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八 (1)
卷之十八 (1)
1. 腰痛方論
腰者,腎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轉移闔闢者也。蓋諸經皆貫於腎而絡於腰脊,腎氣一虛,凡衝風、受濕、傷冷、蓄熱、血瀝、氣滯、水積、墮傷,與夫失志作勞,種種腰痛,疊見而層出矣。衝風者,汗出乘風,風邪風毒之胚胎也。受濕者,踐雨臥濕,重著腫滯之萌櫱也。腰間如水為傷冷,發渴便閉為蓄熱,血瀝則轉側如錐之所刺,氣滯則鬱鬱悶悶而不伸,積水沉重則小腸不得宣通,墜墮損傷則瘀血為之凝結。沮挫失志者,腎之蠹;疲精勞力者,腎之戕。
舉是數證,腎家之感受如此,腰安得而不為痛乎?《內經》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審如是,則痛在少陰,必究其受病之源而處之為得。雖然,宗筋聚於陰器,肝者,腎之同系也。五臟皆取氣於谷,脾者,腎之倉廩也。鬱怒傷肝,則諸筋縱弛,憂思傷脾,則胃氣不行,二者又能為腰痛之寇,故並及之。
白話文:
腰痛方論
腰部是腎臟的外在表現,是人體賴以活動的部位,負責身體的轉動和開合。因為所有經絡都彙集於腎臟,並聯繫到腰脊,所以一旦腎氣虛弱,各種原因造成的腰痛就會接連出現。這些原因包括:受風寒、受潮濕、受寒、內有積熱、血瘀、氣滯、水腫、外傷,以及精神壓力過大、過度勞累等。受風寒是指汗出後受風,導致風邪入侵;受潮濕是指淋雨或臥濕,導致濕邪阻滯;腰部如同浸在水裡一樣是受寒;口渴便秘是積熱;血瘀則像錐子刺一樣疼痛難忍;氣滯則感覺悶悶的、伸展不开;水腫則小腸氣機不通暢;外傷則會導致瘀血凝結。精神沮喪、意志消沉會損傷腎臟;過度疲勞也會損傷腎臟。
總而言之,腎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腰部怎麼可能不痛呢?《內經》說:腰部是腎臟的府庫,如果腰部轉動困難,腎臟就要衰弱了。因此,如果腰痛位於少陰經,一定要追究其病因才能有效治療。此外,宗筋彙集於生殖器,肝臟與腎臟關係密切;五臟都從食物中獲取精氣,脾臟是腎臟的倉庫。如果肝氣鬱結,就會導致筋脈鬆弛;如果憂思過度損傷脾臟,就會影響胃氣運化,這兩種情況也會導致腰痛,所以也要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