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3)

1. 雜證

2. 乾葛飲

治發背作渴。

黃芩,朴硝(各五錢),乾葛(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用枇杷葉去背上白毛,淨洗同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乾葛飲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背部生瘡,且感到口渴的狀況。

藥材組成:黃芩、朴硝各五錢,乾葛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處理乾淨、去除背部白毛的枇杷葉一同煎煮,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

3. 人參敗毒散、參苓白朮散

(方見大方科傷寒陽證及脾胃類。)

以上諸藥,升降散毒,理脾和氣。凡諸發臨愈,皆可投數服。癰疽緣氣凝血滯,氣聞香則行,初發亦宜縮砂香附湯。

白話文:

這兩種藥方(配方內容請參考《大方科》中傷寒陽證和脾胃相關的篇章)。

上述這些藥材,具有升清降濁、散解毒邪、調理脾胃、調和氣機的功效。凡是各種疾病在快要痊癒的時候,都可以服用幾帖來幫助恢復。癰疽這類疾病是因為氣機凝滯、血脈瘀阻所造成,氣味芳香的藥物可以促進氣機運行,因此在癰疽剛開始發作時,也適合服用含有縮砂、香附的湯藥。

(方見大方科傷寒陽證及脾胃類。)

以上諸藥,升降散毒,理脾和氣。凡諸發臨愈,皆可投數服。癰疽緣氣凝血滯,氣聞香則行,初發亦宜縮砂香附湯。

白話文:

這兩張藥方(人參敗毒散、參苓白朮散)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大方脈科》中關於傷寒陽證和脾胃疾病的相關章節。

以上這些藥物,有升清降濁、散解毒邪、調理脾胃、調和氣機的功效。 凡是疾病在快要痊癒的時候,都可以服用幾帖來幫助恢復。 癰疽這種疾病是因為氣滯血瘀所導致,氣聞到香氣就會流通,所以初期發作時,也適合服用縮砂香附湯來治療。

4. 六一湯

諸發愈後宜服。

黃耆(六兩,炙),甘草(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空心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適合各種疾病痊癒後服用。

黃耆(六兩,用蜜炙烤過),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紅棗兩顆一起煎煮,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