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二 (2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3)

1. 五癇

食癇,先寒熱灑淅乃發者,屈指如數物形。鳩尾上五分三壯,間使、神庭三壯,三陰交。

豬癇,屍厥吐沫。巨闕三壯,太淵。

犬癇,勞宮、申脈各一壯。

雞癇,善驚反折,手掣自搖。絕骨、申脈、內庭、百會、間使、太衝、太淵。

羊癇,吐舌目瞪,羊鳴。大椎三壯,解谿、又第九椎下間三壯。

牛癇,直視,腹脹。鳩尾三壯,三陰交、大椎三壯。

馬癇,張目、搖頭反折、馬鳴。僕參、風府三壯,神門、金門、臍中三壯。

五癇,神門、間使、鬼眼、申脈。

驚瘛瘲癇,崑崙、前頂、長強、神門、百會三壯,神庭七壯,本神。

腹滿不食,中脘針,絕骨、下三里。

吐血,魚際、神門、勞宮、太衝、尺澤、心俞五十壯。

急驚風者,因風而作,或聞禽獸雞犬聲而作,口生潮涎,一身搐搦,身口皆熱,發作暴烈,過後惺惺如舊。

慢驚風者,作於大病之餘,或大吐之餘,脾胃極虛,身與口鼻氣出皆冷,時時瘛瘲,昏睡露睛,攝口。

上急驚兩症氣絕者,先診太衝脈,不絕者可治。百會三壯,神庭七壯,鬼眼三壯,肝俞七壯,兩乳頭三壯,男左女右,第二椎並五椎各七壯,或臍中百壯,神效。

痘疹,個個突起,光澤則無患。若痘色如血點且凹漸至黑陷,則難救。

怪疾,凡一身之病晝輕夜重者,難治。各隨其經而病勢漸至加重,胸亦煩悶痛,怪幻不測者,乃陰陽失攝,陰邪妄動之致也。急用《神應經》治鬼邪法:先刺間使後十三穴,必須其次第而行針,若失次則無效,並針上等穴。次針原病之所管經要穴。病重者針不過十餘度而愈。病輕者針不過四、五度而效愈。且陰下逢穴累施無效,然後行之。且夫申脈、上星、曲池穴,宜火針七鋥而或不施火針,只以圓利針或三稜針累施,不失其次第,則每有神效。(七鋥謂該若灸七壯之說也。)火針亦依其法而針,刺入肉不出皮外,以針縫稍拔還納,依其七數是也。

大人小兒怪疾,同治此法,行針必以盛年精神有餘者,乃能取效矣。

咀咒之症,亦須用鬼邪之法,先針間使後十三穴,火鋥一依其法行之。

白話文:

[五癇]

食癇:在出現先兆的寒熱交替後發作,患者會彎曲手指像在數東西。治療方法為在鳩尾穴上方五分處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同樣地,在間使穴、神庭穴、三陰交穴也分別做三次溫和的刺激。

豬癇:呈現屍厥狀態,伴有口吐泡沫。治療方式為在巨闕穴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以及在太淵穴進行同樣的治療。

犬癇:勞宮穴和申脈穴各做一次溫和的刺激。

雞癇:容易驚嚇,手腳抽搐,自身搖晃。治療方式為在絕骨穴、申脈穴、內庭穴、百會穴、間使穴、太衝穴、太淵穴進行刺激。

羊癇:伸出舌頭,眼睛瞪得很大,發出類似羊的叫聲。治療方式為在大椎穴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以及在解谿穴和第九椎下間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

牛癇:直視前方,腹部脹大。治療方式為在鳩尾穴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以及在三陰交穴和大椎穴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

馬癇:眼睛睜大,搖頭,手腳抽搐,發出類似馬的叫聲。治療方式為在僕參穴、風府穴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以及在神門穴、金門穴、臍中穴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

五癇:神門穴、間使穴、鬼眼穴、申脈穴進行治療。

驚瘛瘲癇:崑崙穴、前頂穴、長強穴、神門穴、百會穴進行三次溫和的刺激,神庭穴進行七次溫和的刺激,以及在本神穴進行治療。

腹滿不食:中脘穴進行針刺,以及在絕骨穴、下三里穴進行治療。

吐血:魚際穴、神門穴、勞宮穴、太衝穴、尺澤穴、心俞穴進行五十次溫和的刺激。

急驚風:因風而發,可能因聽到雞犬之聲而發作,口中產生大量唾液,全身抽搐,身體和口腔都很熱,發作劇烈,發作後恢復正常。

慢驚風:大病之後或大量嘔吐之後發作,脾胃極度虛弱,身體和口鼻氣息都冷,時常抽搐,昏睡,眼睛露出眼白,口脣緊閉。

對於急驚風和慢驚風,先診斷太衝脈,如果脈搏存在,可以治療。百會穴三次溫和的刺激,神庭穴七次溫和的刺激,鬼眼穴三次溫和的刺激,肝俞穴七次溫和的刺激,兩乳頭三次溫和的刺激(男性在左側,女性在右側),第二椎和第五椎各七次溫和的刺激,或者在臍中進行一百次溫和的刺激,效果顯著。

痘疹:如果痘疹個個突起,有光澤,則無需過度擔心。但如果痘疹呈血點狀,並且凹陷,逐漸變黑,則很難救治。

怪疾:如果疾病在白天輕微,夜晚加重,則難以治癒。隨著病情的加重,胸部也會感到煩悶和疼痛,這種疾病變化莫測,是由於陰陽失調,陰邪亂動所致。急需使用《神應經》中的治療鬼邪的方法:首先在間使穴後的十三個穴位進行針刺,必須按照順序進行,否則無效,同時針刺上等穴位。再針刺管理原發疾病的經絡的主要穴位。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針刺十幾次即可治癒;對於病情輕微的患者,針刺四五次即見效。然而,如果在陰部針刺無效,則可以使用此方法。此外,申脈穴、上星穴、曲池穴適合使用火針,每次七次,如果不使用火針,只使用圓利針或三稜針,只要按順序進行,通常也有神奇的效果。

大人和兒童的怪疾:均適用此治療方法,但執行針刺的人必須是精力充沛的壯年,才能取得效果。

咀咒之症:也需要使用治療鬼邪的方法,先在間使穴後的十三個穴位進行針刺,火針也依循同樣的方法。

2. 雜病

蠍蜥蛇犬蜈蚣咬傷痛不可忍者,各隨其所傷經絡針刺用瀉法。使不欲呼吸者使毒氣隨經而直瀉者也。

犬咬,初日七壯,翌日加一壯,日灸。

狂犬咬,初灸七壯,日灸一壯至百壯。

蛇咬,咬處在左,針刺右邊相對處出血。又刺頭頂上旋毛中,神效。

又:勿論輕重,即針不咬邊內太衝及陰陵泉穴,大效。

白話文:

【雜病】

如果被蠍子、蜥蜴、蛇、狗或是蜈蚣咬傷,疼痛難忍,應根據被咬傷部位所屬的經絡,使用針刺療法,並採用瀉法,讓患者感覺到無法呼吸,這是為了讓毒素能沿著經絡直接排出。

若是被狗咬傷,第一天灸治七次,第二天起,每天增加一次灸治。

如果是被狂犬咬傷,則第一天灸治七次,之後每天灸治一次,直到累計達到一百次。

若被蛇咬傷,咬傷處在身體左側,就在身體右側相對的位置進行針刺放血。另外,還可以針刺頭頂有旋轉毛髮的地方,效果極為顯著。

此外,無論咬傷程度如何,立即在未受咬傷的那一側的「太衝穴」和「陰陵泉穴」進行針刺,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