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9)
卷第十九 (9)
1. 瘰癧
上為末,入輕粉少許,和豬骨髓調,用紙花量病大小貼之。一法,以帶殼蝸牛七個,生取肉,入丁香七粒於七殼內,燒存性,與肉同研成膏,用紙花貼之。
燒灰散
大田螺並殼肉燒存性灰,破者干貼,未破者清油調敷。
洗敷方
白芷煎湯,泡荊芥候溫,軟帛蘸洗,拭乾,好膏藥貼,膿汁惡肉出盡,用後藥敷。
半夏,南星,血竭(一錢),輕粉(少許)
上為末,以津唾調敷。一方,用五倍子、海螵蛸、檳榔、乳香、五靈脂、麝香為末,乾用清油調搽,濕則乾摻。
又敷方
治瘰癧初作,未破,作寒熱。木鱉子二個、草烏半兩,以米醋磨,入擂爛蔥白連根、蚯蚓糞少許,調勻,敷癧上,以紙條貼,令通氣孔尤妙。
斂瘡口
血竭(一字),棗子(燒灰,半錢),麝香(少許)
上灰研津唾調敷。
灸法
以手抑置肩上,微舉肘取之,肘骨尖上是穴。隨患處左即灸左,右即灸右。艾炷如小箸頭大,再灸如前,不過三次,永無恙。如患四五年者,如或用藥靨不退,辰時著灸,申時即落。所感稍深,若三作即三灸,平安。又法,只以蒜片貼有癧上,七壯一易蒜,多灸取效。
白話文:
瘰癧治療方法:
第一種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少量輕粉,用豬骨髓調和,用紙片剪成患處大小貼敷。另一種方法,取七個帶殼蝸牛,取出肉,放入七粒丁香在蝸牛殼內,燒成灰,與蝸牛肉一起研磨成膏狀,用紙片貼敷。
燒灰散:
將田螺連殼帶肉燒成灰,潰爛的直接乾貼,未潰爛的則用清油調和敷用。
洗敷方:
用白芷煎水,加入荊芥,待溫後,用軟布蘸洗患處,擦乾後,再貼上好的膏藥。膿液和壞死組織排出後,改用其他藥膏敷貼。 藥物包括半夏、南星、血竭少許、輕粉少許,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敷用。 另一方,用五倍子、海螵蛸、檳榔、乳香、五靈脂、麝香研磨成粉,乾燥時用清油調和塗擦,潮濕時則直接乾敷。
另一敷方:
治療初期,未潰爛,伴有寒熱症狀的瘰癧:取兩個木鱉子、半兩草烏,用米醋磨碎,加入搗爛的蔥白(連根)和少量蚯蚓糞,混合均勻,敷於患處,用紙條固定,留出透氣孔效果最佳。
斂瘡口:
將血竭、燒成灰的棗子、少許麝香研磨成粉,用唾液調和敷用。
灸法:
將手放在患肩上,輕微抬起肘部,肘骨尖處即是穴位。根據患處在左側或右側,對應施灸。艾炷大小如小筷子頭,灸三次即可。如果患病四五年,或用藥後仍未痊癒,可在辰時(上午7-9點)施灸,申時(下午3-5點)即可痊癒。如果病灶較深,需施灸三次。另一方法,用蒜片貼在患處,灸七壯後更換蒜片,持續灸至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