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折量法

頭有頭部尺寸,腹有腹部尺寸,橫直尺寸俱不同,各有其要,惟背部、手足部並以同身寸取之。

白話文:

頭部和腹部都有各自的大小標準,而且長寬尺寸都不同。但是對於背部、手臂和腿部來說,可以使用相同的身高比例來測量。

2. 頭面部

頭者諸陽之會,故曰頭無冷痛,欲以針治,宜刺手足諸陽經。不宜頭部者何也?針者能於引氣,若刺頭部,則諸陽之氣並鬱於頭,其熱難可止抑。或為不省人事者,必須引瀉手足諸陽經,故曰揚湯止沸,莫如抽薪。若氣不能引氣者,或痰厥頭痛者,必灸頭部穴乃能獲痊者,何則?艾之性,熱者灸之,則使其熱發散。寒者灸之,則使其寒溫和,入藥則上行,艾灸則下行故也。

手之三陽從手走之頭,足之三陽從頭走之足。足陽明胃經面絡入上齒,挾口下交承漿,下頤前至耳前循喉嚨。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上下陽明經皆挾鼻孔也。欲瀉諸陽之氣,先刺百會,次引諸陽熱氣,使之下行,比之如開硯滴之上孔也。

白話文:

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所以頭部不能受寒疼痛。如果要針灸治療,應該刺手足的陽經,不應該刺頭部。這是因為針灸能引導氣血運行,如果刺頭部,會讓所有陽氣都聚集在頭部,熱氣難以消散,甚至可能導致昏迷。必須引導手足陽經的氣血向下運行,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就像用湯水止沸不如抽掉柴火一樣。如果氣血無法引導向下運行,或者因痰厥導致頭疼,就必須灸頭部的穴位才能治癒。這是因為艾灸的特性是,對於熱症,灸之則使其熱氣發散;對於寒症,灸之則使其寒氣溫和。藥物向上運行,艾灸則向下運行。

手部的三陽經從手部上行至頭部,足部的三陽經從頭部下行至足部。足陽明胃經的面部絡脈進入上齒,沿口部向下交會承漿穴,再沿下巴前緣至耳前,循著喉嚨向下。手陽明大腸經進入下齒,沿口部交會人中穴,左右交叉,上行至鼻孔,手陽明和大陽明經都經過鼻孔。如果要瀉去陽氣,首先刺百會穴,然後引導陽氣向下運行,就像打開硯台上的孔,讓墨汁流出一樣。

若熱極不能下氣者,以綢繫頸,則頭額太陽及當陽血絡自現,即以三稜針貫刺其血絡,棄血如糞,神效。此法與惜血如金之言大不同,然奇效良方之法也;老人不宜多出血,然可以出血者施。

頭痛及眼疾赤目等症,全用瀉,去其他諸症宜平補平瀉。

傷風為熱者,乃風為木,木生火故也。

頭目臃腫胸脅支滿,肘內血絡及陷谷,多出血立差。

偏頭痛目鑱鑱不可忍,風池、頭維、本神,患左治右,患右治左,皆留針十呼,引氣即差,神效。兩眼外眥上銳發動脈,各灸三壯,立效。

面蒼黑,行間、中封、腎俞、肝俞、尺澤、合谷、下三里。

白話文:

如果發燒很嚴重,無法排汗,可以用絲綢綁住脖子,讓頭部、額頭、太陽穴和當陽穴的血絡顯現出來,然後用三稜針刺破這些血絡,放血如糞便,效果奇佳。這個方法與珍惜血液如同黃金的說法大相逕庭,但卻是奇效良方;老年人不宜放太多血,但可以放血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此法。

頭痛、眼疾、眼睛發紅等症狀,都用瀉法治療,其他症狀則宜平補平瀉。

傷風屬於熱性,這是因為風屬木,木生火。

頭面腫脹、胸部脅肋脹滿,可以刺肘內血絡和陷谷穴,放血即可見效。

偏頭痛、眼睛疼痛難忍,可以針刺風池、頭維、本神穴,左側疼痛針刺右側,右側疼痛針刺左側,每穴留針十個呼吸的時間,引導氣血流通即可見效,效果奇佳。兩眼外眥上銳發動脈,各灸三壯,立即見效。

面色蒼白發黑,可以針刺行間、中封、腎俞、肝俞、尺澤、合谷、下三里穴。

頭面風癢,發作一二日,赤腫形如火爛突起,如榛子或如潤大,因漸廣大,氣息奄奄,急以三稜針亂刺當處及四畔赤暈,不計其數,多出惡血,片時即蘇,色變如常。翌日更觀未盡處及新暈針刺,隨腫隨針則神效,宜臨機應變。

白話文:

