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 《金匱發微》 (23)

回本書目錄

《金匱發微》 (23)

1.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苦參湯洗陰蝕,則以苦參味性寒,兼有殺蟲功用也。雄黃末薰肛蝕,亦以雄黃功用,去毒而兼能殺蟲也。然則蝕於上者,何不用殺蟲之品?曰:「病起於下,蟲即在下,蝕於喉,不過毒熱上攻耳。」(此與厥陰證之口傷爛赤同)故重用解毒之甘草為君,半夏、黃連以降之,黃芩以清之,恐其敗胃也,乾薑以溫之,人參、大棗以補之。其不用殺蟲之藥者,口中固無蟲也。

陳修園不知此證之為梅毒,乃至欲借用烏梅丸。夫誰見烏梅丸能愈梅毒者乎!亦可笑已。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豆當歸散主之。

赤豆當歸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乾)當歸(十兩)

上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文曰:「脈數,無熱,微煩,但欲臥,汗出。」夫無熱脈數,此為陽中有癰。自汗出為膿未成,腸癰條下已歷歷言之,惟癰將成之狀,瘡癰篇初無明文。此云:「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內熱蘊蒸之象也。又云:「七八日,目四眥皆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目四眥黑,為內癰已腐,而敗血之色外見,此當是瘡癰篇諸癰腫節後脫文,傳寫者誤錄於此。赤豆當歸散治腸中所下之近血,則此條當為腸癰正治。

婦人腹中痛用當歸散,亦以其病在大腸而用之。可見本條與狐惑篇陰陽毒絕不相干,特標出之。以正歷來注家之失。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升麻鱉甲湯方

鱉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黃(半兩研)升麻、當歸、甘草(各二兩)蜀椒(炒去汁一兩)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後》《千金方》陽毒用升麻湯,無鱉甲,有桂。陰毒用甘草湯,無雄黃。

邪中之人,血熱熾盛為陽,血寒凝結為陰,此不難意會者也。然則陰陽毒二證,雖未之見,直可援證狀而決之。陽毒為陽盛之證,熱鬱於上,故面赤斑斑如錦紋。熱傷肺胃,故吐膿血。陰毒為凝寒之證,血凝而見死血之色,故面目青。血凝於肌肉,故身痛如被杖。二證皆咽痛者,陽熱薰灼固痛,陰寒凝阻亦痛。

咽痛同而所以為咽痛者不同。以方治論,則陽毒有蟲,陰毒無蟲,譬之天時暴熱,則蟄蟲咸仰。天時暴寒,則蟄蟲咸俯。蓋不獨陽毒方治有殺蟲之川椒、雄黃,而陰毒無之,為信而有徵也。方中升麻,近人多以為升提之品,在《本經》則主解百毒,甘草亦解毒,則此二味實為二證主要。鱉甲善攻,當歸和血,此與癰毒用炙甲片同。

白話文: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用苦參湯清洗陰部潰爛,是因為苦參性寒,又能殺蟲。用雄黃粉末燻蒸肛門潰爛,也是因為雄黃能解毒殺蟲。那麼,上部的潰爛為什麼不用殺蟲藥呢?因為病從下而起,蟲也在下部,喉嚨潰爛只是毒熱上攻而已。(這與厥陰證的口舌生瘡、潰爛赤腫相似)所以,方劑中重用解毒的甘草做君藥,用半夏、黃連來瀉火,黃芩來清熱,以免傷胃,用乾薑來溫中,用人參、大棗來補益。不用殺蟲藥是因為口中並沒有蟲。

陳修園不懂得這是梅毒,竟然想用烏梅丸來治療。誰見過烏梅丸能治好梅毒的?真是可笑!

病人脈搏頻數,沒有發熱,稍微煩躁,只想躺著,出汗,初期三四天,眼睛發紅像鴿子眼,七八天,眼角發黑,如果還能吃東西,說明膿已形成。用赤豆當歸散治療。

赤豆當歸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泡至發芽後曬乾)、當歸(十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漿水送服一湯匙,每日三次。

文中提到:「脈搏頻數,沒有發熱,稍微煩躁,只想躺著,出汗。」沒有發熱卻脈搏頻數,這是陽證中有癰腫的表現。自汗是膿未形成的表現,腸癰篇已詳細說明,只是癰腫將要形成的徵狀,瘡癰篇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文中說:「初期三四天,眼睛發紅像鴿子眼。」這是內熱鬱積蒸騰的表現。又說:「七八天,眼角都發黑,如果還能吃東西,說明膿已形成。」眼角發黑,是內部癰腫已腐爛,敗血外顯的徵狀,這應該是瘡癰篇中癰腫條目遺漏的內容,抄寫時誤記於此。赤豆當歸散治療腸中下血,所以這條應該是腸癰的正治方法。

婦女腹部疼痛用當歸散,也是因為病在腸道而使用。由此可見,本條與狐惑篇的陰陽毒症毫無關係,特意單獨列出,以糾正歷代注釋者的錯誤。

陽毒的病症表現為:臉上出現紅斑,像錦紋一樣,咽喉疼痛,吐膿血,五日內可治癒,七日後就難以治癒,用升麻鱉甲湯治療。

陰毒的病症表現為:臉色青紫,全身疼痛如同被打,咽喉疼痛,五日內可治癒,七日後就難以治癒,用去雄黃、蜀椒的升麻鱉甲湯治療。

升麻鱉甲湯方:

鱉甲(手指大小一片,炙烤)、雄黃(半兩,研磨)、升麻、當歸、甘草(各二兩)、蜀椒(炒去水分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用四升水煎煮至一升,一次服用,老弱者可以再服用一次,以促使出汗。《肘後方》、《千金方》中陽毒用升麻湯,沒有鱉甲,有桂枝;陰毒用甘草湯,沒有雄黃。

邪氣入侵人體,血熱旺盛為陽證,血寒凝滯為陰證,這是不難理解的。陰陽毒兩種病症,雖然沒有親眼見過,但可以根據症狀來判斷。陽毒是陽盛的病症,熱邪鬱積在上,所以臉上出現紅斑像錦紋一樣。熱邪傷及肺胃,所以吐膿血。陰毒是寒凝的病症,血液凝滯而呈現瘀血的顏色,所以臉色青紫。血液凝滯在肌肉中,所以全身疼痛如同被打。兩種病症都咽喉疼痛,陽熱灼傷當然疼痛,陰寒凝滯也會疼痛。

咽喉疼痛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從方劑來看,陽毒有蟲,陰毒無蟲,就像天氣突然炎熱,蟲子都出來了;天氣突然寒冷,蟲子都躲起來了。不僅陽毒的方劑中含有殺蟲的川椒、雄黃,而陰毒的方劑中沒有,這是確鑿的證據。方劑中的升麻,現代人多認為是升提之品,但在《神農本草經》中,它主治解百毒,甘草也能解毒,所以這兩種藥材是治療這兩種病症的主要藥物。鱉甲善於攻邪,當歸和血,這與治療癰毒時使用炙烤過的鱉甲片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