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附補遺)卷之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附補遺)卷之十四 (2)

1. 瀉痢證治

上為粗末,分作兩服,每服姜五片,大棗三個,大烏梅三個,食前煎服。固腸散(方見瀉門)通用。

玉華白丹,治臟腑久虛,止瀉止痢。

陽起石(入坩堝煅通紅,酒淬,頓陰地令乾,莫見日),白石脂(煅紅)左顧牡蠣(鹽泥固濟,煅紅,取白者。各半兩),鍾乳粉(一兩)

上研極細如粉,和畢,糯米糊丸。空心米飲下。渴者人參湯下。亦治腸風下血。又震靈丹(方見瀉門)通用。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瀉痢諸藥不效,以此固其下焦。

赤石脂(銼小塊),禹餘糧(煅,醋淬,以碎為度)

上等分夾和。每服四錢,空心,煎溫服。

瀉痢須要衣服周密,恐傷風冷。凡蘊熱血痢,裡急而痛甚,雖已疏通盪滌,然其痛不減者,非熱亦非積也,營血虧少,陽剛勝陰故爾,用藥當以川芎為佐,營血一調,其痛立止。

白話文:

瀉痢證治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分成兩劑服用,每劑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三個、烏梅三個,飯前煎服。也可使用固腸散(方劑詳見瀉門篇)。

玉華白丹適用於臟腑長期虛弱導致的腹瀉和痢疾。

藥方組成:陽起石(放入坩堝中煅燒至通紅,用酒淬火,放在陰涼乾燥處使其乾燥,避免陽光照射)、煅燒至通紅的白石脂、牡蠣(用鹽泥包裹,煅燒至通紅,取其白色部分,陽起石、白石脂、牡蠣各半兩)、鍾乳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混合均勻,用糯米糊做成丸劑。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口渴者可用人參湯送服。此方也能治療腸風下血。也可使用震靈丹(方劑詳見瀉門篇)。

赤石脂禹餘糧湯適用於服用其他瀉痢藥物無效的情況,用於鞏固下焦。

藥方組成:赤石脂(切成小塊)、禹餘糧(煅燒,用醋淬火,搗碎至適當大小)。

兩種藥材等量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空腹時服用,煎煮後溫服。

治療瀉痢時,要注意穿衣保暖,避免受風寒。凡是因蘊熱引起的出血性痢疾,伴有裡急後重、疼痛劇烈,即使已經疏通清理,疼痛仍未減輕者,這並非單純的熱證或積滯,而是由於營血不足,陽氣過盛所致,用藥時應加入川芎作為輔助藥物,調理營血,疼痛即可立刻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