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2)
卷第十九 (2)
1. 總說
突起皮赤者易安,陷入皮黑者難瘥。如精神清爽,顏色紅潤,飲食不減,多起少臥,此為善美也。顏色黑黃,飲食全減,斯為可憂,惟須詳審速療。肺癰乃將理失宜,勞傷氣血,風寒之氣乘間而入,內舍於肺,及挾邪熱,其氣結聚,或作寒熱,脈數而實是也。腸癰乃榮衛相干,氣為敗濁,小腹如腫,大小便或澀,或復汗出,或復寒熱是也。
若腹皮急,按之濡,身無熱,乃陰冷所成;小腹堅痞,按之痛,身有熱,乃結熱所成。脈數,膿已成,不可下;脈遲緊,膿未成,或下瘀血而愈。附骨疽痛深,按之無益,著骨而生,膿水腐潰,碎骨出盡方愈。治之宣熱去毒,又當溫腎,未可專用涼劑。更在針烙其病,務詳淺深,刺拔其根則易愈。
不爾,則順脈流走,遍體洪腫,卒致不救,惜哉!至於所患之時,猶或多於外證,未潰已前發渴,乃臟腑焦燥;痢下乃引飲無度;已潰而渴,則膿血去多,津液中干;或復腸胃暴虛,遂成下痢;體虛受寒,則嗽聲不息;氣逆挾熱,則痰盛於胸;熱毒不泄,為二便秘澀;毒氣迫心,為嘔噦驚悸;陰陽交爭,血氣不和,寒熱並作;臟腑傷敗,便血迸出;毒氣攻外,煩躁異常,惟須大方科藥同治可也。
至於諸瘡,猶當舉其大略:丁瘡,含蓄毒氣,瘡頭黑硬如釘,四畔帶赤如火,瘢痕突起,痛癢異常,隨變焦黑,未幾腫大而光,轉為濕爛,深孔透肌,如大穿針之狀;外證心驚,頭疼,拘急,惡寒,四肢痛強,或寒熱交作,頰舌間赤黑,點點如珠;若毒入腹心,則煩悶嘔逆,恍惚癡眠,其斃可立而待。治之當清心行血,破毒拔疔,則或愈矣。
瘰癧生於項腋之間,凡人少小以來,動即蓄怒,或憂思驚恐,抑鬱不伸,遂致結核,日積月累,風熱毒氣聚焉,於是腫濕開瘡,起伏無已,甚則牽連腋下,延蔓心胸;外證寒熱往來,或痛或不痛。治之須用斑蝥、地膽,使其根從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塊血,或如爛肉,皆其驗也。
治療不早,則無及矣。漏瘡之由,多發於項腋僻肛門之間,治之失時,即生寒熱。凡癰疽諸發,隨所在處,苟有宿膿、敗肉、朽骨停蓄其間,皆為之漏。治法,溫散風冷,收水生肌,用窒寒之藥,必得痊平,惟須戒房事耳。癮疹為病,風熱在表,天時炎暄,而燥氣乘之,則為赤疹;天時寒涼,冷氣折之,則為白疹。治之須疏風行氣,氣行則消矣。
其有疥癬等瘡,各自不同,浸淫不已,皆由脾肺風熱,或心腎久虛所致。熱則平血解毒,冷則清心溫腎,又何患其不瘳矣。
白話文:
[總說]
外露皮膚發紅的癰疽容易痊癒,內陷皮膚發黑的則難以治好。如果精神清爽,面色紅潤,食慾不減,多活動少臥床,這是好的徵兆。如果面色黑黃,食慾全無,那就值得憂慮,必須仔細診斷,及時治療。
肺癰是因臟腑功能失調,勞累損傷氣血,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停留在肺部,並伴有邪熱,氣機阻滯,可能出現寒熱交替、脈象數而有力等症狀。腸癰是因榮衛失調,氣機敗壞,導致小腹腫脹,大小便不通暢,或出汗,或寒熱交替。
如果腹部皮膚繃緊,按壓時有潮濕感,身體不發熱,這是陰寒導致的;如果小腹堅硬痞塊,按壓疼痛,身體發熱,這是熱毒積聚導致的。脈象數,表示膿已形成,不宜使用瀉下之法;脈象遲緩而緊,表示膿尚未形成,可以瀉除瘀血而痊癒。附骨疽疼痛深在,按壓無效,長在骨頭上,膿水腐蝕潰爛,骨頭碎片排出乾淨才能痊癒。治療要宣洩熱毒,同時溫補腎陽,不可單用寒涼藥物。還要用針灸或烙法治療患處,需注意深淺,刺拔病根則容易痊癒。
否則,邪氣順著經脈流走,全身浮腫,最終導致無法搶救,可惜!至於發病時間,往往比外在症狀出現得早。潰瘍前發渴,是臟腑乾燥;腹瀉是因飲水過度;潰瘍後發渴,是因膿血流失過多,津液虧損;或者腸胃突然虛弱,導致腹瀉;身體虛弱受寒,則咳嗽不止;氣逆夾雜熱邪,則痰液積聚於胸;熱毒不排泄,則大便秘結;毒氣侵犯心臟,則嘔吐、呃逆、心悸;陰陽失衡,氣血不和,則寒熱交替;臟腑損傷,則便血;毒氣外洩,則煩躁異常,必須使用大劑量的方藥綜合治療。
各種瘡瘍,大致可歸納如下:丁瘡,蘊藏毒氣,瘡頭黑硬如釘,周圍發紅如火,瘢痕突出,疼痛瘙癢異常,逐漸焦黑,不久腫脹發亮,轉為濕爛,深孔穿透肌膚,像大針穿過一樣;外在症狀有心悸、頭痛、肌肉拘緊、惡寒、四肢疼痛,或寒熱交替,面頰舌頭出現赤黑點點如珠;如果毒邪侵入心腹,則煩悶嘔逆,神志恍惚,昏睡,很快就會死亡。治療應清心行血,破毒拔毒,則可能痊癒。
瘰癧生於頸項腋下,多因幼年以來,經常動怒,或憂思驚恐,鬱鬱寡歡,導致結核,日積月累,風熱毒邪聚集,於是腫脹潮濕,形成瘡瘍,反覆發作,嚴重時蔓延到腋下,波及心胸;外在症狀有寒熱往來,或痛或不痛。治療需用斑蝥、地膽草等藥物,使病根從小便排出,或如粉末狀,或如血塊,或如爛肉,都是有效的標誌。
治療不及时,就来不及了。漏瘡多發生在頸項腋下、肛門等部位,治療不及時,就會引起寒熱。凡癰疽等瘡瘍,無論長在何處,只要有宿膿、腐肉、朽骨停留在其中,都會形成漏瘡。治療方法是溫散風寒,收斂水液,生肌長肉,使用溫熱藥物,一定能痊癒,但必須戒房事。癮疹是風熱之邪在表,天氣炎熱乾燥,燥邪乘虛而入,則為紅疹;天氣寒冷,寒邪入侵,則為白疹。治療需疏風解表,氣機通暢,疹子就會消退。
其他的疥癬等瘡瘍,各有不同,久治不愈,都是脾肺風熱,或心腎久虛所致。熱邪則涼血解毒,寒邪則清心溫腎,又何愁不能痊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