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 (1)

1. 鼻論

肺為氣之主,通竅於鼻。鼻者,清氣出入之道路也。陰陽升降,氣血和平,則一呼一吸,營衛行焉。其或七情內蠹,六氣外傷,則清濁不分,泥丸汩亂,諸證迭起矣。夫血之與氣相隨而行,若臟腑生熱,乘於血氣,故熱氣迫血妄行,自鼻孔出,謂之鼻衄。熱則津液中干,冷則髓涕流注,若風冷隨氣乘於鼻腦,則津液交涕,不能自收,謂之流涕。

肺為風寒所傷,津液冷滯,鼻氣不宣,香臭不聞,於是壅作鼻齆。冷氣停聚,血脈陰凝,歲月淹延,轉加壅結,於是變生息肉。或風邪入鼻,搏於正氣,邪正相擊,鼻道不通,則為鼻痛。或氣血壅滯,上焦生熱,邪熱之氣,留伏不散,則為鼻瘡。疊是數證,七情,六氣,皆當究其感受之原。

用藥有序,痊愈可期;執方無權,迄未有所濟也。外此,更有濕䘌一證,鼻爛汁臭,下部生瘡,詳於後篇疳論見之。

白話文:

鼻論

肺臟主宰呼吸,並與鼻腔相通。鼻子是清氣進出的通道。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呼吸就能順暢,氣血運行也正常。如果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傷或外受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侵襲,就會導致清濁之氣混淆,頭腦不清醒,各種症狀接踵而來。血液和氣血總是相伴而行,如果臟腑生熱,熱氣侵入血液,就會導致熱氣逼迫血液妄動,從鼻孔流出,稱為鼻出血。鼻子發熱則鼻腔乾燥,鼻子冰冷則鼻涕流注。如果風寒之邪隨著氣進入鼻腔,就會導致鼻涕不止,稱為流鼻涕。

肺部受風寒侵害,津液運行受阻,鼻腔氣機不通暢,聞不到氣味,就會阻塞而產生鼻塞。寒邪停滯,血液運行受阻,時間久了,阻塞加劇,就會形成鼻息肉。風邪入侵鼻腔,與正氣相搏,邪氣與正氣互相攻擊,鼻道不通暢,就會引起鼻痛。氣血阻塞,上焦(胸部)生熱,邪熱之氣滯留不散,就會形成鼻瘡。這些症狀的產生,都與七情、六氣的侵襲有關,必須追究其致病的根源。

用藥得當,就能痊癒;如果只是盲目用藥,效果就會不佳。此外,還有一種濕疹,症狀是鼻子潰爛流出惡臭的膿液,下部還會生瘡,詳見後面的《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