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1)

1. 黃耆散

治產後風虛,勞損羸瘦,不思飲食,四肢疼痛。

黃耆,白朮,木香,羚羊角屑,人參,當歸(去尾),桂心,白芍藥,川芎,白茯苓(各半兩)甘草(一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不以時溫服。

白話文:

治療產後因氣虛引起的疾病,或是因勞累過度、身體虛弱消瘦、沒有食慾、四肢疼痛等症狀。

使用黃耆、白朮、木香、羚羊角屑、人參、當歸(去除尾部)、桂心、白芍藥、川芎、白茯苓(各半兩),以及甘草(一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二枚一同煎煮,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2. 小調經散

產後性理郁發,喘急,桑白皮、杏仁煎湯調下。(見前)

白話文:

婦女產後因為情緒不順暢導致氣喘急促,用桑白皮、杏仁煎煮成湯藥,調勻後服用。(做法參照之前的說明)

3. 丁香散

治產後心煩,咳逆不止。

丁香,白豆蔻仁(各半兩),伏龍肝(一兩)

上為末,煎桃仁、吳茱萸湯調下一錢,如人行五里,再服。

白話文:

治療產後心煩、咳嗽不止的症狀。

將丁香、白豆蔻仁(各半兩),伏龍肝(一兩)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桃仁、吳茱萸煎煮的湯來調服一錢,服用後如果走了五里路,就再服一次。

4. 石蓮散

治咳逆,嘔吐,心怔,目暈,不思飲食。

石蓮肉(炒,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不以時服。

白話文:

治療咳嗽氣逆、嘔吐、心悸、頭暈眼花、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材:

石蓮肉(炒過,二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半兩)

做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服,不拘泥於特定時間服用。

5. 固經丸

治產後血崩不止,或因餐極酸鹹物過度。

艾葉,赤石脂(煅),補骨脂,木賊(各半兩),附子(一個,炮)

上為末。陳米飲丸,梧子大。食前,溫酒下二十丸,米飲亦可。蓋此證非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致,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太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此藥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湯加芍藥,候定,續次隨證諸藥治之為得。小腹滿痛,肝經已壞,難治。

《局方》大順散,除杏仁,用醋煮附子,依等分入效。

白話文:

治療產後血崩不止,或是因為吃太多酸鹹食物的緣故。

藥材:艾葉、煅燒過的赤石脂、補骨脂、木賊(各半兩),以及炮製過的附子(一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陳米煮的米湯將藥粉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飯前用溫酒送服二十丸,用米湯送服也可以。這種病症不是小病,更何況是產後發生這種情況,可謂是重傷。恐怕不只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多半是因為驚嚇、憂愁、憤怒等情緒,導致身體內部氣機不順,或是產後太早服用止血藥,導致惡露無法排出而鬱積結塊,也會造成崩漏。這種情況單用此藥恐怕難以見效,不如用大量藥材煮的芎藭湯,再加入芍藥,等情況穩定後,再根據症狀用其他藥物治療才是正確的方法。如果小腹脹滿疼痛,代表肝經已經損壞,難以醫治。

《局方》的大順散,去除杏仁,改用醋煮附子,依原方劑等分加入,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