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機

《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卷第六 (9)

回本書目錄

《金匱玉函經》卷第六 (9)

1. 辨可水病形證治第二十八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能眠,其人慾飲水,當稍飲之,令胃中和則愈。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與水飲之即愈。

太陽病,寸口緩,關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欲嘔,但苦心下痞者,此為下之故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為轉屬陽明病,小便數者,大便必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欲飲水者,與之,但當如法救之,宜五苓散。

寸口脈洪而大,數而滑,洪大則營氣長,滑數則胃氣實,營長則陽盛怫鬱不得出,胃實則堅難,大便則乾燥。三焦閉塞,津液不通,醫發其汗,陽盛不周,復重下之,胃燥熱蓄,大便遂擯,小便不利,營衛相搏,心煩發熱,兩眼如火,鼻乾面赤,舌燥齒黃焦,故大渴,過經成壞病,針藥所不能制,與水灌枯槁,陽氣微散,身寒,溫衣覆汗出,表裡通利,其病即除,形脈多不同,此愈非法治,但醫所當慎,妄犯傷營衛。

霍亂而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熱多,欲飲水,屬五苓散證。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必思水者,急與豬苓湯飲之,水亦得也。

白話文:

[辨識水病的症狀與治療第二十八]

在太陽病的情況下,如果大量出汗後導致胃部乾燥,患者感到煩躁無法入眠,並且有喝水的慾望,可以讓他少量地喝水,使胃部狀態平和,病情就會好轉。

在厥陰病的情況下,如果患者口渴想喝水,就應當讓他喝水,喝了水之後病就會好。

在太陽病的情況下,如果脈象在寸口處緩慢,在關上部位略浮,在尺中部位較弱,患者會出現發燒、出汗,再來是畏寒、想嘔吐,並有心下痞的痛苦,這通常是因為使用了下法治療所致。若未使用下法,患者不再畏寒反而口渴,則可能轉為陽明病,小便頻繁的人,大便一定會較硬,即使十天不上廁所也無大礙。如果患者想要喝水,可以讓他喝,但要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適合用五苓散。

如果寸口脈象洪大且滑數,洪大表示營氣旺盛,滑數表示胃氣充實,營氣旺盛會導致陽氣過剩,無法順利發散,胃氣充實則大便會較硬,三焦閉塞,津液無法正常流通,醫生如果讓患者出汗,會導致陽氣過剩,無法遍佈全身,再加重下法治療,會造成胃部燥熱積蓄,大便阻塞,小便不通暢,營衛二氣互相搏鬥,會感到心煩發熱,眼睛像火一樣紅,鼻子乾燥,臉色紅赤,舌頭乾燥,牙齒黃焦,因此非常口渴,過了病程後變成重症,針灸或藥物都無法控制,給予水分補充,陽氣稍微散去,身體感覺寒冷,穿著保暖衣物後出汗,表裡通利,病就會好,但形體和脈象可能與常態不同,這種情況下的康復並不符合一般的治療原則,但醫生必須謹慎,胡亂治療會傷害到營衛。

在霍亂的情況下,如果患者有頭痛、發燒、身體疼痛,且體內熱氣較多,想要喝水,這屬於五苓散的症狀。

如果患者有嘔吐的情況,且病竈在膈膜上方,之後必定會想喝水,應立即給予豬苓湯,喝水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