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痙厥

李士材案。)或熏鼻以醋壺,(治產後血暈及蛔厥俱妙。)或用通關散諸法,並救急之良圖。

附:《醫級》摘要

筵前眩僕,神因酒亂乍昏;燕爾陡喑,氣以精亡孤逆。環口青唇赤,蛔疼辨寒熱之殊;痛裂攻衝,厥疝詳火寒之氣。厥兼痙握者肝強,小營煎鉤蠍;厥嘔脹者木盛,甘麥(大棗湯)蠣牡蠣龍骨,痙癇相類,癇則隨已不拘急;厥痙幾同,痙雖反張能語。(厥則不知人。)痙從傷血而生,間或感邪發病,治憑表裡,法合養攻。

表實無汗,治以鉤藤、全蠍羌活、細辛,當歸地黃而散表;表虛多汗,仍投桂芍鉤蠍,主歸甘以祛風。

白話文:

痙厥

李士材的病例中,可用醋壺熏鼻子治療產後血暈和蛔厥,效果很好。也可以用通關散等方法,都是急救的好辦法。

(醫級摘要)

宴席上突然頭暈仆倒,神志昏迷是因為酒喝多了;突然不能說話,是因為元氣虧損、氣逆。嘴唇青紫或發紅,要區分蛔蟲痛是寒是熱;疼痛劇烈如撕裂般,要仔細辨別是寒邪還是火邪引起的厥逆或疝氣。厥逆伴有抽搐握拳的是肝氣太盛,可用小營煎(藥方名,含鉤吻、蠍子等藥材);厥逆伴有嘔吐脹滿的是木氣太盛,可用甘麥大棗湯、牡蠣、龍骨等藥物治療。痙攣和癇症很相似,但癇症發作完就自己好了,不用太著急;厥逆和痙攣很相似,痙攣雖然四肢反張,但還能說話(厥逆則不認識人)。痙攣大多是因為傷血而起,有時也因為感受外邪而發病,治療要根據表裡證候,採用滋補和攻邪的方法。

如果表證實證,沒有汗,則用鉤藤、全蠍、羌活、細辛、當歸、生地黃等藥散表;如果表證虛證,多汗,則加用桂枝、芍藥、鉤藤、全蠍,並用當歸、甘草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