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1)
卷第三 (1)
1. 冷證
溫脾丸
治滯頤,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也。涎者脾之液,脾胃虛冷,故涎液自流,不能收約。法當溫脾。
半夏,木香,丁香(各半兩),川白姜(生),白朮,青皮,陳皮(各一錢半)
上為末,糕糊丸,麻子大。一歲十丸,二歲二十丸,米湯灌下。
白話文:
溫脾丸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滯頤」的,也就是口水會流出來,並且浸濕下巴的情況。口水是脾臟的液體,當脾胃虛寒的時候,口水就會自己流出來,無法控制。所以,治療方法應該要溫暖脾臟。
藥材組成:
半夏、木香、丁香(各二錢半),生薑、白朮、青皮、陳皮(各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像麻子一樣。一歲的小孩吃十顆,兩歲的小孩吃二十顆,用米湯送服。
2. 熱證
通心飲(方見前。)
口角瘡爛方
發灰為細末,豬脂和敷,燕窠泥亦好。
白話文:
熱證
通心飲(這個方子之前提過了。)
口角瘡爛方
將藥材燒成灰磨成細末,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用燕子窩的泥土也很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