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四 (3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6)

1. 經外奇穴

手表腕上踝骨尖端,治上下齒痛,灸此處,如不愈,更灸七壯,左痛灸右,右痛灸左,神效。

高骨,二穴,在掌後寸部前五分,針一寸半,灸七壯。治手病。

鬼眼,四穴,在手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葉,兩指並起,用帛縛之,當兩指歧縫中是穴;又二穴在足大趾,取穴亦如在手者同,治五癇等症發疾,灸之效甚。

足部

膝眼,在膝頭骨下兩旁陷中,刺五分,禁灸。主治膝冷痛不已。兼髖骨,治腳腿腫痛。

髖骨,在膝蓋上,梁丘旁外開一寸。主治兩腳膝紅腫痛,寒濕走注,白虎歷節風痛,腿風不能舉動。

交儀,治婦人漏下赤白,月水不利,灸交儀穴,在內踝上五寸。

營池,在內踝前後兩邊池上脈,一名陰陽。主婦人下血漏赤白,灸營池四穴三十壯。

漏陰,治婦人漏下赤白,四肢酸削,灸漏陰三十壯,穴在內踝下五分微動脈上。

足太陰太陽穴,治婦人逆產足先出,刺太陰入三分,足入乃出針;胞衣不出,刺足太陽入四分,在內踝後一寸宛宛中。

足踝,治小兒重舌,灸右足踝上七壯;又云:灸兩足外踝上三壯。又治齒疼,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脈上七壯。又治轉筋十指拘攣,灸足外踝骨上七壯。又治翻胃吐食,灸內踝下稍斜向前有穴三壯,或曰向前一指。又治諸惡漏中冷瘜肉出、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六壯。

外踝尖,在外踝尖上三寸。主治外轉筋,可灸七壯,或刺出血。

踝尖,在足內踝尖上。主治下牙痛。又曰:腳足轉筋不忍,內筋急內踝尖七壯,外筋急外踝尖七壯。

內崑崙,在足內踝後陷中。主治轉筋,針入六分,氣至瀉之。

承命,在內踝後上行三寸動脈中。治狂邪驚癇,灸三十壯。一曰:七壯。

足踵,治霍亂轉筋,灸湧泉三七壯,如不止、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

陰陽穴,在足拇趾下,屈里表頭白肉際。治婦人下漏赤白,注瀉,灸隨年壯三報之。

獨陰,在足第二趾下,橫紋中。主治乾嘔吐、伏梁、奔豚、積聚、小腸疝氣、死胎、胎衣不下、胸痛、吐冷酸水,太衝三壯,內關二壯,獨陰五壯,足大趾內初節橫紋中三壯,尾穹骨五十壯。治臍下結塊如盆,關元、間使各三十壯,太衝、太谿、三陰交各三壯,腎俞以年壯,獨陰五壯。陰卵偏大入腹,灸太衝、獨陰、三陰交、關元。

足第二指上穴,灸足第二趾上一寸隨年壯,治水病。

手足小指穴,主治食注,灸手小指尖頭,男左女右,隨年壯。又治消渴症,初灸兩手足小指頭及項椎隨年壯,又灸膀胱俞橫三間寸灸之,亦隨年壯,五日一報之。又治㿗疝,灸手小指端七壯,左灸右,右灸左。

呂細,二穴在足內踝尖。主治上牙痛,灸二七壯。

白話文:

經外奇穴

手腕上踝骨尖端:治療上下牙痛,灸此處,若不痊癒,再灸七壯,左側疼痛灸右側,右側疼痛灸左側,效果神奇。

高骨:兩個穴位,位於手掌後寸部前方五分處,針刺一寸半,灸七壯。治療手部疾病。

鬼眼:四個穴位,位於大拇指指甲角邊緣,如同韭菜葉般寬窄,用布條將兩指並攏綁住,位於兩指分叉縫隙處即為穴位;另兩個穴位位於足大拇指,取穴方法與手部相同。治療五癇等疾病發作,灸之有效。

