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五 (1)
卷第十五 (1)
1. 膏發煎
溫穀氣,實胃氣下泄,陰中出血。
發灰,豬脂
上調停,綿裹如棗核大,納陰中。
治腳亦腫
荊芥,石膏,地龍(炒),薄荷
上銼散。姜三片,蜜少許煎服。
治陰瘡,與男子妒精略同。
上用黃丹、枯白礬、萹蓄、藁本各一兩,硫黃半兩,白蛇皮一條燒灰,荊芥、蛇床子各半兩,研為末,別以荊芥、蛇床子煎湯溫洗,軟帛挹干,清油調塗,濕則乾摻。
又方,青黛、黃丹、水粉、五倍子,肉鋪上拭肉巾燒灰為末,用小絹巾入陰中挹干。如干,用荊芥、薄荷、柏葉煎水洗。再挹干,清油調藥塗上。
又方,先用黃芩、海桐皮、白礬、韭菜根煎湯洗,後用敗鼓皮燒存性,細研,入輕粉在內,刮下雞腸上膏調塗瘡上。如蟲吃入陰內,用雞子一個,煮熟去殼,塗藥末於上,綿子兜入陰中,用火炙患處,得癢即蟲行。若身微作寒,服藿香正氣散二三服。
又方,真平胃散加貫眾末,每服二錢,熟煮豬肝拌藥,入陰戶內,數日可安。
治疳瘡。月後便行房,致成湛濁,伏流陰道,疳瘡遂生,瘙癢無時。先用胡椒、蔥白作湯,一日兩三度淋洗,卻服後藥。
赤石脂,龍骨,黑牽牛(炒),菟絲(酒浸蒸),黃耆(鹽水炙),沙苑蒺藜(炒)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燕窠蒸酒,澄上清者吞下。
治陰中生瘡,如蟲咬痛,可生搗桃葉,綿裹納陰中,日三四易。
白話文:
[膏發煎]
治療目標: 溫暖脾胃之氣,使胃氣下行,以治療因陰道出血引起的疾病。
藥物準備: 將頭髮燒成灰,與豬油混合調勻。
使用方法: 用棉花包裹成棗核大小,塞入陰道內。
另有配方:
- 治療腳腫: 將荊芥、石膏、炒地龍、薄荷研磨成粉末。用生薑三片,少量蜂蜜煎煮後服用。
- 治療陰瘡(男女生殖器疾病,類似男性妒精症狀):
- 外用藥粉: 黃丹、枯白礬、萹蓄、藁本各一兩,硫磺半兩,白蛇皮一條燒成灰,荊芥、蛇床子各半兩,研磨成末。
- 外洗藥湯: 將荊芥、蛇床子煎煮成湯,溫熱洗滌患處。洗後用軟布吸乾,再用麻油調製藥粉塗抹,如果患處潮濕,則直接將藥粉撒在患處。
- 另一配方: 青黛、黃丹、水粉、五倍子,肉店裡用來擦拭肉的布燒成灰,混合為末。用小絹巾將藥粉塞入陰道內吸乾,如乾燥,則用荊芥、薄荷、柏葉煎水洗滌患處。再吸乾後,用麻油調藥塗抹患處。
- 又一方: 先用黃芩、海桐皮、白礬、韭菜根煎湯清洗患處,然後用舊鼓皮燒存性,研磨成細末,加入輕粉混合,塗抹在刮下的雞腸上的膏狀物調製後塗抹於患處。如果感覺有蟲子鑽入陰道內,將雞蛋煮熟去殼,將藥末塗抹在雞蛋上,用棉花包好塞入陰道,用火在患處上方炙烤,如果感覺癢,即表示蟲子正在移動。如果身體微微發冷,可服用藿香正氣散二三服。
- 又一方: 用真平胃散加入貫眾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煮熟的豬肝拌藥,塞入陰道內,數日即可痊癒。
- 治療疳瘡: 如果月經後便行房事,導致分泌物混濁,伏流於陰道,產生疳瘡,搔癢不止。先用胡椒、蔥白煮湯,每日淋洗兩三次,然後服用以下藥方:
- 內服藥丸: 赤石脂、龍骨、炒黑牽牛、酒浸蒸過的菟絲子、鹽水炙過的黃耆、炒沙苑蒺藜,研磨成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燕窩蒸過的酒,取上面的清液送服。
治療陰道生瘡,如蟲咬般疼痛: 可將新鮮桃葉搗爛,用棉花包裹塞入陰道,每日更換三四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