頭面部皮膚奇癢,發作一兩天,皮膚就會紅腫,像火燒一樣突起,大小如同榛子或潤餅,並逐漸擴散,患者氣息微弱,此時應立即用三稜針亂刺患處及其周圍的紅暈,數量不限,刺出大量污血後,病人就會立刻恢復意識,面色也恢復正常。隔天再觀察未完全消退的部位和新的紅暈,繼續用針刺,腫脹消退就跟著針刺,這樣效果奇佳,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

3. 耳部

耳屬腎,左主氣,右主血。耳塞噪者,九竅不通。又曰:心主竅,心氣通耳氣通於腎,故心病則耳噪而鳴,不能聽遠聲。

耳鳴不能聽遠,心俞三十壯。

耳痛耳鳴,以葦筒長五寸切斷,一頭插耳孔,以泥面密封於筒之口畔而外出筒頭,安艾灸七壯,左取右,右取左。

又方:取蒼朮以四稜鐵銷穿孔如竹筒,一如前葦筒法,灸三七壯,有大效。

耳聾,先刺百會,次刺合谷、腕骨、中渚、後谿、下三里、絕骨、崑崙並久留針,腎俞二七壯至隨年為壯。

虛勞羸瘦耳聾,腎俞三七壯,心俞三十壯。

白話文:

耳朵屬於腎臟,左耳主氣,右耳主血。耳朵塞住有噪音,表示九竅不通。又說:心臟主宰身體的竅穴,心氣通暢則耳氣通暢,耳氣通暢則連通腎臟,所以心臟有病就會導致耳朵有噪音和鳴響,聽不到遠處的聲音。

耳鳴聽不到遠處聲音,針灸心俞穴三十壯。

耳朵疼痛和耳鳴,可以用五寸長的蘆葦管切斷,一端插入耳孔,用泥土封住管口,另一端露在外面,在蘆葦管上灸艾七壯,左耳用右邊的蘆葦管,右耳用左邊的蘆葦管。

另一個方法是取蒼朮,用四稜鐵銷穿孔做成像竹筒一樣的管子,方法跟蘆葦管一樣,灸三七壯,效果很好。

耳聾,先刺百會穴,然後刺合谷穴、腕骨穴、中渚穴、後谿穴、下三里穴、絕骨穴、崑崙穴,並且久留針,腎俞穴灸二七壯,灸的壯數根據年齡而定。

虛勞羸瘦耳聾,腎俞穴灸三七壯,心俞穴灸三十壯。

4. 目部

目屬肝,心主血,肝藏之,目得血而能視,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

目睛(屬五臟精采),黑睛屬肝,白睛屬肺,白黑間屬脾胃,瞳子屬腎,眼胞屬脾,上弦膀胱,下弦脾胃,內眥屬膀胱及大腸,外眥膽與小腸,內外眥並屬心經,各隨其經治之,無不神效。

迎風冷淚,睛明、腕骨、風池、頭維、上星、迎香。

風目眶爛,太陽、當陽、尺澤皆針,棄血如糞,神效。

目生白翳,先看翳膜出處,隨經逐日通氣,則無不神效。

又方:肝俞七壯,第九椎節上七壯,合谷、外關、睛明、崑崙,並久留針。大牢骨九壯,吹火滅。手大指內側橫紋頭各三壯。手小指本節尖各三壯。耳尖七壯,不宜多灸。

白話文:

眼睛屬於肝臟,心臟主宰血液,肝臟貯藏血液,眼睛依靠血液才能看見,手掌依靠血液才能握緊,雙腳依靠血液才能行走。

眼睛(屬於五臟精華),黑眼珠屬於肝臟,白眼珠屬於肺臟,黑白眼珠之間屬於脾胃,瞳孔屬於腎臟,眼皮屬於脾臟,上眼瞼屬於膀胱,下眼瞼屬於脾胃,內眼角屬於膀胱和大腸,外眼角屬於膽囊和小腸,內外眼角都屬於心經,針對各自的經脈進行治療,效果都很神奇。

迎風流淚,針刺睛明、腕骨、風池、頭維、上星、迎香穴位。

風邪導致眼眶潰爛,針刺太陽、當陽、尺澤穴位,放血如同排泄糞便一樣,效果很神奇。

眼睛長白翳,先觀察白翳膜的來源,根據經脈每天通氣,效果都很神奇。

此外,還可以用以下方法:肝俞穴灸七壯,第九椎節上灸七壯,合谷、外關、睛明、崑崙穴位,久留針灸。大牢骨灸九壯,吹火滅掉。手拇指內側橫紋頭各灸三壯。小指本節尖各灸三壯。耳尖灸七壯,不宜灸太多。

目睛痛無淚,中脘、內庭皆久留針,即瀉,神效。

眼眶上下有青黑色,尺澤針三分,神效。

瞳子突出,湧泉、然谷、太陽、太衝、合谷、百會、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肝俞、腎俞。