足部

膝眼:位於膝蓋骨下方兩側凹陷處,針刺五分,禁止灸灼。主治膝蓋冰冷疼痛不止,同時配合髖骨穴位,治療腳腿腫痛。

髖骨:位於膝蓋上方,梁丘穴外側一寸處。主治雙腳膝蓋紅腫疼痛、寒濕痹痛、白虎歷節風痛、腿風致使無法活動。

交儀:治療婦女陰道出血(赤白帶),月經不調,灸交儀穴,位於內踝骨上方五寸處。

營池:位於內踝骨前後兩側的凹陷處,又名陰陽穴。主治婦女陰道出血(赤白帶),灸營池四個穴位三十壯。

漏陰:治療婦女陰道出血(赤白帶),四肢酸軟無力,灸漏陰三十壯,穴位位於內踝骨下方五分,微動脈上方。

足太陰太陽穴:治療婦女難產,胎兒腳先出來,針刺足太陰穴入三分,胎兒出來後再拔針;胎盤沒有排出,針刺足太陽穴入四分,位於內踝骨後方一寸,凹陷處。

足踝:治療小兒舌繫帶過短,灸右側足踝上方七壯;也有人說:灸雙足外踝上方三壯。也治療牙痛,灸外踝上方高骨前方交脈上方七壯。也治療轉筋、十指拘攣,灸足外踝骨上方七壯。也治療胃反酸嘔吐,灸內踝骨下方稍微斜向前一點的穴位三壯,或向前一指寬。也治療各種惡性陰道分泌物、陰道息肉,灸足內踝上方各三壯,兩年灸六壯。

外踝尖:位於外踝骨尖上方三寸處。主治外側轉筋,可以灸七壯,或針刺出血。

踝尖:位於足內踝骨尖上方。主治下牙痛。也說:腳足轉筋疼痛難忍,內側筋急痛灸內踝尖七壯,外側筋急痛灸外踝尖七壯。

內崑崙:位於足內踝骨後方凹陷處。主治轉筋,針刺入六分,氣至則瀉針。

承命:位於內踝骨後上方三寸,動脈中間。治療狂躁、驚癇,灸三十壯,也有人說灸七壯。

足踵:治療霍亂、轉筋,灸湧泉穴三七壯(21壯),如果沒有好轉,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即痊癒。

陰陽穴:位於足拇趾下方,屈曲處表皮的白肉際。治療婦女陰道出血(赤白帶),瀉法針刺,灸的壯數隨年齡而定,分三次施灸。

獨陰:位於足第二趾下方,橫紋中間。主治乾嘔、呃逆、奔豚氣、腹部脹滿、小腸疝氣、死胎、胎盤不下、胸痛、嘔吐冷酸水,配合太衝穴三壯,內關穴二壯,獨陰穴五壯,足大趾內側第一關節橫紋中間三壯,尾骶骨五十壯。治療臍下結塊如盆狀,配合關元穴、間使穴各三十壯,太衝穴、太谿穴、三陰交穴各三壯,腎俞穴的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獨陰穴五壯。卵巢腫大入腹,灸太衝穴、獨陰穴、三陰交穴、關元穴。

足第二指上穴:灸足第二趾上方一寸,灸的壯數隨年齡而定,治療水腫。

手足小指穴:主治食物中毒,灸手小指尖,男性灸左邊,女性灸右邊,灸的壯數隨年齡而定。也治療消渴症(糖尿病),初次灸雙手足小指尖和項椎,灸的壯數隨年齡而定,再灸膀胱俞穴和橫三間穴,也隨年齡而定,五天灸一次。也治療疝氣,灸手小指尖七壯,左側疝氣灸右側,右側疝氣灸左側。

呂細:兩個穴位位於足內踝骨尖。主治上牙痛,灸十四壯(二七)。