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三 (16)
卷三 (16)
1. 十二經脈流注腧穴
缺盆,二穴,一名天蓋。在肩前橫骨陷中。可灸三壯,禁不可針。(《銅人》)肩前廉六穴:臑會極外、肩髃次之、缺盆極里。(《綱目》)
氣舍,二穴,在頸直人迎下,挾天突旁陷中。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水突,二穴,一名水門。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人迎,二穴,一名五會。在頸大動脈應手、挾結喉兩旁各一寸五分,仰而取之,以候五臟氣。針入四分,若過深則殺人,禁不可灸。(《銅人》)
頭維,二穴,在額角、入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禁不可灸。(《銅人》)
下關,二穴,在上關下。(《銅人》)在客主人下(即上關穴),且前動脈下廉。(《綱目》)合口有空,張口則閉,宜側臥閉口取穴。(《入門》)針入四分,得氣即瀉,禁不可灸。(《銅人》)側面部在耳前十二穴:頭維居上,禾髎、客主人次之,耳門又次之,聽會又次之,下關居下。(《綱目》)
頰車,二穴,一名機關。在耳下曲頰端近前陷中,側臥開口取之。(《銅人》)在耳下八分,小近前曲頰端陷中,開口有空。(《入門》)針入四分,得氣即瀉,可灸七壯至七七壯。(《銅人》)
大迎,二穴,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又以口下當兩肩取之。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地倉,二穴,一名胃維。挾口吻旁四分外。(《銅人》)如近下有脈微微動者是。(《綱目》)針入三分、留五呼,日可灸二七壯至七七壯止。艾炷若大,口轉喎,卻灸承漿七七壯,即愈。(《銅人》)
巨髎,二穴,在挾鼻孔旁八分,直目瞳子。針入三分,可灸七壯。(《銅人》)
四白,二穴,在目下一寸,直目瞳子。針入三分,若針深,令人目烏色,可灸七壯。(《銅人》)
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禁不宜針,針之令人目烏色,可灸三壯。(《銅人》)
足太陰脾經(共二十一穴)
陷白,在足大趾內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針一分、留三呼,灸三壯。主治腹脹,喘滿不得臥,嘔吐食不下,胸中痛,煩熱,暴泄,衄血,屍厥,不識人,足寒不得溫,婦人月事過時不止,針之立愈,小兒客忤、驚風。兼厲兌,治夢魘不寧。
大都,在大趾內側,第二節後、本節前骨縫白肉際陷中,居孤拐前。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治熱病汗不出,不得臥,身重骨痛,傷寒手足逆冷,腹滿嘔吐悶亂,腰痛不可俯仰,四肢腫痛,凡婦人孕不論月數及生產後未滿百日,俱不宜灸。治大便難,灸隨年壯;又霍亂下瀉不止,灸七壯。(《千金》)兼橫骨,治氣滯腰痛不能立。(《席弘賦》)兼經渠,治熱病汗不出。(《百證賦》)
白話文:
十二經脈流注腧穴
缺盆穴:位於肩前橫骨凹陷處,共兩個穴位,又名天蓋。可灸三壯,禁止針刺。(銅人)肩前廉六穴:臑會穴最外側,肩髃穴次之,缺盆穴最內側。(綱目)
氣舍穴:位於頸部,在直抵人迎穴下方,天突穴旁的凹陷處,共兩個穴位。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水突穴:位於頸部大筋前方,直抵人迎穴下方,共兩個穴位,又名水門。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三壯。(銅人)
人迎穴:位於頸部大動脈搏動處,結喉兩旁各一寸五分,仰臥取穴,共兩個穴位,又名五會。針刺深度四分,刺深則傷命,禁止灸法。(銅人)
頭維穴:位於額角髮際內,本神穴旁一寸五分,共兩個穴位。針刺深度三分,禁止灸法。(銅人)
下關穴:位於上關穴下方,共兩個穴位。(銅人)位於客主人穴下方(即上關穴),並在動脈下方。(綱目)張口時穴位閉合,合口時穴位開放,宜側臥閉口取穴。(入門)針刺深度四分,得氣後瀉法,禁止灸法。(銅人)側面部耳前十二穴:頭維穴在上,禾髎穴、客主人穴次之,耳門穴又次之,聽會穴又次之,下關穴在下。(綱目)
頰車穴:位於耳垂下方,顴弓下緣凹陷處,側臥張口取穴,共兩個穴位,又名機關。(銅人)位於耳垂下方八分,靠近顴弓下緣凹陷處,張口時穴位開放。(入門)針刺深度四分,得氣後瀉法,可灸七壯至七七壯。(銅人)
大迎穴:位於下頜骨後緣前方一寸二分的骨骼凹陷處,與口角下方的動脈搏動處相對應,共兩個穴位。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個呼吸,可灸三壯。(銅人)
地倉穴:位於口角外側四分,共兩個穴位,又名胃維。若在穴位下方能摸到微微搏動的脈象即可。(綱目)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五個呼吸,每日可灸十四壯至七七壯。艾炷過大,口角歪斜,則灸承漿穴七七壯即可痊癒。(銅人)
巨髎穴:位於鼻翼外側八分,與瞳孔垂直線相對應,共兩個穴位。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七壯。(銅人)
四白穴:位於目下一寸,與瞳孔垂直線相對應,共兩個穴位。針刺深度三分,針刺過深會使眼睛變黑,可灸七壯。(銅人)
承泣穴:位於目下七分,與瞳孔垂直線相對應,共兩個穴位。不宜針刺,針刺會使眼睛變黑,可灸三壯。(銅人)
足太陰脾經(共二十一穴)
陷白穴:位於足大趾內側端,距指甲角如同韭菜葉寬度。針刺一分,留針三個呼吸,灸三壯。主治腹脹、喘促不能平臥、嘔吐、食慾不振、胸痛、煩熱、腹瀉、鼻衄、昏厥、神志不清、足寒、月經後期不止(針刺立效)、小兒驚風、夜啼。兼治厲兌(一種病症),治療夢魘不安。
大都穴:位於大趾內側,第二趾骨節後、本節前骨縫與肌肉交界凹陷處,位於孤拐穴前方。針刺三分,留針七個呼吸,灸三壯。主治發熱無汗、不能平臥、肢體沉重疼痛、傷寒手足厥冷、腹脹嘔吐、胸悶、腰痛不能彎腰、四肢腫痛。孕婦及產後百日內禁止灸法。治療便秘,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治療霍亂瀉痢不止,灸七壯。(千金)兼治橫骨痛(氣滯腰痛不能站立)。(席弘賦)兼治經渠穴(熱病無汗)。(百證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