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一 (15)
卷一 (15)
1. 十四經抄穴
大都,滎火也。在足大趾本節後內側白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太白,輸土也,在足內側核骨下,大都後一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公孫,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商丘,經金也。在足內踝下微前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陰交,在足內踝上除踝骨三寸骨下陷中。針三分,孕婦則禁;灸三壯。
陰陵泉,合水也。在膝內輔骨下內側陷中,曲膝取之。針五分,灸禁。
血海,在膝髕上內廉二寸白肉際。針五分,灸三壯。
手少陰心經(少血多氣)
少衝,井木也。在手小指內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針一分,灸三壯。
少府,滎火也。在手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穴是。針二分,灸三壯。
神門,輸土也。在掌後銳骨端陷中。治五癇。針三分,留七呼;灸七壯,炷如小麥。
通里,在腕後一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靈道,經金也。在掌後一寸五分或一寸。針三分,灸三壯。
少海,合水也。在肘內廉節後陷中,屈肘向頭取之。頭痛禁灸。針三分,灸三壯。
手太陽小腸經(多血少氣)
少澤,井金也。在手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前谷,滎水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後谿,輸木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腕骨,小腸原,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有歧骨罅縫。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陽谷,經火也。在手外側表腕銳骨下陷中。針二分,留二呼;灸三壯。
小海,合土也。在肘內尖骨筋外,自尖端上去五分陷中,與心經少海內外相對,屈肘取之。針二分,灸三壯。
天窗,在頸大筋前曲頰下動脈應手。針三分,灸三壯。
聽宮,在耳中珠子前動脈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
背部二行、三行,並從脊骨而用。
至陰,井金也。在足小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針二分,灸三壯。
通谷,滎水也。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束骨,輸木也。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京骨,在足外側大骨下白肉際。針三分,灸七壯。
申脈,在足直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際。針三分。
崑崙,經火也。在足外踝後跟骨上五分陷中動脈。針三分,灸三壯,炷如小麥大。
委中,合土也。在膕中央約紋中動脈。針八分,灸三壯。
譩譆,在肩膊內廉挾脊第六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半。針六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二七壯至百壯。
膏肓俞,在第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半,四肋三間去胛骨容側指許。灸百壯至五百壯。
白話文:
十四經抄穴
大都穴:屬火,位於足大趾本節後內側,白肉際(皮膚與肌肉交接處)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太白穴:屬土,位於足內側舟狀骨下方,大都穴後方一寸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公孫穴:位於足大趾本節後方一寸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商丘穴:屬金,位於足內踝下方稍向前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三陰交穴:位於足內踝上緣,向上量三寸,脛骨後方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孕婦禁用;灸三壯。
陰陵泉穴:屬水,位於膝蓋內側脛骨內髁下方凹陷處,屈膝取穴。針刺深度五分,禁灸。
血海穴:位於膝蓋骨內上方二寸,白肉際處。針刺深度五分,灸三壯。
手少陰心經(少血多氣):
少衝穴:屬木,位於手小指內側指尖,距指甲角的距離如同韭菜葉的寬度。針刺深度一分,灸三壯。
少府穴:屬火,位於手小指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與勞宮穴相對。針刺深度二分,灸三壯。
神門穴:屬土,位於掌後尺骨莖突端凹陷處。主治五種癇症。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個呼吸;灸七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通里穴:位於腕後橫紋上方一寸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靈道穴:屬金,位於掌後橫紋上方一寸五分或一寸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少海穴:屬水,位於肘內側尺骨鷹嘴後方凹陷處,屈肘取穴。頭痛者禁灸。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手太陽小腸經(多血少氣):
少澤穴:屬金,位於手小指外側指尖,距指甲角的距離如同韭菜葉的寬度。針刺深度一分,灸一壯。
前谷穴:屬水,位於手小指外側掌指關節前方凹陷處。針刺深度一分,灸一壯。
後谿穴:屬木,位於手小指外側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針刺深度一分,灸一壯。
腕骨穴:小腸經原穴,位於手外側腕部,橈骨莖突下方凹陷處,有骨縫。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個呼吸;灸三壯。
陽谷穴:屬火,位於手外側腕部,橈骨莖突下方凹陷處。針刺深度二分,留針兩個呼吸;灸三壯。
小海穴:屬土,位於肘內側尺骨鷹嘴外側,自鷹嘴尖端向上五分凹陷處,與心經少海穴內外相對,屈肘取穴。針刺深度二分,灸三壯。
天窗穴:位於頸部大筋前方,下頜骨下方,動脈搏動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聽宮穴:位於耳屏前方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
背部二行、三行穴位,皆沿脊柱兩旁取穴。
至陰穴:屬金,位於足小趾外側指尖,距指甲角的距離如同韭菜葉的寬度。針刺深度二分,灸三壯。
通谷穴:屬水,位於足小趾外側掌指關節前方凹陷處。針刺深度二分,灸三壯。
束骨穴:屬木,位於足小趾外側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針刺深度二分,灸三壯。
京骨穴:位於足外側,跟骨下方白肉際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七壯。
申脈穴:位於足外踝下方凹陷處,白肉際處。針刺深度三分。
崑崙穴:屬火,位於足外踝後方,跟骨上方五分凹陷處,動脈搏動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委中穴:屬土,位於膕窩(膝關節後方)中央,正中線上的凹陷處,動脈搏動處。針刺深度八分,灸三壯。
譩譆穴:位於肩胛骨內緣,脊柱第六胸椎下,兩旁各開三寸半處。針刺深度六分,留針三個呼吸瀉五個呼吸;灸二七壯至一百壯。
膏肓俞穴: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兩旁各開三寸半,第四肋間隙,胛骨內緣旁開一指寬處。灸一百壯至五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