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一 (3)
卷第十一 (3)
1. 虛熱
又方,滑石、黃丹為末,點瘡口效。仍用黃丹一兩二錢,甘草二錢,為散,煎服,尤妙。
破毒妙方
白礬,巴豆(去殼),紅內消,草烏尖,豬牙皂角,薄荷(各二錢)
上為末,好酸醋調,鵝毛刷入口內,勿吞,仍以鹽湯灌漱。
雄黃散
治纏喉風喉閉,先兩日胸膈氣緊,取氣短促,忽然咽喉腫痛,手足厥,氣閉不通,頃刻不治。
巴豆(七粒,三生四熟。生者,去殼生研,熟者,去殼燈上燒存性),干桑黃茹(二片),雄黃(一塊,皂角子大,透明者,細研),鬱金(一枚,蟬肚者,研為末)
上再研勻。每服半字,茶清少許下。如口噤咽塞,用小竹管納藥,吹入喉中,須臾吐利即效。
又方,川升麻四兩,銼碎,水四碗,煎至一碗,灌下。
又方,皂角三根,捶碎,挼水一盞灌下,或吐或不吐,即安。
取喉中涎
草烏尖,殭蠶,紫貝根,啾唧蟲,紅椒,白礬,山豆根,皂角(各等分)
上為末,用霜梅拌藥為丸如指頭大,含化一丸,取下涎。然後用鹽湯灌漱,吐出不可吞。
開關潤喉蓬來雪
梅花腦子,生麝香(各一字),硼砂(三錢),朴硝(五錢。以上另研),薄荷葉,百藥煎,全蠍(去毒),防風(去叉),粉草(各五錢。以上並碾),明乳香,沒藥(各三錢。蒻葉或蘆葉盛,火熨,另研)
上為末。每服少許,以小匙挑乾摻咽間及瘡上。如在關下摻舌上,並旋嚥下,仍用薄荷、桔梗、甘草煎
水噙漱,或用生薄荷研自然汁調成膏,入口噙化亦妙。
開喉關
薄荷,山豆根(各五錢),麝香,腦子(各半錢),硃砂(三錢),甘草,青鹽,川烏(各五錢)
上為末,每用半錢,臘月內菘菜汁,夏月黃麥挼水,或葛水調。如涕唾稠黏,用芭蕉水調下。或蜜丸指頭大,含化。
去涎方(並碎法。)
草烏尖、鴨嘴青膽礬為末,先用釅醋煮皂角調,鵝翎刷敷赤腫處,開口流去涎,即將綿球一指頭大,以布線系定,蘸前藥末,吞嚥至腫毒處,即抽出。凡如此一二次,其毒即破,開口流出,去盡涎血。卻以前合瘡口藥點上,停久,溫鹽水灌漱後,進食亦可。
又開喉關
南星,半夏,川烏,草烏,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用米醋煎成膏,敷毒上。
宣利方
巴豆(三七粒,去殼),雄黃,鬱金,豬牙皂角,大黃(各五錢)
上為末,飯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五更三點,以冷茶清吞下。如未利,再下四五丸。
通後補助
紫蘇,藿香,甘草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煎,空心服。
干喉風
朴硝,川烏,當歸,牛膝(各五錢),麝香,腦子(各半錢),硼砂(三錢),荊芥,薄荷,甘草葛粉(各五錢),全蠍(七個,去毒)
上為末,用清米泔調,春用菘菜汁調,夏黃麥汁調。如不能吞,用豆腐切如棋子塊,蘸藥入口含化,或新艾汁調下,立效。
白話文:
虛熱
有一個方法是用滑石粉和黃丹粉末點在瘡口上,很有效。另外,也可以用黃丹一兩二錢,甘草二錢,研成粉末煎服,效果更好。
破毒妙方
白礬、巴豆(去殼)、紅內消、草烏尖、豬牙皂角、薄荷(各二錢),研成粉末,用好醋調勻,用鵝毛刷塗在口中,不要吞下去,然後用鹽水漱口。
雄黃散
治療纏喉風導致喉嚨閉塞,患者在發病前兩天胸膈氣悶,呼吸短促,突然咽喉腫痛,手腳冰冷,氣息不通,如果不立即治療,很快就會危及生命。
方劑:巴豆(七粒,三生四熟。生的去殼研磨,熟的去殼在燈上燒至存性),干桑黃(二片),雄黃(一塊,皂角子大小,透明的,研磨成細粉),鬱金(一枚,像蟬肚子的,研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物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半字(古代劑量單位),用少量淡茶送服。如果口不能張,咽喉阻塞,可用小竹管將藥吹入喉中,很快就會嘔吐腹瀉,藥效顯現。
另一個方法:川升麻四兩,切碎,加水四碗,煎至一碗,灌服。
另一個方法:皂角三根,捶碎,加水一盞灌服,無論是否嘔吐,都會好轉。
取喉中涎
草烏尖、殭蠶、紫貝根、啾唧蟲、紅椒、白礬、山豆根、皂角(各等份),研成粉末,用霜梅拌藥做成如指頭大的丸藥,含化一丸,以引出喉嚨裡的涎液。然後用鹽水漱口,吐出,不可吞下。
開關潤喉蓬來雪
梅花腦、生麝香(各一字),硼砂(三錢),朴硝(五錢,以上藥物需另研磨),薄荷葉、百藥煎、全蠍(去毒)、防風(去叉)、粉草(各五錢,以上藥物需碾碎),明乳香、沒藥(各三錢,用蒻葉或蘆葉包好,火熨,另研磨)。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用小匙挑起少許藥粉,塗在咽喉及瘡口上。如果病灶在咽喉下方,則塗在舌头上,並慢慢吞咽,然後用薄荷、桔梗、甘草煎水漱口,或用新鮮薄荷葉研磨成汁調成膏,含入口中慢慢融化,效果也很好。
開喉關
薄荷、山豆根(各五錢),麝香、腦子(各半錢),硃砂(三錢),甘草、青鹽、川烏(各五錢),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冬天用白菜汁,夏天用黃麥汁或葛根汁調服。如果痰液稠黏,用芭蕉水調服。也可以做成如指頭大的蜜丸,含化服用。
去涎方(附碎法)
草烏尖、鴨嘴青膽礬研成粉末,先用濃醋煮皂角調勻,用鵝毛刷塗在紅腫處,待其開口流出涎液後,用棉球(如指頭大小),用線綁好,蘸取藥粉,吞嚥至腫毒處,然後抽出。如此一兩次,毒液就會排出,開口流出,涎血去盡。然後用之前的瘡口藥點上,過一段時間後,用溫鹽水漱口,即可進食。
又開喉關
南星、半夏、川烏、草烏、甘草(各五錢),研成粉末,用米醋煎成膏,敷在患處。
宣利方
巴豆(三七粒,去殼),雄黃、鬱金、豬牙皂角、大黃(各五錢),研成粉末,做成如綠豆大小的飯丸。每次服用七丸,在凌晨三點左右,用冷茶送服。如果沒有腹瀉,可以再服用四五丸。
通後補助
紫蘇、藿香、甘草,切碎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水煎服,空腹服用。
干喉風
朴硝、川烏、當歸、牛膝(各五錢),麝香、腦子(各半錢),硼砂(三錢),荊芥、薄荷、甘草、葛粉(各五錢),全蠍(七個,去毒),研成粉末,春天用白菜汁,夏天用黃麥汁調服。如果不能吞服,可用豆腐切成棋子大小的塊,蘸藥含服,或者用新鮮艾汁調服,效果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