,從而緩解疼痛。
7. 治下齒痛: 四瀆配合谷、頰車。此配伍以合谷清瀉陽明經火,頰車調節面部經絡,四瀆則協調全身氣血,共同緩解下齒疼痛。
8. 治咽痛: 四瀆配液門、天突。天突穴位於頸部,與液門、四瀆共同疏通上焦經絡,緩解咽喉腫痛。
總體而言,四瀆穴的配伍多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為原則,根據不同的病症選擇不同的配伍穴位,達到治療目的。其配伍的原理是基於中醫經絡理論,通過刺激穴位,調整臟腑功能,平衡陰陽,最終達到治病的目的。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腮腺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神經系統疾病
- 梅尼爾氏病
- 偏頭痛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低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 胃腸出血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膝蓋痛
- 肩關節痛
- 腕部關節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腎及輸尿管結石
艾灸刮痧
艾灸四瀆穴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 選擇適合的艾灸材料:艾條、艾柱、艾絨等。
- 清潔四瀆穴周圍皮膚,保持乾燥。
- 選擇舒適的姿勢,方便艾灸操作。
-
點燃艾條/艾柱/艾絨:
- 根據所選艾灸材料,點燃並等待其燃燒穩定。
-
施灸:
- 將點燃的艾條/艾柱/艾絨置於四瀆穴上,距離皮膚約1-2寸。
- 根據個人耐受程度調節距離和灸感。
- 通常以溫熱舒適為宜,不可過燙。
- 一般灸治10-15分鐘,可根據病情調整時間。
-
結束:
- 灸完後,輕輕按摩四瀆穴周圍,促進血液循環。
- 觀察施灸部位是否有紅腫、水泡等異常情況,如有異常,需停止艾灸並尋求醫生的指導。
遠紅外線加熱四瀆穴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 選擇遠紅外線照射裝置,例如神燈。
- 清潔四瀆穴周圍皮膚,保持乾燥。
- 選擇舒適的姿勢,方便照射。
-
照射:
- 將神燈對準四瀆穴,距離皮膚約15-20釐米。
- 調整神燈的強度和照射時間,根據個人感受調節。
- 通常以溫熱舒適為宜,不可過燙。
- 一般照射15-20分鐘,可根據病情調整時間。
-
結束:
- 照射結束後,輕輕按摩四瀆穴周圍,促進血液循環。
- 觀察照射部位是否有紅腫、水泡等異常情況,如有異常,需停止照射並尋求醫生的指導。
注意事項:
- 艾灸和遠紅外線加熱都屬於溫熱療法,需謹慎使用。
- 懷孕婦女、皮膚破損者、患有嚴重疾病者,請勿自行艾灸或遠紅外線照射。
- 艾灸和遠紅外線加熱應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不可擅自操作。
- 施灸或照射時,應注意觀察身體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 灸後或照射後,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 如有其他問題,請諮詢專業醫生。
按摩推拿
四瀆穴按摩方法:
注意事項:
- 按摩前,請清潔雙手及按摩部位。
- 按摩過程中,若感到疼痛,請立即停止。
- 孕婦及患有嚴重疾病者,請勿自行按摩。
按摩步驟:
- 熱身: 用手掌輕輕摩擦手臂外側,由手腕向肘尖方向,持續約30秒。
- 定位: 用食指和中指輕輕按壓四瀆穴,直到找到酸脹感。
- 按壓: 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壓穴位,力度適中,以感到酸脹感為宜。
- 推揉: 以拇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推揉穴位,每次約10秒。
- 循環: 重複步驟3-4,共進行5-10次。
- 放鬆: 用手掌輕輕撫摸手臂外側,由肘尖向手腕方向,持續約30秒。
額外建議:
- 可使用按摩油或乳液,有助於減輕摩擦,更易於操作。
- 可配合其他手法,如點按、指壓等,增強按摩效果。
- 按摩後,建議多喝水,促進血液循環。
注: 以上僅為一般按摩手法,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醫生或按摩師。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