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 (2)

1. 耳病證治

生豬脂,生地龍,釜下墨(等分)

上件細研,以蔥汁和捏如棗核,薄綿包,入耳令潤,即挑出。

耳聾方

明硫黃,雄黃(各研細),遠志(去心),皂角肉(等分)

上為細末,蔥白搗黏,入麝少許,綿包入耳。

又方

蓖麻子肉,巴豆(去膜油),杏仁(去皮),滴乳香,松脂(各另研,等分),青鹽(半分)

上件細研,熔蠟,丸如棗核大,入耳。

又方

以生鼠,取膽汁,盡入耳。又以生鼠,取腦髓,綿包入耳。生鯉魚腦通用。

雞峰方

菖蒲(一寸),巴豆(一個,去心膜),麝(少許)

上為末,合研,作七丸,綿包入耳,日一丸。

久聾方

蓖麻子(二個,一個去油用),遠志(去心),乳香,磁石(燒如前。各二錢),皂角(煨,取肉,半挺),生地龍(中者一條),全蠍(二個,焙)

上為細末,入蠟搗丸,柱入耳。

耳痛方

白鹽炒熱,重帛包熨。

又方

杏仁炒焦研細,帛包塞。

蟲入耳方

桃葉挼細,塞其耳,自出。或以藍青研汁,滴入耳。又以川椒為末,法醋浸一宿,滴耳。

蟻入耳方

豬脂一指許,炙令香,置耳孔邊,其蟻自出。

蜈蚣入耳方

用生薑取汁,灌放耳中,少時自出。或以桑皮搗汁,灌入耳,即自出。

耳聾方

用大蒜一瓣,從一頭開孔,以巴豆肉一粒,慢火煨極熱,入蒜孔中,以新綿包,塞耳,逐日換。

又方,

用猛熁石半錢,捶碎,生研細,入聾耳孔,別用針砂末,入不聾耳孔,自然通透,然後傾出。

大治耳聾通神散

全蠍(一枚),土狗(二枚),中地龍(二條),雄黃,明礬(半生半煅。各半錢),麝(一字)

上研細,蔥白引藥入耳,閉氣面壁坐一時,三日一次。

膿耳方

明白礬(煅),黃虢丹(煅),龍骨,胭脂(等分,為末),麝(少許)

上件研為細末,用綿杖纏干,換綿杖蘸藥入耳,入麝香、輕粉各少許,摻入耳。

又方

蠍梢(七個,去毒,焙),胭脂(半錢),乳香,麝香(各少許)

上研為細末,以斡子挑入耳。

耳鳴方論,腎者,宗脈所聚,耳為之竅,血氣不足,宗脈乃虛,風邪乘虛,隨脈入耳,氣與之搏,故為耳鳴。先用生料五苓散加制枳殼、橘皮、紫蘇、生薑同煎,吞青木香丸(方並見水飲門)。散邪疏風下氣,續芎歸飲和養。

川芎,當歸,華陰細辛(各半兩),辣桂,石菖蒲,白芷(各三錢)

上銼細。每服三錢,入紫蘇、薑、棗煎服。如虛冷甚者,酌量加生附子。

白話文:

耳病證治

以豬油、生地龍、釜底灰(等量)研磨細緻,用蔥汁調和成棗核大小,用薄棉布包裹後塞入耳中使其潤濕,然後取出。

耳聾方

將硫磺、雄黃(研磨成細粉,等量)、遠志(去心)、皂角肉(等量)研磨成細粉,用搗爛的蔥白粘合,加入少量麝香,用棉布包裹後塞入耳中。

另一方

將蓖麻子仁、巴豆(去膜和油)、杏仁(去皮)、乳香、松脂(分別研磨成細粉,等量)、青鹽(半量)研磨細緻,用蠟熔化後,製成棗核大小的丸藥塞入耳中。

另一方

取活老鼠的膽汁,全部滴入耳中。或者取活老鼠的腦髓,用棉布包裹後塞入耳中。活鯉魚的腦髓也可以使用。

雞峰方

將菖蒲(一寸長)、巴豆(一個,去心膜)、麝香(少量)研磨成粉末,製成七粒丸藥,用棉布包裹後塞入耳中,每日一粒。

久聾方

將蓖麻子(兩個,一個去油)、遠志(去心)、乳香、磁石(燒製後,等量)、皂角(煨熟,取肉,半個)、生地龍(中等大小的一條)、全蠍(兩個,烘烤後)研磨成細粉,加入蠟製成丸藥,塞入耳中。

耳痛方

將白鹽炒熱,用厚布包裹後熨燙患處。

另一方

將杏仁炒焦後研磨成細粉,用布包裹後塞入耳中。

蟲入耳方

將桃葉揉碎後塞入耳中,蟲子會自行爬出。或者將藍靛研磨成汁液,滴入耳中。也可以將川椒研磨成粉末,用米醋浸泡一夜後滴入耳中。

蟻入耳方

取一指寬的豬油,烤熱後放在耳孔邊,螞蟻會自行爬出。

蜈蚣入耳方

取生姜汁灌入耳中,過一會兒蜈蚣就會自行爬出。或者取桑樹皮搗碎取汁,灌入耳中,蜈蚣就會自行爬出。

耳聾方

取一瓣大蒜,在一端開個孔,放入一粒巴豆肉,用小火煨至極熱,塞入蒜孔中,用新的棉布包裹後塞入耳中,每日更換。

另一方

取猛熁石半錢,捶碎後研磨成細粉,放入患耳的耳孔中;再取針砂末放入另一隻耳朵的耳孔中,待其自然貫通後再傾倒出來。

大治耳聾通神散

將全蠍(一枚)、土狗(二枚)、生地龍(二條)、雄黃、明礬(半生半煅,等量)、麝香(少量)研磨成細粉,用蔥白引藥送入耳中,閉氣面向牆壁坐著一會兒,三日一次。

膿耳方

將明礬(煅燒後)、黃丹(煅燒後)、龍骨、胭脂(等量,研磨成粉末)、麝香(少量)研磨成細粉,用棉籤蘸藥送入耳中,再加入少量麝香和輕粉。

另一方

將蠍梢(七個,去毒,烘烤後)、胭脂(半錢)、乳香、麝香(少量)研磨成細粉,用棉籤送入耳中。

耳鳴方論:腎臟是經脈匯聚之處,耳朵是腎氣的竅穴。如果血氣不足,經脈就會虛弱,風邪乘虛而入,沿著經脈進入耳朵,氣血搏動就會導致耳鳴。首先應使用生料五苓散,再加入制枳殼、橘皮、紫蘇、生薑同煎,服用青木香丸(方劑見水飲門)。散邪疏風,降氣,再用芎歸飲滋補。

處方:川芎、當歸、細辛(各半兩)、桂枝、石菖蒲、白芷(各三錢)。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紫蘇、生薑、大棗煎服。如果寒邪較重,可以酌情加入生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