大人小兒雀目,肝俞七壯,手大指甲後第一節橫紋頭赤白肉際各灸一壯。

白話文:

眼睛痛,没有眼泪,在中脘和内庭穴位上长时间留针,然后泻针,效果很好。

眼眶周围出现青黑色,在尺泽穴扎针三分,效果很好。

瞳孔突出,需要针灸涌泉、然谷、太阳、太衝、合谷、百会、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肝俞、腎俞这些穴位。

大人小孩的眼睛像雀鸟的眼睛一样,需要在肝俞穴灸七壮,同时在手大拇指指甲后第一节横纹头部赤白肉交界处各灸一壮。

5. 口部

口屬脾,鼻屬肺,上齒上齶齦及唇屬胃,下齒下齦及唇屬大腸。督脈、任脈主中行,各隨其經治之,萬無一失。

胃熱則主口臭,肺熱喉辛,脾熱口甜,膽熱口苦嘔苦,心熱口苦,肝熱口酸,腎熱口咸,胃熱口淡。

口中生瘡,承漿、勞宮。

唇腫,內關、神門、合谷、下三里、內庭、三陰交。

口中如膠,太谿。

口中出血不止,上星五十壯,風府針三分。

口鼻並出血,亦灸上星。

唇吻不收,合谷、下三里。

口苦,下三里、絕骨、然谷、神門。

重舌舌裂舌強,舌者,心之竅也,神門、隱白、三陰交。

口噤牙車不開,上關、頰車、阿是。

白話文:

嘴巴屬於脾臟,鼻子屬於肺臟,上排牙齒、上顎、牙齦和嘴唇屬於胃,下排牙齒、下顎牙齦和嘴唇屬於大腸。督脈和任脈主導身體的中間運行,其他經脈各自循行其經絡治療,萬無一失。

胃火旺盛就會口臭,肺火旺盛就會喉嚨乾燥,脾火旺盛就會口甜,膽火旺盛就會口苦、嘔吐苦味,心火旺盛就會口苦,肝火旺盛就會口酸,腎火旺盛就會口鹹,胃火旺盛就會口淡。

嘴巴裡生瘡,可以針刺承漿穴和勞宮穴。

嘴唇腫脹,可以針刺內關穴、神門穴、合谷穴、下三里穴、內庭穴、三陰交穴。

嘴巴裡像膠水一樣黏住,可以針刺太谿穴。

嘴巴裡不停出血,可以針刺上星穴五十壯,風府穴三分。

嘴巴和鼻子同時出血,也可以灸上星穴。

嘴唇閉合不上,可以針刺合谷穴、下三里穴。

嘴巴苦,可以針刺下三里穴、絕骨穴、然谷穴、神門穴。

舌頭沉重、舌頭裂開、舌頭僵硬,舌頭是心臟的竅穴,可以針刺神門穴、隱白穴、三陰交穴。

嘴巴緊閉,牙齒咬合不能打開,可以針刺上關穴、頰車穴、阿是穴。

6. 鼻部

鼻屬肺,主聲音。

五臭,心焦、肝燥、脾香、肺腥、腎腐。

鼻中瘜肉,上星百壯,迎香、合谷、神門、肺俞、心俞、尺澤、囟會。

鼻塞,百會、上星、囟會、臨泣、合谷、厲兌,並皆灸之。

鼽衄,水出曰鼽,血出曰衄。風府、迎香、上星二七壯,太衝、絕骨、合谷、大陵、尺澤、神門。

鼻不聞香臭,囟會、天柱、水溝並灸。

衄血不止、喑不能言,肝俞、合谷、間使、太谿、靈道、風府、太衝。

白話文:

鼻子屬於肺,負責聲音的發出。

五種臭味分別是:心臟焦臭、肝臟乾燥臭、脾臟香臭、肺臟腥臭、腎臟腐臭。

鼻子長瘜肉,可以用上星穴百壯,迎香穴、合谷穴、神門穴、肺俞穴、心俞穴、尺澤穴、囟會穴等穴位治療。

鼻子不通,可以用百會穴、上星穴、囟會穴、臨泣穴、合谷穴、厲兌穴等穴位艾灸治療。

鼻子流鼻涕或流鼻血,流鼻涕叫做鼽,流鼻血叫做衄。可以用風府穴、迎香穴、上星穴各灸二七壯,太衝穴、絕骨穴、合谷穴、大陵穴、尺澤穴、神門穴等穴位治療。

鼻子聞不到香味和臭味,可以用囟會穴、天柱穴、水溝穴等穴位艾灸治療。

流鼻血不止且失聲,可以用肝俞穴、合谷穴、間使穴、太谿穴、靈道穴、風府穴、太衝穴等穴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