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一 (1)
卷之二十一 (1)
1. 咽喉論
咽者,胃之系;喉者,肺氣之所通。咽以咽物,喉以候氣,理一而分殊也。自其風邪客於喉間,氣鬱而熱,則壅遏而為咽疼。自其熱氣生於肺胃,風毒蘊隆則腫結而為喉痹。屍咽者,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氣,不能宣通,故令屍蟲發動,上蝕於喉,或癢或疼,如慝之候也。
谷賊者,谷芒強澀,藏於米而誤食之,滯於咽門,不能傳化,故風熱並聚,與血氣搏,遂令腫刺,如喉嗌之生谷賊也。胃脘實熱,熏炙上焦,發為白頭赤根,固有咽瘡之證,臟腑停寒,寒則氣縮,如物窒礙於其間,亦有喉閉之證。至若懸癰生於上齶,雖不關於咽喉,所以暴腫者,抑亦熱氣使然也。
咽喉懸癰,關要所繫,病不急療,皆能殺人。然則療之將何如?曰:熱則通之,寒則溫之,不熱不寒,依經調之,寒熱和平,病不生矣。
白話文:
咽喉論
咽喉是人體重要的部位,咽與胃相連,喉與肺氣相通。咽負責吞咽食物,喉負責呼吸,雖然功能不同,但本質上是相通的。如果風邪侵犯喉嚨,導致氣機鬱結而產生熱,就會阻塞不通,引起咽喉疼痛。如果肺胃產生內熱,加上風毒積聚,就會腫脹阻塞,形成喉痹。屍咽是指陰陽失調,脾肺功能失常,風熱毒邪無法宣泄,導致屍蟲滋生,向上侵蝕喉嚨,出現瘙癢或疼痛,如同被阻塞的感覺。
谷賊是指米粒中的芒刺過於堅硬粗糙,誤食後停留在咽喉處,無法消化吸收,於是風熱之邪聚集,與血氣衝撞,導致腫脹疼痛,如同咽喉長了谷賊一樣。胃部積熱,熱氣熏蒸上焦,會出現白頭紅根的咽喉瘡瘍。如果臟腑積寒,寒邪會使氣機收縮,如同有東西堵塞在咽喉,也會導致喉嚨閉塞。至於上顎長出的懸癰,雖然不在咽喉部位,但也會引起腫脹,這也是因為熱邪引起的。
咽喉和懸癰是人體重要的部位,病情如果不積極治療,都可能危及生命。那麼,應該如何治療呢?答案是:如果是熱證,就應該疏通它;如果是寒證,就應該溫暖它;如果既不寒也不熱,就應該根據經絡來調整;只要寒熱平衡,疾病就不會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